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薯情缘

2017-02-22周桂林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扫地红薯外公

文/周桂林

红薯情缘

文/周桂林

许多喜怒哀乐的故事成为我一世魂牵梦绕的回忆。

红薯作为甘薯通称的植物学名称,是我自参加粮食工作之后才认识的,红薯在我心目中具备特别重要的地位,陪伴着我整个成长的过程,有许多喜怒哀乐的故事成为我一世魂牵梦绕的回忆。

我的孩童时代大多是在外公家度过的,当时对红薯极有偏见。那时外公家里很是热闹,姨母舅舅们整天忙碌,除早中晚在桌上聚餐吃饭的时间外,都有各自要忙的事情。在外公外婆眼里,我作为最大的外孙,同仅大我两岁的舅舅,要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扫地和享受开餐的特殊待遇,就是每顿甑子里的上面蒸着不拌杂粮的大米。

三年困难时期,外公家几乎每餐都要端上一筲箕熟红薯,大家你一个我一个,不一会儿就所剩无几了。记得有一次,外公端着筲箕说:“吃一个。”我懒散地回答:“就怕天天扫地和吃苕呀。”外公挑了一个递给我:“不扫地可以,但这红苕是甜的呀,可好吃呢!”外公见我不理会,赶紧又换了个小小的说:“吃吧!”我仍不理,外公见状就慢慢唠叨起来:“你是吃大米的嘴,不扫地、不吃苕你就回去吧!”说着便往后屋厨房里去了。我便扯闹脾气要回家,外公就背一麻袋红薯把我送回家。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在那三年困难时期,外公常走数里之路背送红薯搭救我们,缓解当时粮食紧缺的状况,我至今记忆犹新。

上小学后,我对红薯是情有独钟。在那“挣工分、分口粮”年代里,父亲在外,母亲是唯一挣工分的主力,家里就是母亲和我们四姊妹。我作为长子除了上学就是做全家人的饭了。那时的饭大都是红薯饭,主要是红薯拌大米、玉米面、麦面、小米、蔬菜之类的午晚两餐。比如红薯大米饭的做法,就是将红薯刮皮洗净后切成小方块,先将大米煮成半熟捞起后,再将切好的薯方块倒入锅底,将半熟的米倒在红薯上,舀上一小瓢水后盖上锅盖,用柴火煮上十来分钟,直到水干结巴为止,之后用锅铲铲翻几下,大米红薯饭就做好了。由于我读书较近,成为家中得力帮手,不仅做红薯饭,而且还推红薯面,蒸红薯园子,打红薯糊,这些事儿在那缺粮的年代里,是我家生活的半边粮,助我快乐成长。

到了初中,我对红薯更是如饥似渴。学校在远离长江的山顶,而我家却在山脚下的江边,每天读书来回要走跑三四十里路,上学时浑身是汗,放学后飞燕如梭。那时学校是没有午餐的,一天只有早晚两顿饭,学生们在放学的路上往往偷红薯充饥,生产队长看见了便喊:“谁叫你们这群娃偷苕吃?” 大家赶紧一溜烟的跑了,因为偷红薯屡禁不止,队长就到学校告状,班主任告诫学生红薯是集体的粮食,偷挖是不光彩的事情。由于家中缺粮,我也常去偷挖红薯,专找那种胭脂红薯,红皮白肉,清脆可口的,路上吃个生红薯,到家里就有捡起扁担挑两担水的力气。

高中两年,学校设在区里,政府对考取高中的学生有优惠,一是允许住读,二是对缺粮队的学生有每月30斤的口粮带到学校里吃,离学校较远的还可以在就近的粮店划拨粮食。学校食堂主料就是大米跟玉米面,红薯也只是偶而做菜汤,那时吃红薯量少了,享受政策多了,但也时常吃到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红薯干或红薯片,要想饱尝一顿红薯也只有等学校放假了。

高中毕业后,我作为一名回乡务农的小子,积极参与公社倡导抓“三早”(早包谷、早水稻、早红薯)中,为了红薯增产对红薯的种、栽、翻、挖、背、窖的每一个环节而参加劳动,积极投身亲种红薯的主战场。“红薯下蛋”和“温床育苗”的事是当初“早红薯”实施的科学种田项目,我至今难忘。

后来我有幸到粮食系统工作,青少年时代对红薯栽植的特有经历让我对粮食行业有着特殊的感情,不但掌握了麦、米、豆、杂、薯的多项业务技能,“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理念也植于心中,渐渐红薯记忆淡然,时常下乡看到红薯就有小时候吃伤的感觉,却是因为吃上“皇粮”,而感到再没有粮食吃的危机而已。经历过粮食匮乏的苦难艰辛,体验过没有红薯难以冲饥的切肤之痛后,我便养成了终生爱惜粮食和热爱生活的习惯,这也为我认真做好粮食系统工作注入了饱满的精神食粮。

我与红薯,犹鱼之水也,少时往事,回忆痛楚,却是真实。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永远是人之高德,国之所倡;正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以特有的诗情来赞美粮食,更何况我们这些都经历过饥荒岁月的人呢?当那大街小巷里不断传来“烤红薯、烤玉米、烤土豆”的叫喊声时,我的思绪又开始飞回到那过去熟知的岁月,让红薯的记忆萦绕耳际!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粮食局)

猜你喜欢

扫地红薯外公
扫地机器人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蒸红薯,学一招
妈妈洗衣我扫地
坚强的红薯
我的外公
外公做的门
外公是个象棋迷
扫地扫到树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