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休职工为56个民族拍摄“全家福”

2017-02-18慧心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独龙族全家福民族

慧心

邢建民是西安市一位退休老人,卧室里挂着的两张早年全家福照片使得他对亲情的理解十分深刻。为了让退休生活更有意义,他萌发了走遍全国为56个民族拍摄全家福的想法。

8年来,邢建民奔波17万公里,走过25个省区的偏远山村,为880个家庭拍摄全家福,受拍人数13000多人,实现了自己传递中华“团圆梦”的愿望,并出版了《家园》、《山川逐梦》等书籍。如今,他为普通百姓拍摄全家福的善举仍在进行着。

两张发黄照片串起最深思念

退休后欲走遍全国拍“全家福”

2007年3月8日,是西安市民邢建民正式退休的第一天。那天,他邀请战友、同学、同事和家人到酒店聚会。饭桌上,邢建民向大家说出了酝酿已久的想法:“我现在退休了,想用十年时间走遍全国各地,为56个民族的普通百姓免费拍摄全家福,用这种方式来传递咱们中华民族‘团圆梦!”

对邢建民的想法,朋友们深表不解:别的老人退休后都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你倒好,要跑遍全国拍照,何况这个想法实施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出乎意料的是,对于邢建民的想法,他的老伴杨秋芳却表态支持。因为她知道,丈夫心里对拍“全家福”照片有着特殊的情结……

在邢建民的卧室里,挂着两幅全家福。第一幅照片已经发黄缺了个角,拍摄时间是1957年4月,那年他不满10周岁,在新疆服役的大哥因为思念亲人,让留守在家的二弟把县城的照相师傅请到家里,照了一张全家福,那时还不叫全家福,叫家庭合影照。

十年之后,也就是1967年,为了欢送邢建民和弟弟参军入伍,二哥再次组织全家照了第二张全家福。照过全家福的第二天,邢建民和弟弟就赶赴军营。让邢建民伤心的是,他和弟弟入伍三个月后,二哥便不幸离世了。这时,他才理解到全家福的重要性,那就是一旦某个亲人离开了,只能靠照片寄托哀思了。

从16岁开始,邢建民迷上了摄影,在西藏林芝度过数载军旅生涯复员后,邢建民长期在基层工作,他用省下的钱买了部相机,一有时间就拿着相机到处拍照。邢建民是个出了名的热心人,同事、亲友、邻居家有喜事,只要打声招呼,他都会乐呵呵地过去帮忙,搭功夫还要贴上冲印费。

数十年来,邢建民靠自学,摄影水平日益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兴起了照“全家福”。邢建民觉得,“全家福”对于整个家庭的团结非常有意义,能把三代、四代人的心聚在一起。

平时,邢建民喜欢看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看到很多偏远地区老百姓因为穷困,一辈子没照过一次相,有些老人去世了,连个照片都没有,给后人留下了很多遗憾。于是,他便生发出退休后走遍全国,为贫困地区的老人以及少数民族拍照的想法。这个念头在心里积压了多年,退休以后,终于可以圆梦了。

搞摄影花费巨大,单靠邢建民的退休工资远远不够。儿女们对老爸的公益之举十分支持,从经济上给予他大力支持。开公司的大儿子成了他的“赞助商”,邢建民花费十多万元升级了自己的摄影器材,然后从网上查找56个民族的主要分布地点,详细制订自己的拍摄计划。

2007年7月初,邢建民带着装有随身衣物、摄影器材以及日常用品重达40多公斤的三个大箱子出发了,他的首站是辽寧。辽宁共有44个民族,其中满族较多。邢建民到达沈阳后,稍事休整,便深入铁岭、抚顺、本溪等一些偏远地区拍摄。

在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邢建民来到一个偏远乡村。在一处低矮房屋前,一个老汉正荷锄劳作,邢建民来到他面前,笑着打招呼,看到邢建民穿着浑身是兜的衣服,胸前还挂着炮筒似的长焦相机,疑惑地问他是干什么的?邢建民乐呵呵地说,他是照相的,并问老汉家里有几口人,说是想给他们家照一张全家福。

老汉问,什么叫全家福?邢建民解释,就是把他的家人叫到一块,给他们全家拍张照片。老汉又问:“拍照片要多少钱?”邢建民笑着说,不要钱,照片洗出来还会给你寄过来。老汉很高兴,放下锄头,去叫儿子、儿媳、还有孙子。家人到齐了,老汉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一个人钻进屋里,磨蹭了十多分钟才出来。邢建民看到,老汉刚才还密密匝匝的胡子刮得净光,还换了件新衣服。看到大家都盯着他看,老汉不好意思地嘿嘿直笑。

