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2017-02-17鞠涛

新农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稻瘟病侵染

鞠涛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将水稻作为主粮。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4,产量则占到粮食总产量的1/2,辽宁省作为水稻大省,以优良品种在国内享有盛誉。稻瘟病作为各稻区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病害之一,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及品质。所以科学有效防治稻瘟病是保障我省水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稻瘟病发病原因是由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引起的真菌性感染,按照不同的危害部位如秧苗、叶片、节、穗颈、枝梗和谷粒,可以分别称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侵染初期是以分生孢子和菌丝通过空气流动的形式在被感染的病稻上越冬,待第二年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适宜时,病菌繁殖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空气流动传播接触寄主表皮。其尖端特有的粘胶会穿进寄主组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而进一步侵染临近叶肉组织细胞,7天后一个侵染周期结束。形成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一次侵染,循环重复以上过程,造成更大规模染病。连绵阴雨、大风或早晚雾气较重的时候,扩散速度会加速。该染病过程在水稻生长周期内均可发生,造成大面积叶片和禾苗枯死或稻穗空秕,全球每年因稻瘟病造成的水稻减产损失达11%~30%。目前稻瘟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抗病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

1药剂防治

在实际生产中病害发生较为严重期间,最主要的防止措施就是药剂防治,其经济、便捷、高效的特点使其在综合治理稻瘟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0世纪50年代,铜汞制剂被大量应用,其作用机理是影响菌体中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和丙酮酸脱羧酶,从而阻断糖酵解过程及能量的形成导致病原菌死亡。虽然对控制稻瘟病有一定效果,但其易产生药害的缺点让日本、欧洲的一些国家立法禁止使用。之后一些替代试剂,也因为各种缺点而逐渐淡出实际应用。直到1976年,Lily公司成功研制出三环唑,其化学名称为5-甲基-1,2,4-三唑并(3,4-b)苯并噻唑,低毒且吸收性强,可浸根或叶面喷雾处理。凭借其优异表现,三环唑至今仍是应用较为广泛,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虽然化学农药在稻瘟病发病季节防治及时且有效,但是农药的广泛使用会对害虫及其天敌、水生生物及土壤造成危害,同时也对人类构成危害及对水源造成污染,再者长期大量的使用农药会使病原菌产生抗性。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控制和减少农药施用量是今后防治病害的总体趋势。

2抗性品种培育

通过选择与传统育种是将高产优质品种与高抗稻瘟病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在经过回交、复交或辐射诱变,从中选出带目标性狀的新品种。传统育种过程虽然可以提高水稻抗性,但也存在自身优质感病品种比例较大,育种周期较长的不足。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微观基因工程技术将外界来源不同的目的基因转录到水稻基因组中,获得拥有稻瘟病抗性的水稻新品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等。基因工程技术进一步弥补了野生抗稻瘟病资源的不足和常规育种选择性较差的缺陷,成为培育高抗性、广谱抗新品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常常经过基因工程技术处理的稻瘟病致病性变异新品种,其抗病性在3~5年后难以为继。如何提高抗性品种使用周期或提高抗病品种持久性仍是亟需攻关的难点之一。

3生物防治

近年来,生物防治措施在植物病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物活体或由生物产生的代谢活性成分防治植物病原体、虫害和杂草及调节植物生长。其优点是药害比传统化学农药低、不易产生抗药性、选择性强、原料来源广泛、对环境友好。根据原料来源主要分为微生物源农药和植物性农药。

微生物源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本身或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为前体经过合成或人工修饰的农药。如来自细菌的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来自放线菌的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霉素。

植物源农药是将植物提取物作为化学合成的原料或前导化合物。如:印度科学家发现,印度楝树种子的冷水提取物和油浸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生物防治效果较好,与0.1%多菌灵的防治效果等同。霍光华等研究表明,木荷叶和无患子中果皮的皂苷抽提物以3:4~15:8的质量配比时产生了显著的增效抗稻瘟作用,并在其他配比时有叠加作用。但目前研究防治稻瘟病病菌都是在实验室小环境内完成,田间和小区试验仍然研究不多。虽然生物防治措施是未来稻瘟病防治的热点,但在复杂环境下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栽培措施

稻瘟病菌的发病机理以菌丝和分生孢子附着在病稻上和病稻谷上越冬而造成次年病害侵染,所以阻断这一侵染过程是有效防治稻瘟病的主要途径。首先,通过轮种作物或与高抗品种混种,会显著降低稻瘟病发病率。其次,合理的水肥管理对田间小气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稻植株抗病能力。切忌盲目追求高产量而无限量加大氮肥施用量,而忽视磷肥与钾肥的配用比例。过高的氮肥会使钾过低,进而降低水稻抗病性。在保障磷钾肥施用充足的情况下,适量使用硅肥可以使水稻抗性增加,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净光合效率。另外冷水灌溉及长期深灌会使水稻植株抗性降低,生产上建议根据当地水文气象条件推迟进水时间,可有效降低叶瘟的发生。所以,合理的田间管理不仅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平衡与环境的协调能力,也能提高水稻植株的抗性。

综上所述水稻稻瘟病作为水稻三大常见病害之一,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水稻主产区稻瘟病发病机理、发生过程、各时期特征等进行分析,综合各种防止措施寻找控制稻瘟病发展的关键因子,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才能安全、有效防止稻瘟病的大暴发,减少水稻生产中因稻瘟病造成的损失。最后,如果农村科技人员对水稻稻瘟病危害性、发病起因、发病规律、防治要点有了清晰的认识,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好稻瘟病的宣传工作与预防和防治工作,因地制宜的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稻瘟病造成的减产损失。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稻瘟病侵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