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经济关系的失衡与调整

2017-02-20羡萌

人民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中美两国

羡萌

【摘要】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大国关系中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双方经济合作上的双赢为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经济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影响力还将进一步增强。因此,从经济视角分析中美两国关系,对于未来的两国关系具有参考意义,并对我国对外政策的制定有启示意义。

【关键字】经济视角 中美关系 调整 【中图分类号】F75 【文献识别码】A

经济视角下中美共生关系的表现

首先,在国际贸易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素有“世界工厂”之称,中国巨大的产能恰恰能够满足美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中美两国之间形成了贸易流。从中国方面来说,我国内需不够强劲,因此中美贸易为解决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和拉动GDP增长起到了很大作用。从美国角度来看,美国长期以来有低通货膨胀的问题,而中国产品低廉的价格有利于在此背景下带动美国经济增长,同时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也能够获得较大利润,又再次刺激美国的消费市场。

其次,在国际直接投资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投资额开始不断增长。就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而言,早期主要表现为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美国的对华资本输出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时,除了带来资金,还带来了美国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这些溢出效应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在2015年,中国对美国的投资超过了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中美贸易和投资已经成为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最后,在国际金融方面,国际金融业务多种多样,如证券投资、跨国经营等,但中美两国在金融领域最受人关注的便是中国利用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间接将中国资本输入美国市场,推动了美国资本市场繁荣;债券低廉的利率促使美国公共部门有能力进行债务扩张,这又刺激了美国消费市场。

经济视角下中美关系失衡的表现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美两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形成了优势互补,并对两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中美两国关系在共生之中又隐藏着不对称的危机,这导致中美经济关系的失衡。具体来说,便是中美两国在双边贸易与投资领域存在失衡现象。

在双边贸易上,中国有贸易顺差,而美国则存在贸易逆差。相关数据显示,在2008年的中美双边贸易中,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额为2680.4亿美元;到了2015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3656.9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来源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货物总量占中国出口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左右,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中国的出口贸易对美国市场形成了依赖。

在投资方面,中美关系的失衡主要表现为两国投资结构的失衡。美国对中国的投资侧重于直接资本投资,而中国对美国的投资主要为证券投资,且以长期债券为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美国所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致使美元不断贬值,在此背景下我国对美国的投资也由过去单纯的购买国债这一间接模式转变为对外直接投资,而且呈现出了迅速增长的趋势,由2008年的不足10亿美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140亿美元,但这一数额与每年5400多亿美元的两国双边贸易额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美两国关系在经济上的失衡,实质上是两国国内经济失衡的外在体现。从美国方面看,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金融业迅猛发展,并吸引了大量国内资源转移到金融领域,这促使美国进行了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但对于社会就业来说,金融业与保险业并不能创造大量工作岗位,由此造成美国中产阶级收入增长放缓。相对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缓慢增加导致国内需求的不足,因此为了刺激国内消费,美联储采取了连续降息来刺激居民购买力,继而导致银行储蓄大量减少,投资不断增加。加之美国开始在全球进行产业转移,于是出现制造业的“空心化”,但与此同时资产泡沫膨胀刺激了美国的消费热情,美国不得不发放大量外债来支撑国内投资和消费的增长。由此可见,美国金融业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了内部经济的失衡,而一旦资产泡沫破裂,美国国内的经济增长链条便出现断裂,进而引发了国内外金融危机。

在美国对内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进行产业转移之时,中国积极加入国际分工产业链,成为美国对外转移产业的主要承接者。这是由于中国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等因素决定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这使得国外资本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的加工贸易迅速发展起来,而中国加工生产的产品最终流向了美国等发达国家,这给中国带来了大量贸易顺差。对外出口消化了国内的大部分产能,也掩盖了中国自身内需不足的问题,导致国内产业结构缺乏升级动力,经济增长愈发依赖对外出口,而中国经济也更容易受发达国家经济波动的影响。

可以看出,中美经济关系的失衡主要是由美国自身经济失衡而引发的,中国国内经济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的经济虚拟化推动的。美国国内经济失衡引发了次贷危机,并逐步蔓延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也造成中国制造业的危机。

中美经济关系调整的未来走向

首先,改善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非对称性因素,稳固共生关系。在中美两国的关系构建中,共生关系是最为稳固且对双方都有利的一种关系状态。改变和消除两国关系中的非对称因素,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地位,使经济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在中美交往中,非对称性因素逐步减少,而美国在处理中美经济关系时也会愈加谨慎。为此,中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进行产业升级,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改变我国处于全球产业链下游的现状,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从而获得更高利润。二是继续扩大内需,减少对贸易出口的依赖,均衡中美贸易关系。三是要逐步改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降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生率。

其次,加强中美两国的经济政策协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为了实现国内与国际均衡,往往采取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策略。如果中美两国在经济层面建有高层磋商平台,两国通过这一平台,对相关经济政策、信息进行交流和沟通,对中美经济争端进行协调处理,将对中美两国关系调整有积极意义。通过这一平台的搭建,中美两国除了协调经济政策之外,也能就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国际突发事件、能源危机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在多方面实现中美的合作,这也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深化和持续发展。

再次,中美关系在发展中应增进战略互信。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互惠共生关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国企业的自由发展和选择,推动了经济关系不断走向对称性的互惠。但从中美关系的整体发展来看,政治因素对两国关系的调整也有着较大影响,尤其是美国长期以来所奉行的霸权主义政策,促使它在中美关系中带有主观的战略性考量,担忧中国的崛起会对其霸主地位造成威胁和挑战,因此美国往往会主导中美关系向非对称方向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便需要中美两国之间加强战略沟通,实现战略互信。

最后,建立常态化、机制化的管理,加强战略沟通。中美两国需要建立一套定期的沟通机制和解决突发问题的应对机制。随着中美两国交往的密切和深入,两国之间的摩擦也越来越多,因此,中美两国应该建立起一套应对和解决摩擦的机制,及时控制摩擦升级。两国关系进入常态化管理状态后,当遇到突发事件或政治气候变化时,两国不至于瞬间大幅降低对彼此的信任,进而导致两国关系的恶化。实现战略互信后,中美两国关系在发展中才能够逐步摆脱主观考量,自发走向有序、互惠。

(作者单位:张家口学院)

【參考文献】

①项卫星、王冠楠:《中美经济相互依赖中的消极依赖与积极依赖——基于敏感性视角的分析》,《经济学家》,2015年第8期。

责编/张寒 刘芋艺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中美两国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近10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中美投资和贸易谈判研究成果发布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两国”演义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