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片西湖春光

2017-02-21陈娜

上海工艺美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伞面西湖世纪

陈娜

引言

中国发明伞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丝绸很早就被当作伞面材料,尤其是中唐以后,随着丝绸的普及,绸伞进一步流行。南宋临安是全国的制伞中心,市场上绸伞品类众多,有大小黄罗伞、清凉伞,红绿小伞和方伞等,供顾客选择。及至近代,杭州西湖绸伞作为绸伞家族最靓丽的一支,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绸伞的突出代表。

西湖绸伞为杭州都锦生丝织厂于20世纪30年代创制,一经问世,便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杭州较早的国礼品,曾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国家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问中国时,成为周恩来总理点名赠送的礼品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又成为赠送的国礼品之一;西湖绸伞还多次被选为我国领导人出访时的高级礼品。

西湖绸伞的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杭州著名实业家都锦生为了弥补淡季生产的不足,寻思开发与丝绸织物有联系的新产品。都锦生在日本考察时,从日本绢伞中得到启发,回国后决定利用杭州本地竹和绸创制比绢伞更好的绸伞。都锦生组织厂里的技术骨干蔡家然、严端、竹振斐三人组成试制小组,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最后确定以杭州近郊特有的淡竹制伞骨,以杭州本地真丝织成的经纬密度极高的绸缎作伞面,以刻版刷花西湖风景图案为伞面装饰,成功试制出了新品种绸伞,因伞面采用丝绸,并饰有西湖风景图案,故称“西湖绸伞”。西湖绸伞由于色彩靓丽,图案精美,气质温婉,犹如西湖边春日里盛开的朵朵鲜花,成为西湖四季不衰的美丽景致,被赞誉为”西湖之花”。

20世纪30年代中期,除了都锦生丝织厂外,相继有“振记竹氏”、“王志鑫”等绸伞作坊生产西湖绸伞。1953年至1958年问,在省、市政府部门的组织下,通过一系列的联营合并,西湖绸伞厂成为西湖绸伞的统一生产单位,西湖绸伞的制作技艺得到较快发展,大量出口前苏联、波兰、加拿大、比利时、新西兰、意大利、法国、挪威等国,鼎峰时的出口产量达40万件。

1960年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特设西湖绸伞研究室,特聘都锦生丝织厂西湖绸伞制作技艺的主要创始人竹振斐先生为研究室主任,开展新产品与高端绸伞的研发工作。文革期间,西湖绸伞生产遭受严重打击,曾两度停产。1977年西湖绸伞恢复生产,但产量均徘徊在低位。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带动,西湖绸伞收获了短暂的繁荣。1990年,精心研制的《四季花》、《金鱼戏水》、《百美图》、《百子图》参评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不过1990年后,随着杭州西湖伞厂迁址,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绸伞的生产逐渐减产。

21世纪后,西湖绸伞作为杭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之一,吸引了更多的关注。2008年,西湖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杭州中国伞业博物馆建成开放,专门开辟了西湖绸伞的展厅单元,2016年6月入驻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大师工作室展区,西湖绸伞越来越受到国家级的保护和重视。

“西湖之花”精品赏析

西湖绸伞宛如西子湖一般的精致、秀美,得益于杭嘉湖地区特有的淡竹和丝绸资源、独特的制作工序、还有那蕴含着江南人文意趣的超然设计。

西湖绸伞最大的外形特色即“撑开为伞,收拢成竹”,这个特色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伞骨巧妙的工艺和造型上。一把伞骨由一支圆润的淡竹劈成均匀的竹骨,然后将长伞骨的篾青与篾黄分离,柔美的丝绸夹制其问,再将篾青隔着丝绸对应贴在篾黄上,最后合拢起来又还原成一支天然的竹节。此种工艺在世界制伞工艺中属首创,这也是西湖绸伞匠心独具的特色所在。

西湖绸伞的伞头、伞柄、伞面设计渗透着杭州西湖的自然与灵性,与西湖美景融为一体,极富地域特色。西湖绸伞伞头主要以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石潭为蓝本,采用艺术手法,设计出众多的艺术造型,与伞面美丽的西湖风景相衬相映。西湖绸伞的伞柄设计成与伞头相匹配,也有多种形制变换,如有水滴式的、有瓶式的、竹节式的,后来还开发出了浮雕伞柄等。西湖绸伞的伞面设计也很精巧,多采用刷花、绘花、绣花——“三花”工艺,或采用其中一种,或采用两种结合,通过对传统绘画、刺绣、丝绸刷印等技术的自由组合运用,使西湖绸伞更具艺术性。