拍完照片,邢建民在本子上记下老汉的姓名,所属的村名以及联系方式,说是等照片洗出来会寄给他们。纯朴的老汉非得让邢建民带些特产回去,邢建民坚决不收,说收了东西就不是义务拍照片了。

2007年8月底,邢建民走遍了辽宁的许多偏远村落,顺利完成了首站拍摄计划,返回了西安。

最难忘拍到独龙族“纹面女”

少数民族同胞的纯朴让他感到

此后8年,邢建民每年都要按计划出行。其中,他最难忘的就是到云南偏远山区为当地少数民族拍照的经历。

2013年11月,邢建民完成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拍摄计划后,独自搭乘中巴车,溯怒江而上,准备到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拍摄。

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属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傈族自治州,那里的少数民族生活在独龙河南岸的河谷地带,境内最高海拔4963米,最低海拔1000米。那天,邢建民早上6点多就出发了,沿途右手是崇山峻岭,左手便是怒江峡谷,山路狭窄,许多江边路段还发生了垮塌。邢建民乘坐的中巴车走走停停,颠簸了12个小时,才抵达云南省最西北端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

下车后,天已经全黑了,朋友给邢建民介绍的在乡卫生院工作的余茂华来接他。老余陪邢建民吃了晚饭,把他安置到一个小旅馆里,嘱咐他尽早休息,明天一早就来叫他。

第二天早上,老余陪着邢建民从乡里出发,跋涉30多公里,辗转来到独龙族聚居的小茶腊村。独龙族人虽羞于见生人,却对远客抱有极大的兴趣。听说来了个摄影家,村里的人都纷纷过来看。

邢建民让老余当翻译,说是要给他们拍全家福。听说要给他们照相,乡亲们高兴极了,都回家翻箱倒柜,把节日里才穿的衣服拿了出来。于是,邢建民拍下了数十位身披“独龙毯”的村民全家福。

拍完全家福后,邢建民还为村里最年轻的纹面女董春莲拍了照片,女人纹面是独龙族特有的习俗,女孩子到了10多岁,家人便会给她们的面部纹上图案。随着时代的发展,纹面的现象越来越少了。正因为如此,邢建民为自己能拍到珍贵的纹面女照片感到高兴。

当天晚上,邢建民和老余住到了村里,乡亲们纷纷过来看望他们。他们悄无声息地走进来,也不坐,只在屋角蹲着,相互说上几句邢建民听不懂的独龙话,又悄无声息地走了。

第二天,邢建民准备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时,当地的怒族、傈傈族村民听说来了个民间摄影家,纷纷找到余茂华也要求合影。邢建民说,这次是专门拍独龙族的,怒族群众的照片之前都拍过了。老余笑着说,这几个民族的群众平时处得很好,你只拍独龙族不拍别人,人家独龙族村民也不答应啊!邢建民欣然同意,给当地5个民族的群众拍了围在火炉旁唱歌跳舞的大合影。

在云南,游走在各个少数民族之间拍照,邢建民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各民族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乡巴朵村,邢建民拍摄我国最后一个被确认的民族——基诺族。他找到了村里的会计布鲁资,请求他帮忙协调。布鲁资十分热情,逐家逐户通知村民,村里的乡亲们很多都没拍过照片,他们穿上民族服装,在邢建民的指挥下拍摄了多张全家福,最后全村人还拍了张全家福。

当邢建民收工时,天已经暗了下来,再想赶上返回景洪市的最后一班长途车已经来不及了。大山深处,一家旅店也没有,邢建民犯了愁。见此情景,布鲁资主动邀请他到自己家住一晚,邢建民本不想麻烦别人,但无处可去,只得同意了。

没想到,布鲁资不但把家里最好的房间、床铺让给邢建民住,家境并不富裕的他还到自家池塘里捞鱼,又宰了只鸭子,拿出家酿的米酒盛情款待邢建民。两人边喝边聊,聊得十分投机,不擅饮酒的他,当晚多喝了两杯。在邢建民的人生履历中,那天晚上和布鲁资的长谈成了他难忘的回忆。

然而,邢建民拍照的过程并不都很顺利,一些对他不了解的村民抱有怀疑态度。在云南德宏州,邢建民托朋友联系当地一位村干部帮忙协调拍摄,村干部质疑邢建民拍照的动机,邢建民要为他和家人拍照,他也始终拉着个脸。邢建民对这样的事情见怪不怪,他拿出手机,从网上搜出有关他公益行为的媒体报道,那村干部看后,顿时阴转晴,并向邢建民道歉:“老兄,我误会你了,需要我做啥,尽管说!”

