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神”彭于晏,惟肌肉与美食可以兼得

2017-02-20小慕

知音·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阿信彭于晏男神

小慕

最近上演的电影《湄公河行动》,因为其宏伟的制作和精良的武打,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好评。这其中,彭于晏的表演尤为惊艳,他饰演的警察方新武既有作为男人的血性和本能,又有身为警察的自律和责任,这种矛盾体被他表演得真实感人呼之欲出。

然而演技之外,人们更多的是津津乐道于彭于晏近乎完美的身材,他曾两度因为动作片获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和张家辉在《激战》中对决时,拳拳到肌肉。甚至因为肌肉过于漂亮而被人怀疑用了替身。

然而,保持着这么好身材的他,最爱的却是美食。他说:如果不是演戏,如果褪去演員的外衣,我很有可能因为爱吃而成为一个胖子。

男神也曾是个胖小伙

彭于晏1982年生于台湾澎湖,从小就家教很严的他,被教育桌上从来不能剩饭。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他备受宠爱,再加上妈妈一直在街上开饭店,他的饭碗永远是最丰盛的。

童年,关于吃的记忆,记得最深的还是外婆的炸酱面。浓油酱赤的炸酱,用肥瘦适宜的五花肉翻炒出香味,加入番茄,抵消掉酱和盐的咸味,再放入切得碎碎的豆干,最后放些甜面酱,香气浓郁中又有些酸和甜,那种味道,彭于晏终生难忘。

很多时候,人们关于吃的记忆,都是和家乡亲人密切相关的。儿时养成的关于味觉的记忆,常常会影响人的一生。

13岁时,彭于晏随家人一起移民到加拿大,异国他乡的寂寞,饮食文化的迥异,常常让他觉得难以忍受。记忆里台湾的那些小吃,那些蛋饼和油条,想想都让人垂涎欲滴。

有一次,心情有些低落的彭于晏不知不觉走进一间街头的甜品店,看着他郁郁寡欢的样子,大胡子店长特意给他送上了一块马卡龙蛋糕,并对他说:小伙子,尝尝这块蛋糕吧,吃了它,也许你的心情会变好点。他还告诉彭于晏马卡龙的来历,据说16世纪中叶,佛罗伦萨的贵族凯萨琳嫁给法国国王时,患了思乡病,于是糕点师专门做了马卡龙来讨凯萨琳的欢心,香甜的美食大大缓解了凯萨琳的思乡之情。

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加上美味的甜点,果然让彭于晏的心情大好。此后,彭于晏也爱上了甜点,长大后,彭于晏发现,如果有什么食物能治愈人的心灵,那么非一块甜点莫属。如果不能,那就来两块。

热爱美食的彭于宴就这样慢慢吃成了一个小胖子,小学毕业时,他的体重已达到了68公斤。直到高三他意识到自己太胖后开始有意识地每天大强度运动减肥,才慢慢又瘦了回来。

在加拿大,彭于晏读的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如果不做演员,毕业后的彭于晏很可能是西装笔挺地穿梭于世界各地的金领。而之所以会弃商从艺,也还源于他对外婆的爱。外婆活着的时候,最喜欢看电影,也希望从小就长相俊美的外孙能成为一个明星,因为那样,她就不用再跑出去看周润发和成龙了。

2002年,外婆意外去世,正在读大二的彭于晏从加拿大回台湾奔丧,恰好遇到了导演杨大庆,被对方看中后出演了《爱情白皮书》,从此一脚踏进了娱乐圈。

然而,即使做了演员,彭于晏也从未停止过对食物的渴望。他也从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拥有雕塑般的身材,会因为面包和肌肉而左右为难。

一波三折的健身之路

2009年之前,拍惯了爱情片的彭于晏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那小子真帅”,是冉冉升起的偶像派新生代。然而这一年,彭于晏的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和前经纪公司发生纠纷,原本大好的行情急速下降。他常常要上法院,没工作时就待在家里,面对车贷、房贷,焦虑到失眠,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道路。

那段时间的彭于晏,把自己所有的不如意和郁闷都通过吃发泄出来,他胃口空前地好,也不再节食,常常夜里两三点还会独自一人去吃路边摊,晚上睡觉前,如果不吃一根冰淇淋,他甚至会睡不着。

这样放任自己的后果就是,他的体重迅速升高,最高时,甚至达到了90公斤。原本梭角分明的脸重新长出了双下巴,腰上的肉也一抓一大把。

他重新胖成了小时候的样子。有些本想请他演戏的导演看到他这副样子,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他。这让他对人生更加沮丧。

2011年,导演林育贤邀请他演《翻滚吧,阿信》,看了剧本后,彭于晏被阿信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打动,那个时候的他,正处在和阿信一样的状态,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偶像剧似乎已演到头,下一步怎么走,他完全没有方向。

最后,他决定像阿信一样,拼一拼。

彭于宴饰演的阿信是个体操运动员,对于身材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开车去宜兰的体操学校,和一群八九岁的小朋友一起训练翻滚,每天,他都有八个小时在翻滚,因为时间紧迫,根本没有时间去吃饭,只能是饿的时候偶尔吃点香蕉之类的水果补充能量。他常常在饿得头晕眼花之余,靠记忆中的美食来给自己打气。这样的训练整整持续了半年。

在这半年里,彭于晏在饮食上严格要求自己,他没有吃过一口糖,更别说自己最爱的甜食了。他吃的所有的食物都是清淡的,用水煮过的,即使是吃火锅,也用清水烫。为了增加肌肉的力度和美感,他需要常吃水煮鸡胸肉,那种味同嚼蜡的感觉让他分分钟想把它扔掉。