下面我们以西湖绸伞伞面装饰工艺一一刷花、绘花、绣花“三花”工艺为依据,将西湖绸伞进行分类介绍。

刷花西湖绸伞

刷花工艺是根据设计图稿雕刻出图案花版,再将花版覆盖在伞面的合适位置,由主题到背景,由近及远,由深到浅,根据图案色彩一层一层分别用毛刷在钢丝网上来回拉刷,使颜料以雾状均匀散落在伞面形成层次感较强的图案。

早期的绸伞工艺尚不成熟,伞的规格也不一致,伞骨有46根、40根、36根、32根不等。伞面刷花相对简单,多以单色、双色为主。题材也不丰富,有西湖风景、山水、仕女等。这件20世纪30年代刷花平湖秋月西湖绸伞是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制作的,伞面40根竹骨,头、柄采用牛角制成,伞头柄上“都锦生厂”商标清晰可见。

20世纪50至60年代,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加,西湖绸伞的制作技艺得到较快发展,绸伞的规格和工艺都获得较多改进。刷花版由单套改为双套以上,并改进刷花方法,使得伞面图案更显鲜艳秀美。伞面花样有“平湖秋月”、“苏堤春晓”、“雷峰夕照”、“六和塔”等西湖风景和“首都北京”、“南京”、“苏州”等地方品种;绸面颜色也从原来大红、品蓝等6种增加到17种。这件20世纪50年代刷花雷峰塔西湖绸伞伞面刷花样式仍然沿袭了早期风格,不过层次感稍强。1957年公私合营杭州绸伞厂成立,这件伞盒成为那段历史的重要证明。

20世纪50年代末,西湖绸伞大量出口西方国家,这件20世纪50年代刷花平湖秋月西湖绸伞就是当时众多出口伞中的一种。该伞的制作工艺已较成熟,伞面刷花技艺大大提高,套版层次丰富,图案清晰。竹根柄和寶葫芦渐变色伞头富有特色。

20世纪50年代刷花双峰插云西湖绸伞的玫红色伞面色彩夺目,采用三套色刷花西湖风景双峰插云,伞杆顶端贴有“杭州都锦生厂精制”字样。

绘花西湖绸伞

绘花工艺是采用中国画技巧,在丝绸伞面上绘制人物、花乌、山水图等,多以工笔画随类赋彩。西湖绸伞首创之初,试制者也曾采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伞面装饰,圆形、方形图案均有,但是颜色、格调都不够理想,后来经过改进,伞绸用更具半透明朦胧意趣的面料,使绘花西湖绸伞装饰的虚实情景表达得更有韵味。

20世纪60年代手绘西湖风景西湖绸伞规格较大,伞骨多达46根,伞骨髹漆。最为绝妙的是该伞在薄如蝉翼的乔其纱上设色山水、红梅,景色远近分明,技艺高超。

20世纪70年代末,在竹振斐的主持下,西湖绸伞加强了设计改造,对伞面装饰、头柄造型做了较大优化,增加了更多的杭州地域文化元素,并将传统文化和绘画技巧融入到“三花”技艺中,极大提升了西湖绸伞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这件20世纪70年代刷绘超薄乔其纱梅花乌图西湖绸伞为原西湖伞厂质检科副科长屠家良制作,伞面结合了两种工艺:月色采用刷花,花鸟则采用了绘画,二者相融,更显得朦胧月色下的静谧情韵。屠老一生只做了两把这样的西湖绸伞,其中一把送给了美国尼克松总统。

20世纪70年代彩绘仕女风景西湖绸伞图案色彩鲜明,工笔画工细腻,比较少见。

20世纪80年代刷绘花卉风景西湖绸伞伞面采用了点花、刷花和绘画相结合的工艺,以开光的形式将多种植物绘画的图案和西湖刷花的风景集合在一起,是当时的样品展示,以供客户选择。

1990年,精心研制的《百美图》、《百子图》参评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图案设计者为赵仁花,设计者参阅了历代佳作,希望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能有所创新。这件20世纪gO年代初彩绘百子图西湖绸伞整个画面采用了工笔重彩手法,描绘了孩童在多种场合嬉戏耍乐的场景,布局连贯,妙趣横生。20世纪90年代初彩绘百美图西湖绸伞图案也同样采用了工笔重彩手法,以美女为题材,描绘了神态各异的女性嬉戏玩乐的的场景,画面浓而不俗,淡而不薄。

