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门窗在中国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017-02-17刘军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上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幕墙铝合金门窗

编者手记:自门窗系统随着德国旭格、海德鲁、阿鲁克等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系统”一词开始引发门窗从业者的思考和研究,但发展缓慢。而在过去的5年内,国外门窗系统更是在中华大地风起云涌。有叫“系统门窗”,也有叫“门窗系统”供应商。其实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系统”到底以什么样的研发体系,商业模式等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赢得市场青睐。“系统”门窗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各个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企业的“系统供应”有什么不同?怎样做 门窗的系统研发?如果更好地与合作伙伴进行统筹合作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变化?带着这些思考,MISS FC特邀在行业内有着近30年从业历史且对于系统门窗有着特别视角的泰诺风保泰技术总监刘军先生和大家分享他的真知灼见。

严格来讲,系统门窗之于中国实际上最早是从1984年开始的,当时华北铝加工厂承接了北京国际饭店项目,采用的是当时意大利阿鲁克的53系列隔热断桥铝合金窗,此项目一直到2012年第二次装修仍然有部分门窗在使用。其次是东三环的燕莎商厦及其东侧的凯宾斯基酒店, 采用的是德国HUECK 公司的产品,一直到目前仍然在使用。

门窗系统在中国发展的历程

系统窗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1995 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内部分企业以及部分高端项目开始关注高端品质的门窗幕墙产品并将其应用到项目之上,像北京国茂大厦、长城饭店以及国际饭店,都应用了国外系统幕墙、门窗产品。此时,国内门窗行业在以钢代木政策引导下,空腹钢窗产品得到普遍应用;高端铝合金门窗的应用,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气象。

第二阶段:1995--2004 年。经过近20 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及居民收入增加,市场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同样在增加。但是,当时国内铝合金窗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壁厚降低,品质下降;再加上国家出台大力发展化学建材政策,遭此双重打击,铝合金窗产品市场急剧滑落,整个铝合金行业面临极大的危机。20 世纪末期,在建筑金属结构行业协会组织及一大批热爱行业的专家带领下,以德国泰诺风为代表的节能铝合金系统技术研发单位,以广东兴发、广东坚美等铝合金加工企业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开始引入隔热铝合金门窗生产技术。就是在此时,阿鲁克、罗克迪等企业开始在国内铝加工行业推出系统门窗的概念以及部分系列产品。经过些企业的大力市场推广,系统门窗的概念逐步在国内门窗幕墙以及地产开发领域被接受和认可。但是,由于对系统的理解不同,采用的运营模式不同,再加上中国及外国文化的差异等因素,阿鲁克的经营逐步从技术型推广转化为以材料和配件销售为主上来。但是由于中国市场需求的特殊性、国外企业售后服务滞后、市场反映速度慢等原因导致其与中国的合作企业、承接的工程之间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大,进而影响了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同样在问题在后续进入中国市场的旭格、Wicona 等系统公司也有体现。而罗克迪系统则基本采取以与合作企业之间签订技术转让协议为主的模式,但是由于特许经营政策管理不到位,导致其对技术的后期监控管理、客户品质控制严重不足,产品设计技术和产品质量出现更多问题,最终使得其技术先进性缺失,产品特点缺失,而体系内的企业之间又存在互相竞争,结果不得不逐步淡出市场。虽然该系统由于运营模式的问题导致技术先进性、产品独特性缺失并最终在市场没落,但是其对于节能铝合金产品在整个中国市场的普及应用及重新确立市场主导地位方面是具有极大贡献的。并且,也是在他们的影响下,门窗系统的概念不论是在行业内外,都得到了普遍的认识和认可。

第三阶段:2005--2014 扩散期。这个时期,伴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同样,伴随着拼凑产品(传统的型材企业,模仿某些系统公司产品开发的系列产品)市场上出现问题的增多,以德国旭格、Wicona 等系统公司为代表的高端系统公司纷纷在国内大范围签订合作企业;建设部、国标委、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也纷纷在国内推出与ISO 接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产品标准化、系列化、系统化在全行业逐步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系统化产品在全国从南到北大面积被采用,凭借稳定的品质、可靠的质量快速被客户接受。同时,国内众多有识之士纷纷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建立自己的门窗系统公司并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特点的门窗系统化产品,市场上涌现出像米兰之窗、乐道、智赢、贝克洛、奥为、希洛、易欧斯、坚美定制等多个中国企业自有品牌的系统公司和门窗系统产品,这些产品多数立足于中国的地域特点及消费特点,更适合于国内市场的需要。但是,由于起步时间短,企业的技术装备、人员储备和市场模式都处于探索阶段,产品设计、开发、市场运营体系和运营模式也同样在完善之中。

