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疗法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2017-02-22苗冬

医学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吞咽困难中风针刺

苗冬

摘要:目的 觀察针刺治疗中风后慢性期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為治疗组和康复组各2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天突、廉泉、翳风、风池、完骨,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15 d后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康复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康复组总有效率65.2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针刺疗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慢性期患者的吞咽功能,具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针刺;中风;吞咽困难;疗效

吞咽困难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因吞咽障碍导致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因进食不足而导致营养不良、脱水继而出现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目前国内外医者使用中药、西药及手术治疗均无明显特效,只能采取支持疗法,而针灸治疗本病却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2]。笔者多年以来利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慢性期吞咽困难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6例患者均系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9月中医门诊所采集,患者均神清意识可,全身营养状况欠佳,男22例,女24例,年龄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55.7岁,病程30~165 d,平均病程为78 d。以随机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5±3)岁,平均病程为(75.5±30) d;对照组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5±3)岁,平均病程(81.5±30) 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标准 以全国第九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为脑卒中诊断标准;以“吞咽困难临床筛选系统”为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均为评定在2级以上者,并符合针刺治疗条件(生命指征平稳、无传染病和患者接受笔者的治疗)。

1.3方法

1.3.1治疗组 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天突、廉泉、翳风、风池、完骨。操作方法: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雀啄泻法,以患者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直刺1~1.5寸提插补法;天突穴先直刺0.2寸再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3寸不留针;廉泉穴将针向舌根方向斜刺2寸到2.5寸;翳风、风池、完骨穴均将针尖方向刺向喉结,进针深度为2~2.5寸。

1.3.2对照组 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①舌前部做后缩、前伸、卷动、侧方按摩颊部,并反复练习发出“拉、太”的声音;②对唇舌下腔进行力量训练;③阶段性摄食训练,先以胶冻样食物训练,进步后再用糊状食物训练,最后训练固体食物,重复练习吞咽动作,用力吞咽,液体和固体交替吞咽。

两组患者治疗次数均为1 次/d,周六日不治疗,总疗程15 d,一个疗程以后评定疗效。

1.4疗效评定 1982年洼田氏提出的饮水试验是经典的床边检查方法让患者按习惯自己喝下30 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咳呛的次数等,据此将吞咽功能分为5级,一级为5 s内30 ml温开水顺利咽下;二级是5~10 s内分两次以上无咳呛地咽下;三级是5~10 s内能一次咽下但是有咳呛;四级为5~10 s内分两次以上咽下,有咳呛;五级是多发咳呛,10 s内咽下30 ml温开水困难。

1.5疗效标准为 ①治愈:吞咽障碍完全消失,饮水试验评价为1级;②有效:吞咽困难明显改善,并且饮水试验评价为2级或由4、5级达到3级;③无效:饮水及吞咽无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价无变化。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组间对比,P<0.05其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5 d治疗,治疗组治愈率43.48%,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治愈率13.04%,总有效率65.2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临床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3]。根据临床文献报道,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在发病后14 d之内有63.6%~86%的患者自愈[4],所以笔者在入选门诊病例时严格控制在慢性期患者(病程≥30d),避免了因急性期患者自愈导致的对疗效结果的影响。

中风慢性期患者经常会出现饮食喝水咳呛、吞咽障碍等症,并伴肢体功能、构音、软腭舌肌、舌咽反射等不同程度的障碍[5],神经系统检查表现为颅神经有双侧损伤,双侧锥体束征呈阳性体征表现,西医多采用康复治疗的方法。中医学将本病归为“中风”、“喑痱”、“喉痹”等范畴,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关窍不利,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风火相煽、瘀血内停、痰浊阻络为标,病位多在舌咽、脑,但是与心、肝、脾、肺、肾都有关系,治疗以通关利窍、疏理经筋为治疗大法。内关、人中、三阴交、天突、风池、完骨、翳风、廉泉为远近配合取穴。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输穴,通阴维,有宁心安神之功;人中通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汇,有醒脑开窍、开窍启闭、调和阴阳之效,内关人中相配可调神导气。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输穴,为三条阴经交汇之处,可滋补三阴,补肾生髓。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完骨也为足少阳胆经穴位,翳风为手少阳三焦经输穴,是手足少阳之汇,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风池、完骨、翳风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降低外周阻力,降低颈部软组织的紧张状态,从而改善脑干延髓的血液循环,恢复脑干的传导和反射功能[6]。天突为任脉主要穴位,中风“病症在咽,病位在脑”,任脉为病位所在,而督脉入络脑,故通调任督二脉可改善髓海气血。廉泉为任脉、阴维脉交会穴,是治疗喉痹之主穴。诸穴合力可达开窍启闭、调神导气之功。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中风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定,对于患者吞咽功能的创建具有激发性作用,其身体的营养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临床观察证明针刺治疗此病的优势要远远高于康复训练,且此方法简单易学,技术难度小,经济实用,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上治疗吞咽困难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孙纪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161例[J].河南中医,2016,036,(3):460-463

[2]陈怀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诊疗指南》解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1):949-954.

[3]李一凡.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27):143-144.

[4]周飞雄,曾科学.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3):44-45.

[5]张惠利,朱立春,薛秀娟,等.洼田饮水试验"的改良性研究[J].医学信息,2015,14(1):161.

[6]周晓卿,赵丽洁,姚黄,等.电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9):1421-1422.

编辑/赵恒德

猜你喜欢

吞咽困难中风针刺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