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国有产权处置方式及清算风险

2017-02-18王志峰

现代企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债权债务国有产权产权

王志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市场经济行为的多样化,使得企业国有产权处置越来越多的出现,常见的国有产权处置方式有解散清算、股权转让、股权置换等。每种产权处置方式也均有其适应的基本条件及利弊,需要结合各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后确定具体处置方式,现就几种产权处置的基本方式和风险进行分析。

一、清算方式及特点

1.解散清算。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条之规定“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①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②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③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④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⑤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予以解散。”而上述《公司法》规定的五种情况之中,我们常采用的方式是“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即由上级对有控制力的企业(国有全资、国有控股、有实际控制力的国有参股)进行统筹研究,甄别效益差或不符合发展方向的企业纳入拟清算注销范畴,制定实施方案并指导该企业实施,随后企业的业务人员才按照规定的税务、工商注销程序推动清算注销工作。“在上级指导下,由企业人员组织实施”是该方式的主要特点。

2.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将所持股权有偿转让给合法受让主体的行为,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东权益有偿转让给他人,使他人合法承继股权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近些年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环境下较为常见的产权处置方式,一般情况下包括协议转让和进场交易两种不同形式。但由于受《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协议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做好贯彻落实<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约束,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不受地区、行业、出资或者隶属关系的限制,特别是规定了央企国有产权转让必须在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以上要求决定了股权转让的特点,即限制条件要求严格,又政策性强。我们目前采用的是“由上级股权管理部门负责与产权交易机构联系办理挂牌交易,企业予以积极配合”的方式来进行。

3.吸收合并。吸收合并是针对全资子公司的一种特殊的国有产权处置方式,子公司在完成债权债务清理后其资产负债整体纳入其母公司(或者未完成债权债务清理时签订被吸收方、吸收方、债权债务方三方协议),继而注销法人资格。在笔者实际工作中,因国有企业一般具有多级法人管理体系,较常采用吸收合并方式,国有全资子公司被上级吸收合并后注销。但此模式要求亦较为严格,为防范经营和法律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执行前需由单位法律部门开展尽职调查,出具法律意见书,同时还要与财务等部门会商,由各职能管理部门做好把关。

4.股权置换。根据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11〕121号)中的界定,国有产权置换是指“中央企业实施资产重组时,中央企业及其全资、绝对控股企业(以下统称国有单位)相互之间以所持企业产权进行交换,或者国有单位以所持企业产权与中央企业实际控制企业所持产权、资产进行交换,且现金作为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比例低于25%的行为。”从上可以看出,股权处置中的置换主要是为将某多元股权结构的公司调整为一元结构而与其他公司对应股权发生的对换行为。但从上述文件规定看,股权置换仅指中央企业及其全资、绝对控股企业,或者国有单位以所持企业产权与中央企业实际控制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即国有股权之间的置换。但针对国有股权与其他股权之间的置换,仍需呈报上级部门批准。

二、几种清算方式的适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1.解散清算、股权转让、吸收合并、股权置换各有着不同的适用情况。解散清算多被应用于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差、不符合总体发展目标的企业;股权转让多适用于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仅单方股东由于各种原因需要退出公司的情况,因协议转让的限制条件严格,通常情况下有潜在意向受让方时方能组织实施进场交易(冒然在产权交易机构挂牌存在很大程度的流拍风险,同时,进场交易的成本较高,需要向中介机构支付一定比例的交易费用);吸收合并则更为特殊,仅为在拟处置企业为上级企业全资子公司情况下采用。股权置换仅限于中央企业及其全资、绝对控股企业,或者国有单位以所持企业产权与中央企业实际控制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即国有股权之间的置换。

