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2017-02-20信丽媛王丽娟张玉玮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科技成果

信丽媛,王丽娟,张玉玮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天津300192)

简析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信丽媛,王丽娟,张玉玮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天津300192)

建立一套科学合法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对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和基本模式分析出发,将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分为投入激励机制、利益激励机制、责任激励机制和观念激励机制,叙述了其典型的做法;并从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建立转化收益分配制度、推进中介机构建设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环节,其重要内容是制定合理的提高科研人员获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政策,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农业科研单位是从事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而科研人员是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承担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科研人员工作的态度、积极性和效率等因素能够决定一个农业科研单位的效益和发展前景。设计出一套公平有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农业科研单位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姚建中[1]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的访谈和实地调研,找出了激励制度配套环节、激励制度本身和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杜楠[2]从科研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特征分析出发,对薪酬制度、福利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等5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吴敬学等[3]分析科技投入、转化渠道、转化队伍素质等制约因素影响了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提出科技成果的转化激励制度是加快农业科技转化的关键。万华等[4-8]就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成效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有针对性地就人才激励机制、收益分配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总体上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设计与科研单位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制度环境密切相关。

笔者从分析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和基本模式出发,将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分成投入激励机制、利益激励机制、责任激励机制和观念激励机制,叙述了其典型的做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和基本模式

1.1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对有实用价值的农业科技成果实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过程。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作为客体的农业科技成果,需要依靠主体完成转化实施过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可以是个人、组织或机构,依据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主体起作用的方式,可以分为4类。一是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创造者,他们是对农业科技成果拥有所有权的人、组织或机构,我国目前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来源是各级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二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使用者,他们是出资购买农业科技成果或被授权许可使用成果的企业或机构。三是中介服务机构,他们是农业科技成果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桥梁,起到沟通信息、提供交易平台场所、协助交易成功的作用[9],其可以是非盈利性质的,比如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免费提供农业科技成果政策支持、成果供需发布、专家咨询等服务;也可以是盈利性质的,比如各类中介服务公司,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四是推广转化机构,辅助科技成果获得推广应用成功,不收取服务费用,通常是各级政府负责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负责推广转化的处室等。

1.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模式

依据对农业科技成果实施主体的分类,按照各主体起作用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划分成4类。一是直接转化模式,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所有者直接创业投产应用科技成果的方式,或是成果所有者和成果使用者直接联系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农业科技成果直接转化涉及到的问题多,难度大。目前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措施,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二是间接转化模式,是通过中介服务机构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中介服务机构作为中间媒介,既要为农业科技成果所有人提供市场指导,又要为农业科技成果使用者提供适合产业化的成果。目前来看,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推广转化模式,是以政府主管农业的职能部门为主导,行业协会、科研院所负责成果推广转化处室、农业企业和农民组织为辅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这是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流模式,形成了以推广为纽带的合作推广形式、推广部门建立技术依托单位的形式和以聘请顾问为主的技术咨询服务形式等多种形式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四是联合转化模式,是由多类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者共同联合主导完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通过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及其做法

激励能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管理学角度看,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中用于调动其成员积极性的全部制度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用来调节人的需要、动机、行为与满足间的关系(图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就是要促使和引导成果转化主体持续地实施科技转化活动。本研究依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各类主体受到的激励内容和过程的差别,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分为4类。

2.1 投入激励机制

加强对农业科技转化主体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激励,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设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主要是引导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鼓励农业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大学等以多种形式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2014年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和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启动成立,提供科技成果交易服务、评价评估服务和投融资服务等,开发出的农业专利价值分析系统是我国第1个农业价值的在线评估系统,从法律、市场和技术3个维度建立指标开展评估,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谈判价格区间。三是由地方财政支持设立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源头供给能力。如山东省2016年安排了8 1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启动“十三五”时期山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将获得每年45万元的资金补助。四是由省级农业科学院牵头成立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如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江苏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均是为了优化整合农科教、产学研的创新资源,合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建立高效运转的科研协作机制。

