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第45题评述和备考策略

2017-02-17安徽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4期
关键词:魏晋所学考查

安徽 徐 敏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第45题评述和备考策略

安徽 徐 敏

全国卷历史第45题作为选做题,命题立足于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但又不拘泥于教科书,试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立足于考查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本文列举了近三年全国Ⅰ卷和Ⅱ卷的试题,略作评析。

一、试题特点

第一,从考查特点上看,命题依标不依本,不拘泥于教科书。从近三年来看,全国卷第45题都不是考查书上的改革,突破了教材限制和束缚,自主选择课外材料,充分发挥了考生的主观能动性。选修题虽然脱离教材,但其考查的历史问题是以整体历史或某一阶段的历史作为时代背景和历史主题的。

第二,从考查内容上看,以中国的改革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改革为主。从近三年来看,全国卷第45题考查的都是中国古代的改革,2014年Ⅰ卷考查西汉、东汉和魏晋时期的法律改革,Ⅱ卷考查魏晋时期山泽管理制度;2015年Ⅰ卷考查唐代币制改革,Ⅱ卷考查清政府养廉银制度;2016年Ⅰ卷考查唐朝谱牒改革,Ⅱ卷考查清政府军事改革。

第三,从考查方式上看,以横向或纵向对比、类比为主,如2014年Ⅰ卷考查西汉、东汉和魏晋时期的法律改革,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实际上属于一种纵向比较;又如2016年Ⅱ卷考查新军与八旗军的对比。

第四,从设问方式上看,一般为两问,分值分配为8、7分或6、9分为主,主要以考查改革之背景原因(目的)、特点、影响(作用)为主。2014年Ⅰ卷,第一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第二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分)”;2014年Ⅱ卷则分别考查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改革的作用,分值为6分和9分;2015年Ⅰ卷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2015年Ⅱ卷设问方式也非常相似,第一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第二问则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分值为8分和7分;2016年Ⅰ卷考查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和谱牒改革的作用;Ⅱ卷则考查清政府军事改革的特点影响。

第五,从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上看,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解读历史文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比较等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阅读能力的考查,几乎所有的设问都有 “根据材料”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特别是古文阅读能力,并能在阅读的基础上提炼有效信息。其次是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如2014年Ⅰ卷,第一问要求考生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概括能力。第三是对考生比较、类比能力的考查,如2016年Ⅱ卷考查新军与八旗军相比有什么特点。第四是注重历史评价能力的考查,如2014年Ⅱ卷要求考生答出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2016年Ⅰ卷考查唐太宗谱牒改革的作用。

二、备考策略

第一,研究高考真题,培养答题技巧。能力立意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方向,考生的能力是在不断训练中形成的,只有训练才能把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要按照高考能力要求的目标,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高考真题的训练,找共性特征,找命题方向,找命题规律。

第二,构建思维模型,构建改革类型、背景、成败因素、评价标准、启示等模型。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本题有一些规律可循,从改革的类型来看,有政治型改革、经济类改革、文化类改革和军事类改革;从时间角度来看,古代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古代官制改革、税制改革、兵制改革等。再确定类型划分后,改革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以前某制度的弊端;社会矛盾激化、统治危机加剧;统治者支持改革;改革者立志改革。任何改革都有结果,或成功,或失败,或取得一定成效但最终归于失败。关于成败的因素我们也可以设计模板:如改革是否顺应潮流或顺应民心;改革措施是否得当;改革是否得到统治者支持;改革是否面临巨大阻力;循序推进还是操之过急。我们也可以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如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

第三,依据“设问要求”,总结答题技巧,从近几年全国卷提供的参考答案来看,参考答案与所给材料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设问为“根据材料,概括……的内容”这类限定词,一般答案都源于材料,考生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转换、提炼和概括、全面无遗漏。如果设问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参考答案基本是部分源于材料,完整作答必须结合所学知识。如2015年Ⅰ卷第45题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考生除了从材料中归纳外,还要结合历史基础知识即古代税制的演变线索。另外,不同的行为动词指向不同的能力层级,规定了具体的路径与方式,理解“概括”“分析”“说明”“比较”“评价”等含义,是有效作答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最后复习阶段,我们应该帮助考生总结一些答题的技巧,通过训练熟悉解题方法,达到提升复习效果的目的。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魏晋所学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非所学
非所学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