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产后服务惠及更多农民
——德阳实施粮食产后服务工程的做法与成效

2017-02-22单广平王琼芳叶国娟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广汉市大户种粮

文/单广平 王琼芳 叶国娟

让产后服务惠及更多农民
——德阳实施粮食产后服务工程的做法与成效

文/单广平 王琼芳 叶国娟

2012年9月,“川粮产后服务工程”在德阳率先启动, 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德阳粮食产业发展实际,德阳粮食部门紧紧围绕“三农”工作总体要求,以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大局为己任,充分发挥部门工作能动性,积极作为、敢于突破、勇于创新,通过重点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粮食烘干清理服务等措施,多方位开展粮食产后服务,在提升粮食烘干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进节粮减损,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充分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财政的带动作用,加大投资力度,2012年至2016年间,全市共争取到省级财政专项资金900万元用于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共涉及8个项目、11个烘干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达1245.45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各种性质粮食经营主体已建成粮食烘干中心76家,购置烘干设备228台(套),全市粮食日烘干能力达到了6000吨以上。

另外,积极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全市累计新建和改建农户小粮仓27470多个,仓容近3万吨,使农户储藏损失率减少了6.5%,有效地解决农民“储粮难”问题。

从全市总体来看,广汉市依托其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技服务体系和粮食种植集约化水平,在全市率先进行了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配套服务政策,夯实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基础

要全面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依靠积极的政策导向支持,广汉市先后出台了《广汉市粮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与种粮大户联系的意见》、《广汉市粮食局关于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公益性职能积极服务种粮大户的通知》以及《广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汉市粮食机械化干燥财政补助试行办法的通知》等政策,积极引导鼓励专合组织、种粮大户结合自身需求购置粮食烘干机械,建设烘干中心,解决粮食干燥难题。在粮食部门的积极引导和相关政策的全面落实下,截至目前,广汉市已有59家专合组织申请建设粮食烘干中心,总投资达5649万元,为进一步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粮食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政策的有力支持将带动更多的专合组织、种粮大户加入烘干中心建设队伍,预计到2017年底广汉市烘干中心建设将达到70户左右,日烘干能力将达到3800吨左右。

落实资金支持,增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动力

建设粮食烘干中心涉及土地、用电、用气等实际问题,购置粮食烘干机械投资较大,使用时间相对集中,仅仅依靠专合组织、种粮大户自身条件和资源难以从根本上调动其积极性,在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的同时,广汉市通过认真研究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效方式,加大了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社会投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规划定点,先建后补”的原则、通过落实农机购置、场地硬化、粮棚建设等财政补助,激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助推作用,使粮食产后服务真正形成规模,惠及更多种粮农民。目前,广汉全市开工建设的粮食烘干中心有59家,其中投入使用的有41家,共计硬化场地6.6万平方米,新建粮棚10.4万平方米,购置烘干设备172台(套),全市粮食的日烘干能力达到了3000吨以上。享受国家补贴近300万元,广汉市财政兑现补助资金536.82万元,减少粮食损失达1000余吨,共实现农民转移性增收1131.82万元。以连山锦花粮食专合社为例,建设烘干中心总投资为280多万,6台烘干机的烘干能力达到200~300吨/天,烘干成本在0.12元/公斤左右,农业局给予0.04元/公斤的专项补贴,2015年烘干粮食2000多吨,直接享受补贴80万元,有效降低了烘干成本,也极大地调动了专合社成员谋发展、求效益的积极性。以2015年为例,广汉市粮食种植面积为4.36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1.87万吨,以烘干能力3000吨/日计算,广汉市粮食烘干率达到了84.7%。

创新服务机制,提升粮食产后服务整体效能

广汉市粮食部门面对农业发展新形势,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结合部门工作职能,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建立健全产后服务工作机制,提升粮食产后服务整体效能。一是进一步明确服务受众的重点。将服务重点放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强化对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专合组织的粮食产后服务。二是充分发挥粮食部门服务“三农”的作用,利用自身在仓储设施、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为农民提供晾晒场地,扎实开展粮食产后服务工作。如2015年,广汉先后免费提供21个库点的晒坝、4万平方米晒场给农户用于粮食晾晒、清理。同时,还免费提供国有粮食企业的烘干设施和“热力器+地上笼”干燥法等技术支持。三是着力畅通粮食信息渠道,有效服务种粮农民。充分发挥粮食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定期提供国际国内粮油价格等相关信息,及时传达国家惠农强农政策。四是积极开展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在组织种粮大户代表到崇州、西充去实地考察学习基础上,广汉市把粮食机械化干燥技术培训作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必备课程,截至2015年底,共举办专题培训四期,培训人员达500余人次。五是鼓励已购烘干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种粮大户等为周边农户开展有偿烘干服务,提高烘干机使用效率,在提升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辐射周边种粮农民,解决粮食干燥难题。

培育服务主体,形成粮食产后服务规模效益

构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好服务主体,只有服务主体壮大了,服务能力提高了,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才能得到完善,并真正实现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长效化的服务。截至2015年底,广汉全市种植面积达50亩以上的新型粮食经营主体达210户,流转耕地面积达8.3万亩。广汉通过制定规范相关制度、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等措施,加大了对粮食产后服务主体的培育力度,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随着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日益壮大,广汉市政府通过落实财政、税收、信贷等支持,为其提供多元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实现小生产与大服务的衔接。早在2014年,广汉市就出台了一系列服务政策,种粮大户以《广汉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办理抵押登记,可获得贷款,持证上岗的新型农民凭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和《新型农民资格证书》可以免担保获得不高于30万元的土地流转预期收益抵押贷款。广汉市农益粮食合作社2015年建成的烘干中心占地22.78亩,总投资300多万,日烘干能力200吨,其中广汉市政府补助98万,2015年共烘干粮食1000多吨, 2016年烘干粮食3000多吨,通过烘干处理粮食,该合作社四个家庭农场每季能够节约人工成本10万元左右,同时避免了通过传统晾晒粮食的霉烂变质,有效提升了粮食品质。另外,开展对外服务,辐射周边连山、金鱼、合兴等乡镇,每年直接经济效益达到30万元。

依托基地建设,优化粮食产后服务资源配置

近年来,广汉市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标准,以粮食生产为主导,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核心,着力推进四川现代粮食产业(广汉)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托示范基地建设,基地内集农业科技服务、粮食烘干、清理服务等为一体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健全,更多的农机、植保、烘干、秸秆收集等专业合作社正在积极培育和规范中,一系列财政优惠政策,财税、金融政策也在积极落实,充分惠及更多的服务主体和种粮农民。目前,基地内已经形成覆盖2万亩、辐射10万亩的收储、烘干格局,2015年采用机械化烘干的粮食达到了2万吨,每吨可节约晾晒费用20元以上,2万吨粮食累计可节约40余万元。对有意向建设粮食烘干中心的种粮大户、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粮食部门牵头免费提供设计参考,并邀请设备厂家现场讲解,鼓励他们新建粮食烘干中心。通过政府引导,部门协调配合,优化基地资源配置,整合各方力量,合力推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国有企业示范带动、农业专合组织为主体,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

在广汉市“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下,德阳市罗江县、旌阳区、绵竹市也在积极尝试,建设粮食烘干中心,粮食产后服务成效初显。一是便农惠农成效初步显现。二是通过建立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有力地支持了现代农业发展,同时也支撑了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三是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为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减少粮食损耗,从源头上保障了粮食安全。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粮食局)

猜你喜欢

广汉市大户种粮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广汉市 做强“党建+”点亮非公企业成长路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三三五”工作法促使干部能上能下——广汉市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