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是铁凝?

2017-02-18董海燕

时代报告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国文联中国作协铁凝

董海燕

2016年12月3日上午,在中国文联十大闭幕式上,铁凝与孙家正——中国文联新老主席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会场响起持久热烈的掌声。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作协九大闭幕式上,铁凝当选中国作协第九届主席。

至此,铁凝成为第一位同时担任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主席的人。

首次担任中共文联主席,铁凝感慨:“中国文联有一笔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一大批才华出众的优秀艺术家。从前我总是心怀欢悦地近距离欣赏你们的艺术,现在我能有机会,近距离地为创造这艺术的艺术家们服务,这就是我的荣幸所在。”

第三次当选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在第九次作代会闭幕式上,她用“创造”一词与大家共勉:“当重新回到书桌前的时候,我们领受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充满了前行的力量,这责任和力量来自中国文学的光辉传统,来自时代给予我们的丰盛机遇和深刻挑战,来自党和人民的殷切期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创造,以真挚的热爱、聚精会神的探索和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触摸人民生活最深处的心跳和脉搏,让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在卓越的艺术创造中焕发璀璨的光芒。”

对于铁凝同时出任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主席,北京日报下属微信公号“长安街知事”以《罕见,作家铁凝一人执掌两大部级机构》为题进行了报道。文中写道:“自从200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以来,铁凝一直游走于作协主席、作家双重身份之间,既全力做好中国作协的工作,组织各项文艺创作和服务人民的活动,努力促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又从不停下创作的笔触。”

人民网刊文《再读铁凝:为何她能兼任新一届中国文联、作协主席》,文中写道:“今天,让我们走近铁凝,重温她的经典作品,你会从中找到她肩挑新一届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主席这两大重任的答案。”

铁凝是著名画家铁扬的女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高中毕业,因酷爱文学,放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该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来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

25岁,铁凝凭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哦,香雪》等一系列作品,加入中国作协;27岁成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39岁成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直到49岁成为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一直是作协系统领导层中最年轻的成员。

铁凝说,写作是她的立命之本,而当官是她的责任。一位长者曾送她三句话:一、永远不要做官,意思是不要把它当成官来做;二、永远不要放弃河北大地;三、永远坚持写作。

从1996年10月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以来,铁凝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写作事业。1997年短篇小说《安德烈的晚上》发表,获《小说选刊》年度奖,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2000年初长篇小说《大浴女》引起轰动, 2001年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同时获得“鲁迅文学奖”与“老舍文学奖”。

10年前,谈到当选中国作协主席的感受时,铁凝曾说过“五个不敢忘记”:第一不敢忘记这个位置这份荣誉;第二不敢忘记前辈作家用灵魂和智慧积累的文学财富;第三不敢忘记学习;第四不敢忘记责任;第五不敢忘本。

“我从2007年以来写就的一些散文、随笔、演讲和文学对话中选出31篇编成此书,旨在检点自己一个阶段的文学生活,集结一个同始终关心我的读者交流的场域。在这里,我讲述,我亦倾听。”铁凝在为新作《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这本书是铁凝担任中国作协主席以来重要作品的集结,自2006年当选中国作协主席后,铁凝就被外界称为中国“最高级别的作家”,但她牢记自己的使命责任,笔耕不辍。

此外,铁凝的作品更多的关注了“小人物”,通过大时代之下小人物命运的沉浮,带给读者强大的震撼力。

铁凝高中毕业后就下乡插队,是因为对文学的热爱。铁凝说,她十几岁就下乡到农村,当时遭到母亲的反对。铁凝是有机会回到城市的,但她放弃了。“我觉得一个中国的作家,如果对乡村不屑于去了解,你可能会写出漂亮的小说,但是你不会真正刻骨铭心地了解中国这个民族和这个社会。”

铁凝说:“文学的终极目的不在个人的小悲欢,而是通过人物的悲欢反映现实。”她认为文学应该承担一种功能。她曾说她喜欢巴金先生的话:文学能给人光热和希望,能让人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

中国作协会员刘希涛曾撰文讲述:走上河北省作协主席岗位不久,铁凝就倡导建一座文学馆,在一无立项二无资金的情况下,她带领同事不断修改方案,跑细了腿,最终在省政府支持下建成了这座文学殿堂;每到作协评职称时,为给没评上的老作家争取一个名额,铁凝比谁跑得都勤。

“我在文学院呆了十年,两年一签,我五张聘书全是铁凝签的。”河北作家关仁山很感激铁凝积极鼓励作家的举措,“她的创作要求非常宽容,只要作家能够创作,就一律给予鼓励,提供创作假等各种条件。”

从几百万的文字中,人们读到了一个铁凝。厚重的,锐利的,绵密的,甚至是沧桑的。“她关注人性细微处的变化,不是很尖锐,但温润且坚强。”评论家说。

从作家们的叙述中,人们听到了一个铁凝。热心的,明朗的,善良的,坚韧的。“她一直生机勃勃,具有一个生动的青年女作家的魅力。”她的同行說。

当铁凝出现于公众视野时,人们看到了又一个铁凝。她的女性身份、她的年轻活力、她的明朗形象、她的良好口碑,让人眼前一亮,亦成为一时之话题。

“四十年前,我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我的生命在阅读和写作中度过,在用脚丈量生活、用心阅读生活、用笔表现生活的实践中得以充实。常常有人问我成为一个作家的秘诀是什么,我回答说,相信生活是打不倒的,相信人民是不朽的,坚持不知疲倦地写下去,永远坚信你最好的作品即将被书写出来,永远坚信你的创造对于此时和未来、对于民族和历史、对于世界和人类的意义。”铁凝在《坚定文化自信 攀登文艺高峰》一文中如是说。

猜你喜欢

中国文联中国作协铁凝
铁凝三谢张守仁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文联干部职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在京举办
一声姥姥
几时
孙犁与黄豆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及省上领导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朱良志等在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获奖
何建明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