绣花西湖绸伞

绣花工艺是运用机绣、手绣等技法将图案绣制在伞面上,题材多样,画面鲜丽秀雅。一般来说,早期西湖绸伞绣制品基本上采用机绣,后来手绣、盘金绣等技法也逐渐被采用。西湖绸伞“三花”装饰因工艺不同,制作的先后次序略有不同,一般绘花及绣花工艺是先画和绣后再上架,刷花工艺则是上架完成后再进行刷花。

20世纪70年代手绣梅花乌图西湖绸伞伞面图案为手绣制作,画面轮廓分明。

20世纪90年代双面绣四季花西湖绸伞的原型荣获了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图案设计者为陈建林、屠亚美,绣制者为张媚。该图案设计精美、配色优雅,绣工细腻,以双面绣技法表现了花蝶的灵动。

机绣梅花西湖绸伞伞面图案由机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文瑛制作。伞面以双面异色机绣技法在将军黄电力纺上绣制梅花图,落款机绣“王文瑛”朱文方印。该件西湖绸伞细腻写实,色彩饱满协调。

盘金绣双龙戏珠西湖绸伞伞面图案由俞添翼设计,参考了清代服饰常见的双龙图案,运用了盘金绣技法,黑色伞面的采用,更加凸显了盘金双龙的华丽。

其他西湖绸伞种类

西湖绸伞80余年的发展历程,除了形成刷花、绘花、绣花的“三花”工艺品种以外,在“三花”工艺基础上还延伸出其他发展类型。比如在伞骨篾青上烙画的西湖绸伞、由西湖绸伞基本形制变换而出的伞灯、伞杆能伸缩的西湖绸伞。伞面能防雨的西湖绸伞、微型的西湖绸伞等。

烙骨西湖绸伞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借用了王星记扇子的烙画技巧,是西湖绸伞装饰艺术的又一突破。这件烙骨花乌图西湖绸伞在篾青上烙刻花乌图案,图案清雅,伞杆由红木制成,伞头采用牛角,柄部漆地浅刻花卉。

20世纪60年代由于日本市场的需求,开始了伞灯的研制,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于下榻的西湖国宾馆悬挂伞灯迎宾,当时的伞面上绘制着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图案。此种伞灯由西湖绸伞基本形制变化而来,伞灯撑开时为一盏完整的灯,收拢时,又变换为一把绸伞的外形。

20世纪80年代,西湖绸伞的伞面用材进行了大胆革新,采用萧山花边、蓝印花布等代替原来的丝绸质地伞面。这件蓝印花布西湖绸伞的伞头柄设计为碗型,与通常的头柄造型有别;伞柄借用伸缩原理,伞柄的上半部分套结在下半部分之内,长短能自如变化。20世纪80年代西泠印社周年大会时特别定制了同样一批高级礼品伞用于赠送会员。

为了拓展西湖绸伞的实用功能,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防雨型西湖绸伞的研制,当时采用了电影胶卷溶化后混合其他化学制剂作为防雨涂料,采用此种方法的伞面稍硬,80年代后得以改进。不过,西湖绸伞的防雨工艺仍然不太成熟,这是阻碍西湖绸伞实用性发展的一大障礙。

上世纪90年代曾出现一种尺寸较小的绸伞,称微型西湖绸伞,被轻工业部评为优秀旅游纪念品一等奖。这件20世纪gO年代彩绘峨眉山风景微型西湖绸伞是屠家良绘画并制作的,伞面落款:“家良作此工艺时年七十,得者善自珍藏。搁笔在即,虽欲可得不可望矣。”流露出老人对西湖绸伞的深厚感情。

结语

西湖绸伞已经走过80多个春秋了,积累了很多丰富的内涵,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是杭州特色的高档工艺品种,但是西湖绸伞在新世纪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困境。我们为了这一国家级文化遗产能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应该做好西湖绸伞的立档、研究、保护、保存等基础性工作,应当妥善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让西湖绸伞技艺在现代科技和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冲击下与时俱进,为人类的未来保留和奉献更多美丽的“西湖之花”文化遗产。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获得了陈田荣先生、宋志明先生、屠赤敏女士等多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伞面西湖世纪
西湖
三种遮阳伞不防晒
雪后西湖 暖阳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My School Life
世纪中国梦
一键自动反向收起雨伞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西湖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