APP下载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

2017-02-22金燕

医学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急危重症护理

金燕

摘要:目的 观察急诊科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方法 对2015年急诊科134例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2例患者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最终也安全转运,其余132例患者未发生意外直接转运至相应科室。结论 做好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前的评估、各項准备、医护人员安全教育、提高责任心等工作,规避转运风险,保障转运安全。

关键词:急危重症;院内转运;护理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至医院内的首诊科室,一般患者经过首诊科室急诊医师初期紧急诊治之后,为进一步明确病因、诊断和治疗,需转运到相关辅助科室进行检查、病房住院进行治疗或者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转运过程看似简单、短暂,但此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可发生突然变化,如运输的剧烈震荡,病情进一步恶化、呕吐物致呼吸道阻塞、突发的呼吸心跳骤停,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出血二次损伤等,故发生危险的几率极高[1-2]。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能够明显降低致死率、伤残率,从而改善预后[3],因此,安全有效的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显得极为重要,笔者就本院2015年1月~12月急诊科134例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连续入选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12月需要进行院内转运的急危重症患者134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51.44±17.84)岁。其中内科系统疾病93例,包括急性中毒8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21例,高血压危象3例,急性脑血管病32例,呼吸衰竭18例,消化道出血5例,糖尿病酮症、高渗性昏迷6例;外科系统疾病31例,其中多发伤13例,骨折18例,妇科10例。

1.2护理方法

1.2.1患方知情同意和评估 在决定院内转运前,首先进行患者病情的全面的风险评估,如意识、呼吸、心血管、胃肠系统等变化以及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对患者造成影响的情况,因此对于重危患者是否具备转运条件,需要由主管医师评估权衡,作为急诊护士也应评估和了解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某些情况。在一般情况下,急危重症患者经过急诊科积极抢救后如果生命体征仍不稳定的话,不宜转运。评估可以转运的,应将转运的必要性(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告知患者或其家属,使患方知情、了解、理解、签字、同意转运。

1.2.2转运前护理准备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做好口头的解释工作,以期得到患者的配合,对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该检查患者气道、管路等是否固定、通畅,对于患者有多发伤、失血过多、潜在发生休克可能的,应使用留置针保留2~3条静脉通路,保证有效的循环,骨折患者需要做好初步的固定,防止搬运过程中发生二次损伤,保证各种引流管、输液管道通畅,在位牢固,防止管道扭曲、折叠。需要有至少两名医生和护士陪同,做好抢救药品和仪器的准备,一般需要有急救箱内常备的、常规药品,需要基本满足该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变化等情况的需要,仪器准备一般有含有内置电池的心电监护仪,便携式的氧气瓶、简易呼吸气囊,必要时需要准备除颤仪、气管插管包等。并且需要对所携带的仪器和用物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处于功能状态、能够投入立即使用。

1.2.3转运途中的护理 急危重症患者由于其生命体征的变化较为明显,在转运途中更易发生危险,护士在途中应位于患者头部这侧,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作好记录,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意识状态、瞳孔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氧气的供给,如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将头偏向一侧,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如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确保输液管道通畅,并做好输液的护理,防止管路的滑脱和扭转,维持有效循环。还应防止搬动过程中由于体位变化引起重要脏器灌注不足从而发生休克。转运时要注意为患者保暖 ,冬天加盖棉被防止受凉,昏迷及躁动患者除护栏外应加适当约束,防止坠落。搬运患者时,医护人员动作轻稳、协调一致,防止平车、轮椅撞门、墙等,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患者生病或受伤后一般都会产生恐惧、紧张和烦躁情绪,转运途中护士应及时使用语言等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指导。

1.2.4协调与交接 急危重症患者需要转运做检查的,如B超、CT、MRI等,要事先与检查科室预约好时间,保持绿色通道的畅通;转运至病房或手术室进一步治疗的,需要通知对接科室准备好床位,抢救器材及药品,并扼要地通报患者的简单病情。提前使电梯处于等候状态,保证转运过程中的高效、稳定和畅通。转至对接科室后,详细与对方医护人员交接该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情况、已使用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及通畅情况、皮肤有无破损或压疮、携带的急诊病历及相关报告,同时双方在交接本上签字确认。

2 结果

所有134例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均得到合理有效且安全的护理,其中有2例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均得到有效处理和控制,最终均安全到达相关科室,未出现伤亡事故出现。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科的转运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3 讨论

急诊科作为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诊科室,需要在短时间内及时有效的初步处理、分诊,确定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其中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成为急诊科护理人员每天都要应对的一项重要工作[4]。院内科室与科室之间的转运虽然路程不远,历时不长,但是患者因为大多为急危重症,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诊断有时尚不明确,从而使得整个转运过程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对于可能存在的转运意外隐患分析有:①未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沟通不到位,容易引起医患矛盾、浪费时间、影响检查或治疗,从而影响预后。②静脉输液等管路护理不到位,由于搬运不当、患者病情变化、情绪躁动、输液压力不足等原因,容易造成静脉回血从而静脉通路发生堵塞;因输液穿刺针固定不妥容易造成穿刺针头滑出血管外而致液体外渗及导致静脉血外流;各种导管固定不到位造成滑脱、从而影响治疗,甚至发生生命危险。③氧气供给不当:当前转运过程中一般都使用氧气枕给患者供氧,但氧气枕的氧流量难以调节,也不够准确;部分躁动患者氧管容易脱落、转运过程中不易被及时发现,从而容易造成供氧中断。

患者本身病情变化不确定性、有效治疗干预与否、负责院内转运医护人员的职業素养和技术水平都直接决定了转运安全的成败。故负责转运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随机应变的处理能力、扎实的急救技术、高于常人的观察力,能够随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杜绝安全隐患,所以,在合理保障诸多因素的前提下,我们的急诊转运工作才能尽力做到万无一失,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应有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迟,吴洁华.院内转运风险及其规避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81.

[2]杨建红.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11.

[3]陆莉金.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因素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4,35(14):3185-3187.

[4]赵卫勤.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82.

编辑/罗茗柯

猜你喜欢

急危重症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江苏省南通市区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应对策略分析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分析
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转运的护理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