2.2 利益激励机制

维护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各类主体的公平、合理利益诉求,调节各要素的运行方式及其相互关系,需要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利益激励机制包括物质奖励制度(薪酬、奖金、福利等制度)和非物质奖励制度(表彰、晋升、选拔等制度)。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2015年出台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科技成果转化的净收益部分,院里提取5%的比例建立院奖励基金,其余部分按院、所、团队(个人)三方进行分配。由于这种分配方式的基础是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因此,也必将进一步引导科研人员更加注重技术落地转化和创新实际价值。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金额2015年增加到6 000余万元,与2014年相比增幅超过50%。中国农业科学院在2016年8月出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鼓励科研人员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办法(试行)》,就科技成果权属,自主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归属、确定和奖励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实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强化领导干部持股兼职行为的动态管理,规范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等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

2.3 责任激励机制

明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各类主体的责任,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具体包括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必须完成的任务和承担的职责。如国家和地方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对项目承担者的工作内容和任务都有明确规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接受专家组的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此外,农业科研单位的绩效考核也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联。如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针对科研人员不同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制定了不同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于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研人员,考核重点在于技术创新;对于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科研人员,考核重点倾斜于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业绩。

2.4 观念激励机制

树立起什么样的观念,能够决定未来工作认识的方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必然需要农业科技转化主体更新观念,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宣传和提倡“科技成果完成从科学研究、试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科学技术为农业服务”、“科技成果惠民生”等观念,就会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转变成果转化的动机,主动地探索研究能够保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途径和模式。

3 对策建议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起作用,还需要一系列法律、政策、制度、观念和环境等多方面内容与之相互配套和协调,对促进与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投入激励机制

农业科研是一项公益事业,农业科技成果以社会效益为主。国家需要从加大对农业科研与转化的投入、加强公益性服务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建立长效投入激励机制[10]。一方面对农业科研工作予以持续支持,保证科研人员无后顾之忧,使其安心搞科研,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产生和转化;另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广开投融资渠道,吸引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农业组织等参与农业科研和转化投资。

3.2 推动建立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

处理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之间的各类关系,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政策,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获得与付出劳动和贡献相匹配的合法收入。对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个人、组织和机构,建立利益共享制度和相应的保障机制。从国家的层面来说,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但落实到具体的行业领域,还尚未有明确的实施办法与细则。应该从体系化的高度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规定农业科研单位在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3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转化意识培育

宣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和作用,使转化主体形成强烈的成果转化观念和成果转化意识。对于农业科研成果的研究与创造者——科研人员来说,要形成“市场—立项—研究—成果—市场”的科研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力求使形成的成果符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11]。对于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其他实施主体来说,如政府管理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的职能处室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实施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行业协会、企业、农民组织等也要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意识,保障成果转化活动顺利进行。

[1]姚建中.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激励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

[2]杜楠.科研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1.

[3]吴敬学,杨培植,朱梅.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创新探讨[J].基层农技推广,2013(8):17-20.

[4]万华.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初探[J].经济师,2003(12):134-135.

[5]杜治峰.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1.

[6]董超,刘玉国,宋微,等.基于过程分析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2014(7):166-170,176.

[7]陈志兴,王云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症结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5(1):39-40.

[8]任桂萍,李思明.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瓶颈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6(2):8-10.

[9]胡振亚.论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转化模式和激励机制[J].求索,2012(12):173-175.

[10]李建华.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和建议[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3):83-86.

[11]刘文超,赵增锋,杨海芬,等.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微观主体因素分析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8):148-151.

Analysis on Incentive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XINLiyuan,WANGLijuan,ZHANGYuwei
(Institute ofInformation,Tianjin AcademyofAgricultural Sciences,Tianjin 300192,China)

To improve the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of scientific personnel,we need establish a set of scientific and legal syste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The paper analyzed the subject and patter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input incentive mechanism,interest incentive mechanism,duty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concept incentive mechanism.Finally,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3 aspectsm,such as perfecting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transforming the income distribution,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mediaryorganizations.

agriculture;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incentive mechanism

F323.3

:A文献标识码:1002-2481(2017)02-0301-04

10.3969/j.issn.1002-2481.2017.02.38

2016-08-30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项目(15ZLZLZF00130)

信丽媛(1980-),女,吉林辽源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业信息分析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科技成果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