在拍照过程中,邢建民还历经无数艰辛和惊险。他拍摄的怒族一户家庭住得靠近山顶,凭经验,他觉得从山上可拍一个全景场面,效果应该不错,就一个人爬到山顶去取景。当时,他看着前面是草地,就准备爬上去拍摄,谁知草下面居然是空的,距地面有两丈多高,眼看就要摔下去了,旁边有一棵碗口粗的树,他本能地一把搂住,这才躲过了一劫……

8年行走17公里传递“团圆梦”

义务拍照善举仍在继续

2014年3月,邢建民转战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当地,经朋友推荐,他为一户22人、多民族通婚、五代同堂的大家族拍了个全家福,这家人有瑶族、苗族、汉族、水族、布依族5个民族,一家人和谐友爱,其乐融融,这是让邢建民感触最深的一张照片。

201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日子,邢建民曾在西藏林芝服过役,对雪域高原怀有浓厚的感情,他要为生活在藏区的藏族、门巴族、珞巴族拍摄全家福作为献礼。

进藏前,家人还为邢建民担心,当年服役时他才20出头,如今年近七旬,身体状况不可同日而语。儿女们不放心,要专程陪父亲前往,却被邢建民拒绝了。经过充分的准备,他踏上了进藏列车,用近一个月时间拍摄了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的民族全家福。拍完这三个民族,邢建民实现了為56个民族拍摄全家福的梦想。

随着全家福照片拍摄的范围越来越广,邢建民对家庭的理解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三代、四代、五代人走上了更大的范围。他认为,不管地域和民族有多少不同,说起家园都有一个共通的东西,这个共性就是亲情,小家和大家都是亲情汇聚的地方。基于这样的理解,他把自己的镜头对准了连队、敬老院、儿童村等。

2011年,邢建民到甘肃兰州临夏市拍东乡族全家福时,一个生产民族服装的厂长告诉他,他手下的员工分属于七八个民族,但大家亲如一家,十分团结。邢建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题材,就给他们拍了张多民族员工聚在一起的“全家福”。

在甘肃,邢建民还深入到一家回族孤儿院进行拍摄,拍全家福时,回族院长把一个盲人女童领到他面前,让邢建民给她拍照。邢建民毫不犹豫地举起相机,为她拍了全身照、半身照。盲女童尽管看不见,但她享受到了和其他小伙伴一样的待遇,很是开心。

让邢建民很受触动的还有他在西安某儿童村拍照的经历。当时,他给80多个孩子拍全家福时,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哭闹着想要见妈妈。他们的妈妈在监狱服刑,看到孩子们伤心的样子,他决定帮孩子圆梦。

邢建民联系到了陕西省女子监狱负责人,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监狱负责人的支持。邢建民给几个孩子买了水果,带着他们去监狱探视他们的妈妈。在会见室,当孩子们将剥好的橘子送到妈妈嘴边时,妈妈们不禁失声痛哭。其中一个女犯人双目失明,见面过程中,她用双手将孩子从头到脚摸了一遍,并抱着孩子不肯松手。临分别时,盲人母亲嘱咐孩子:“你们都要听老师的话,妈妈好好改造,很快就能回家了!”

在陕西汉中宁强地震灾区,邢建民在为当地村民拍摄全家福时,得知一所学校有10多名学生因家庭变故辍学,就找到他们,帮他们续缴了学费,回家后继续资助孩子们上学。逢年过节,他都会收到孩子们寄来的成绩单和小礼物。2012年,邢建民又成立了“胡杨中学资助基金”,有近百名孩子得到了帮助。

截至2015年底,邢建民辗转25个省区,153个区县,行程17万公里,共为全国56个民族的880个家庭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团圆记忆。8年来,邢建民拍下了数万张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故事。走进他镜头里的,有普通的几口之家、有在田间耕作的农民家庭、有部队里的战友情、还有监狱里相逢的母子。在他看来,有亲人的地方就是家,有亲情的人在一起,就是全家福。

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邢建民最感激的还是老伴杨秋芳和儿女们对他工作的支持,8年的长途跋涉,加上拍照冲洗,再免费邮寄给拍摄对象,花费近30万元,这些都是从儿子的公司中无偿支取的。邢建民说,没有家人的支持,他寸步难行,更不用说圆梦了。

邢建民把一路行走遇到的故事配上图片出了《家园》和《起航》两本书,每次出书,他都要给被选入书中的人寄一本。2015年底,邢建民将9年来的故事整理成书,书名叫《山川逐梦》,著名作家陈忠实给他写了序。

2015年12月,邢建民入选“中国好人榜”。对这样的荣誉,他看得很淡。他最高兴的是,自己能为普通百姓拍下全家福,记录他们幸福的瞬间。虽然他为全国56个民族拍摄全家福的梦想已经完成,但他为普通百姓拍摄全家福的善举将会继续下去。

猜你喜欢

独龙族全家福民族
过年全家福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音乐
全家福
独龙族的服饰艺术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独龙江乡
民族万花筒
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