2.能否采取上述几种模式进行产权处置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①解散清算由于要先进行债务清偿,对于现金流比较紧张的公司由于无法偿还相关债务而顺利进入到分配剩余资产的步骤,公司法规定“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并且国资委对国有固定资产处置变现均要求采取进场交易方式,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加大了处置难度,延长了处置时间,对于公司固定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整个清算过程往往会耗费很长时间。②股权转让是比较简便的一种产权处置方式,将我方国有股权评估后按程序在产权交易机构挂牌,由有意向者受让,可以快速退出相关企业,同时也能避免我方为小股东时缺乏解散清算的话语权,但因国资委对协议转让的规定十分严格,例如对股权转让主体及受让主体的身份均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在一般条件下必须采取进场交易方式进行股权转让,中央企业国有产权处置同时必须在指定的四个直辖市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交易,程序复杂是影响股权转让进行的最主要因素。③吸收合并是一种特殊的解散清算方式,被合并企业在纳入母公司后注销,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债权债务清理时间长,且如果債权人属于不同系统(例如债权人为另外的大型国有企业),则一般不同意签署三方协议,这也是吸收合并能否快速实施的重要因素。④股权置换由于不涉及国有实际投资问题,可以作为调整相关企业股权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因国有股权与集体等其他股权的置换,实质上仍然是国有股权交易的行为,是否需要进场交易等一系列问题在规定上仍然不很明确,因为简化处置过程而进行股权置换,特别是国有与非国有股权置换的操作上的可行性,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解散清算过程中的相关风险

1.法律政策风险。企业解散清算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清理债权债务问题,在股东会形成同意公司清算决议后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清算组成立后首先要于60日内在报纸上进行公告,公开通知债权人申报其债权,势必会引起债权人集中申报债权,从而容易引发历史遗留问题,稍不注意就会产生债权债务法律纠纷,因公司各项业务停止无后续收入导致资金紧张而无法偿还欠款从而引发被公司原材料供应商、服务商、承包商起诉的风险,并且对企业清算注销时间进程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企业清算势必牵涉到对所聘用员工的安置问题,如果对员工的安置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仲裁、法律诉讼现象屡见不鲜。

2.程序环节性风险。解散清算法律政策性较强,清算程序相对于其它几种处置方式最为复杂,一環紧扣一环,牵涉到税务、工商、质监、银行甚至商务等多个单位,在每个工作环节中,如果出现因主客观原因而造成的程序性障碍,势必会影响清算工作的整体有序推进,甚至导致清算工作暂时停滞。笔者在工作中曾经遇到过因拟清算公司公章遗失,致使该公司银行账户无法注销,继而影响了工商注销的进行,也曾有拟清算公司因为资金紧张问题导致无法清缴所欠税款,税务清算工作无法完成导致下一环节工商注销无法实施,从而极大的影响了清算进程。

3.资产处置风险。企业清算过程中,如果自有流动资金不能满足债务清偿需要,则必须要变现一部分固定资产来缓解资金紧张问题,在此情况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于资产管理存在潜在问题会使部分资产难于处置。例如为账务处理方便而将应计入固定资产的一次性成本化处理,账外固定资产如何处置、处置后如何入账,国有企业清理中经常出现的企业房屋房产证与土地证产权所有人不一致的情况,势必会引发资产处置过程中的相关风险,这些都需要业务人员仔细研究合理合规的处置方案。

四、解散清算的主要工作

1.加大清理债权债务力度是解散清算的关键环节。及时确认未结算收入回收债权、支付所欠债务,看似简单,实则却是清算处置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只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对外支付债务需要,才能有效规避法律风险,保障债权人利益,也能够在清算后保障股东利益最大化。

2.注重企业日常基础性管理工作是解散清算工作平稳有序推进的基础。正因为法律程序性强,清理债权债务、处置资产、税务清算、银行账户注销、工商注销等各个步骤都会产生各种大量资料,而每个步骤的资料可能是环环相扣的,那么就要求公司业务人员对待基础性工作不仅要认真负责,而且要细心仔细,在文书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企业印鉴保管等各个方面做到井井有条,各种文书资料保管齐全,从而使清算工作能够落实到位。

3.发挥积极性及创造性是清算遇到障碍时得以继续推进的动力。清算过程时常遇到新的情况以及暂时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直接使工作停滞。这时就要发挥各个专业业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财务、法律、资本运营等各个部门协调研究,提出最为有效的合理解决方案。

(作者单位:西安长庆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债权债务国有产权产权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浅谈地质勘探单位债权债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风险与对策研究
债权债务清理的步骤及方法探究
国有产权交易制度探析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债权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对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