2011年,彭于晏凭《翻滚吧,阿信》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当天晚上,彭于晏来到自己以前常去的茶餐厅,点了早就心仪已久的慕丝蛋糕、苹果派,还有奶油冰淇淋,当久违的甜蜜丝丝滑入口中时,他曾封闭已久的味蕾一下子全都活了过来。那种幸福的感觉让他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因为这部电影,他成功地从一个靠脸吃饭的偶像派变成了实力派,同时收获的,还有他健美的肌肉和近乎完美的身材。

之后的彭于晏,再也没有那么放纵过自己。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学会了与自己的欲望作斗争。《翻滚吧,阿信》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动作戏找上门,比如《太极》和《激战》。拍《激战》时,他的体脂率只有3%,达到专业健美运动员的标准,在电影中与张家辉奉献了一场极为真实的搏斗戏,拳拳到肉,“现在只要搜索‘彭于晏,跳出来的都是肌肉。”他调侃说。

而其实,拍《激战》时,他秘密训练了数个月,训练期间的伙食基本不是人吃的,他甚至连味蕾也不需要,因为任何的食物,全部都没有味道。为了显得更加贴近人物,达到干瘦的效果,他连水果都不吃,最多偶尔吃一个火龙果,这样就显得咬肌特别明显,皮脂很低。

最终《激战》大获成功,也从此奠定了彭于晏肌肉男神的地位。

肌肉和美食兼得

这样的角色定位,让人们对他身材的要求更加苛刻。演《破风》时,他每天骑行六七个小时,除了每天十公里的实地骑行外,回到酒店还要进健身房继续练习,他几乎把全香港的山都骑遍了,还考下了场地专业赛车手证。因为练习认真,他的身体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我就连睡觉的时候,全身都在进行有氧呼吸、燃烧卡路里、加速排汗。”

《湄公河行动》开拍时,他坚持零替身,影片拍摄地区大都是丛林和无人区,身穿厚重的战服一拍就是七八个小时,强度之大让他都感觉“把这辈子的汗都流完了。”

他吃了常人吃不了的苦,所以才练出了常人所没有的身材。每个见到他的人都对他羡慕不已,然而能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来的,却只有他一个人。

他也许不是天赋最好的演员,却无疑是最努力的演员。

而其实,从清新偶像到肌肉男神,这十几年来,吃或不吃,对于他来说,一直都是一个需要拷问自己的问题。每当他忍不住想多吃时,他就会照着镜子,对自己说:早跟你说要成熟点!少吃点!现在这么胖。而如何做到面包与肌肉并重,也成了他日常的必修课。

这么多年,彭于晏总结出一整套既能吃好又不会发胖的经验,那就是,尽量不要让自己处于饥饿状态,少食多餐,大概两三个小时就吃一点东西,让胃里始终有东西,让大脑知道你的胃一直在工作,必须得消化。

彭于晏说,身体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你饿太久,它就必须从你的肌肉里抓取营养来燃烧,所以你就会变瘦。可是这种瘦,只是瘦肌肉,肌肉少了,脂肪就多了,人体要通过储备脂肪来满足你的需要,因为它不知道你下一顿饭什么时候吃。这样,脂肪越来越厚,人就发胖了。所以,你要骗你的大脑,不断地吃一点,让大脑觉得你永远有足够的能量来消耗,它就会放心去燃烧,不用堆积脂肪。

用这些方法,彭于晏一直把身材保持得恰到好处,即使是体重最高的时候,他也再没有超过80公斤,而且因为肌肉多而脂肪少,这样的他看起来一点都不显得胖。

彭于晏在拍摄《奔爱》时,饰演的冯裕健,一个寿司店的小学徒,却让他更多地了解到,每一份美食,原来都来之不易。

为了把寿司店学徒的角色演好,彭于晏专门找了一个寿司师傅求教,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仅就一个寿司师傅来说,从最初的打扫到前台,到最终可以开始握饭,前后需要8年的时间。手要干净,连指甲都要剪得非常整齐,做寿司前,手要一直在冰块里或是泡在冰水里,因为手温过高会让鱼的肉质不新鲜。

这样的学习让彭于晏对自己面前的每一道美食都充滿了敬意。

这些年,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彭于晏最喜欢的就是寻访当地的美食:南京的鸭血粉丝、汤包,重庆的小面和火锅,都是让人吃完后还可以回味很久的美食。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其实健身就是为了更好地吃!过最健康的生活。

他并不喜欢大鱼大肉,一碗牛肉面加一碟榨菜就可以很满足。也可以连续吃一种食物一个月而不厌倦。在台湾的时候,他都是早上六七点起床,就是为了吃早餐,因为台湾的早点摊很早就会收摊。有时候吃完再回去睡个回笼觉。蛋饼、豆浆油条、油饭、台湾三明治、肉松……这些都是他的最爱,他跟每个早餐店老板都很熟,因为他喜欢吃一模一样的东西。

说喜欢吃同一种食物的人都很长情,彭于晏也是,走遍了全世界的他,觉得最好吃的,永远是外婆做的那碗炸酱面,而他判断一碗面好吃不好吃的标准,也取决于是否像外婆做的。他甚至说,我爱美食胜过恋爱。

在内心里,他始终是小时候那个见到食物眼睛就发光的小胖子。

编辑/张小婧

猜你喜欢

阿信彭于晏男神
纳兰容若是怎样成为一代文青男神的?
阿信手工龙须糖 绿色营养又健康
攻下男神的蜜汁唇色
彭于晏:把自己当做生意来经营
阿信
下一站男神
男神爸爸,都在别人家
你给我小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