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影响别人

2017-02-16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音量噪声规矩

噪声是一种污染,也是不文明的表现。澳洲的父母们巧用心思,严于律己,让孩子们成了文明筑城的一分子。

在澳洲,如果因为噪声或其他什么原因引起纷争,邻居们都是先写信友善提醒对方;如果不行,则面对面交流;再则就请楼长或物业出面劝导;实在沟通不了才报警。但据我的所闻所见,邻居间大部分时候都是和睦共处的。个中缘由,成年人有自身的素质约束和公共道德,而孩子们,则是各个家庭对他们的噪音管理颇有一套,一个原则就是:不能影响别人。

“时间到了”

“时间到了。”这是朋友的咒语。朋友有两个女儿,一家人住在顶层。一次,我带着孩子去她家玩,三个孩子,骑车、玩玩具、摔摔打打,在地板上弄出的动静可不小。我反反复复地控制加劝导,可说完没几分钟孩子们又开始了。朋友淡定地说:“现在还早,等到了晚上8点再叫停吧。”

8点一到,朋友大喊一声:“孩子们,时间到了。”两个小姑娘立刻收住手中的动作,可见平时是训练有素。我也忙着劝停孩子。这是“安静时间”,是孩子们准备洗澡睡觉的前奏。

時间到,孩子们必须安静了,这是大人灌输给孩子的一个概念——尊重旁人,也是一个需要日常训练的生活习惯。不论用什么方法,都要让孩子静下来,让他们懂得声音和噪声的不同。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声音,在有的时间段是合理的,在有的时间段就是噪声。孩子们最初是遵从一个习惯,年龄增长后,他们会更懂得习惯背后蕴含的大道理。

巧计控制音量

楼上的邻居是意大利裔的Terry,他10岁的女儿天天弹钢琴,有时候叮叮咚咚的钢琴声传出来,非常悦耳。我没有听闻有谁去投诉过钢琴吵人,因为Terry做得很好。根据澳洲的相关法律,公寓楼里的钢琴音量是有一定规定的。Terry给女儿买的钢琴,能调节音量。此外,什么时候适合弹、什么时候不适合弹,Terry给女儿制订了详细的规定,这样一来,自然不会扰民了。

再有,邻居Jackson,俩儿子分别是4岁和6岁,正是能打能闹的年龄。为了不影响别人,他们的家里到处都采取了“防护”措施,有的地毯上加铺了一层毛毯,家具外围包上了一层塑料泡沫,有效减低了孩子们玩闹时的声响。

另一位邻居Zoe告诉我,她控制声音的方法就是,一旦孩子过于大声,他们就关上门窗,只留一些小缝隙通气,如果是夏天就开空调或风扇,窗户干脆闭紧。另外,他们给孩子买了特殊的鞋子在家里穿,夏天穿轻泡沫材质的,冬天穿毛茸茸的保暖鞋。她说,这样孩子在家里追跑起来,声音比穿普通拖鞋要小很多。

规矩就是规矩

公共场合,噪声的控制是一个文明的象征。在澳洲,抽烟、吐口水、按喇叭等,在某些场合很容易招致重罚。在公共场合,高声谈笑,也会引来旁人侧目和劝导。

对于孩子,人们会宽容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放任孩子喊叫、哭闹。在公共交通、办公地点、医院、超市等不是孩子玩乐的场所,人们都会自觉地控制孩子的音量,万一孩子兴奋起来声音拉高,父母都会低声却严肃地说“小声些”“不要大叫”等。孩子们有时候会不理解,父母就告诉他们,这是安静的地方,吵闹会影响到别人,吵闹是不文明的,等等。如果遇上劝说不起作用的时候,父母的做法也会上升一点强度,有的是大人就近监督,孩子一过头就出声提醒制止;有的是拿出各自家规,譬如停止某个权利,取消某个活动。有一点非常明确,父母不会轻易妥协,因为他们认为:规矩就是规矩,不应轻易打破。

当然,如果是年龄过小的孩子哭闹,父母在安慰无果的情况下,会很快带着孩子离开,哪怕事情没有办完,也要先出去把孩子安抚好了,再返回来接着办事。这种自觉自律,很让人动容。

猜你喜欢

音量噪声规矩
“白噪声”助眠,是科学还是忽悠?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实用小技巧Windows 10音量调整更智能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全面管理应用程序音量
女佣的规矩
要减少暴露在噪声中吗?
你懂不懂规矩
细火慢炖增加音量调节级数
有些噪声能让你深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