第四阶段:2014 至今,成熟期。在前三个阶段,中国以商业建筑幕墙的大量需求为导向。可以说,受经济、技术及房地产发展等多方面环境的影响,以佛山地区的为代表的几个铝材生产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他们采用以经销商、代理商为销售主体的商业运营模式,促进了铝合金幕墙和门窗在全国范围的快速普及和应用。整个发展阶段中,由于以幕墙应用为导向,突出显示的是个性化的需求及体现建筑设计师的理念,幕墙公司、门窗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利润最大化,面对客户需求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在把框架、面板玻璃攒凑到一起后,更多的降低配置和减少成本,导致全行业对门窗技术的理解错失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的机会。

门窗系统在中国发展的机遇

2012 年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居住舒适的要求也在提高。商品房价格的大幅度提升,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以及各省市对门窗性能要求的提高,导致市场对高品质门窗产品的需求加大。互联网的发展伴随的是互联网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商业建筑开发在经历了从1985 年到2010 年近25 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进入了一个需求的低谷,加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玻璃幕墙安全防护工作的通知》(建标2015-38 号文)的规定出台,限制了不同区域使用建筑幕墙,导致幕墙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而高速发展期成立的大批量幕墙公司(初步估计全国超过16670 家获得市场许可证的企业)不得不面对高速增长的高品质门窗及低迷的幕墙产品的市场需求,企业面临产品被动转型换代的窘境。从业人员对门窗产品的技术、设计、应用等知识的需求和对门窗产品质量提升的技术路线系统化的需求也急剧增强,整个门窗行业也面临系统化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品质、改革运营模式以应面变化的市场需求。遗憾的是,我们行业的部分人士仍然停留在对幕墙行业的留恋,缺少对整体行业的引导,导致整个门窗行业企业对门窗系统性能提升的理解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大家对系统门窗和门窗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仍然处于混沌与朦胧状态。

系统门窗在中国的发展转机出现在2013 年,首先根据市场的需求,由配套件委员会提出,在刘哲秘书长的大力支持下,协会最终由联络部组织行业内企业,分别到德国、法国、比利时、新西兰等国家,对系统门窗企业、研究机构、相关配套企业考察学习先进的经验,并编制国内的首个技术类文件---《门窗系统应用技术导则》,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目前门窗系统的发展分为两种模式:一是以工程系列为出发点,以产品研发、产品性能为基础的技术流派,二是以客户需求为主导,以市场宣传、产品包装为基础、以终端客户引导为手段的“市场派”,这个流派到目前为止,产品的内涵是否具有门窗系统的品质暂且不谈,但是他们的运营模式却是独具特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门窗系统在中国发展的趋势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未来的市场将逐步转向新建建筑面积下降与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增多并行的趋势,商业地产项目逐步向大型开发企业集中以及以城市更新、既有建筑改造等為主营业务的区域性开发商并存的市场局面将逐步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与建筑相关的配套材料企业包括建材企业、门窗企业将形成以区域龙头企业为核心,部分特色经营企业为辅助的市场分布格局。企业经营模式也将向大批量生产,以量求利润的运营模式向以注重产品研发、稳定品质、快速市场响应、差异化、定制化客户服务的大规模定制模式转变。基于上述市场发展的判断,未来门窗系统在中国的运营模式也一定会是目前的技术型流派的企业与市场流派的企业在技术研发、品牌运营及市场运营等方面全面融合,取长补短,从企业组织架构、运营模式和服务等多方面提升快速响应能力,以品质运营、品牌服务等多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被市场接受,获得发展。以上仅仅是个人的浅见,谨与同仁商榷。

猜你喜欢

幕墙铝合金门窗
解决线切割机床切铝合金腐蚀的问题
超声振动对5356铝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超龄”的幕墙
高强度铝合金氢脆现象或可抑制
冷轧钎焊板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倒贴钱
探讨建筑幕墙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幕墙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