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不同时期表现农民形象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

2017-02-15阁成萍

艺术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质朴现实主义

阁成萍

摘要:自古以来,农民阶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作用,他们是社会的基础、民族的脊梁,所以表现农民题材绘画作品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西方的艺术家对农民生存状态上给予的关注与表现,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的人文精神。不同时期农民形象的绘画作品有着不同的表现,画家们之间通过借鉴与创新,让人民的审美生活得到了提高,值得我们去感受和欣赏。

关键词:农民形象 精神面貌 现实主义 质朴

劳动是神圣的,而农民的劳动是更为光荣的。众所周知,唐代的古诗《悯农》描述了农民辛勤地在田间劳作,向人们传递着粮食来之不易,由此也向人们更加深刻地传递着勤劳、质朴的农民形象。现如今,农民这个群体,无论是在政治、经济、科技上,还是在教育、文化、精神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农民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生活与土地密切联系着。我们生活在土地上,成长着;而一些生活在城市的青年人,却很难体会到那种纯朴、善良、勇敢、充满力量的农民。用艺术作品传递农民形象,让人们关注农民阶层。表现农民形象的作品,表达了对劳动人民阶层的生活状态、情感特征的典型性的关注与倡导,从而更好的去引发一批对农民形象有着特殊感情的画家为其创作。通过表现农民形象的艺术作品与剖析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去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让表现农民文化的艺术现象得以更好的向前发展。

一、西方不同时期表现农民形象的绘画作品的分析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人类就有了造型艺术。在欧洲,现已发现了较多的美术作品。埃及是古代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古王国时期就出现了代表农民形象的作品——《老村长像》(如图1),它表现了一位具有农民气质的王子卡柏尔的形象。壁画在新王国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它的内容大多数表现了墓主生前的奢侈豪华生活和仆人们从事劳动耕牧的生活场面,具有明显歌颂、表现农民形象的象征化手法;它的形式继承了古王国及中王国的传统,但是在处理手法上,此作品就显得更加大胆、纯熟、自由多样。在古风时期,作品《荷犊者》(如图2)出土于雅典卫城,它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农民肩上背着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牛犊,并且将要把它献给神的情景;作品中的小牛表情生动,农夫的双臂显得结实有力。

在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期间,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画家——乔托。他出生于农民家庭,其著名的壁画作品《逃亡埃及》(如图3),就像是一幅生活中的场景,没有一点儿宗教神秘感,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了一个普通农户的家中故事。他在创作实践中探索着一些问题,如人物的表情神态、戏剧性情节的构图、画面的空间层次、人物与环境背景的关系、质感和明暗关系、物体的体积感等,是现实主义艺术在理论和技法上的重要课题,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6世紀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勃鲁盖尔是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农民画家”勃鲁盖尔对农民的生活的熟悉以及深切的同情,在风俗画中创造出了许多有吸引力的农民形象,如《农民舞蹈》(如图4),十分深刻地画出了他们的豪放性格,同时也展示出了他们的充沛活力。勃鲁盖尔在风景画中往往是一个全景的构图方式,他以开放的意境让人物和风景紧密的结合,描绘了一个丰富秀丽的农民形象与生活环境;让人感受到其情景交融、生机盎然的时代风貌。

在德国,伟大的艺术家丢勒用版画表现了农民和下层人民的生活,他的铜版画代表作品有《双双起舞的农民》(如图5)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描绘和歌颂了劳动人民。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多,技术纯熟,而且还有丰富的哲学思想。

随着罗可可风格遭到的猛烈抨击,再现生活逐渐再次兴起。“以理性反对自由放任,以回归自然反对矫揉造作的风俗画、静物画取代了装饰画、历史画。”

在1848年到1870年间,是现实主义的大放光彩时代,在此期间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人们对其充满希望,并渴望在艺术创作中能看到自己的时代生活。这一代的画家喜欢直接观察生活,勇于创新,并且热爱现实,库尔贝、米勒就是他们最好代表。农民家庭出身的米勒,虽在巴黎已以绘画裸女而知名,但是在巴比松生活的田间劳动者让他看到了自己多年梦想,使其产生了表现农民生活的欲望,为歌颂、提倡其精神需要艺术家们归纳表现,直到其精神、形式的提升与升华。于是,他将全家携此定居,创作出了一幅幅平凡生动的农村生活的场面。1848年,在沙龙展出的《簸谷者》(如图6)是他一系列作品的第一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它实现了很多画家对此的长期求索,也被一些憎恨这种艺术的人将其说成是对农民生活形象的夸张描绘。

作品《扶锄者》(如图7)描绘的是一位从早晨起床后便在田间贫瘠的土地上奋力劳作中的农民形象,他想直直腰,然后稍作喘息。从画面中可以看出,他扶着锄柄的双臂,汗水在脸上流淌,还有将嘴张开的喘息,足以看到他在田间劳动的疲劳程度。有一些人评论指责这一充满同情的真实描绘,认为它是一种宣言。对于这种评论,米勒则十分气愤地写出:“这么说,连我们看到凭额上汗水养活自己的人时就会产生的想法都不允许有了!”米勒的艺术充满质朴和平凡。但是,我们知道,劳动是十分神圣的,土地通过农民的劳作献出粮食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劳动者的光荣和平凡劳动的伟大。

19世纪的匈牙利艺术慢慢的摆脱了奥地利艺术对其的影响,逐渐开始出现了繁荣的景象。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1848年的革命战败后,奥匈统治者则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这个时期对反映社会生活的绘画作品不多,而是对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较多。在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中有许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维·马达拉斯是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历史画画家之一,他是匈牙利的革命参加者,其思想比较激进,在革命失败后逃往了巴黎;他的绘画代表作品《多萨的人民》,取材于匈牙利在1514年的农民大起义,作品歌颂了农民起义的支持者和领袖多萨,传递了其背后的意义与精神。

尼·格里高列斯库是罗马尼亚著名的真正将艺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艺术家,也是在一个农民家庭生活并创作着农村农民题材的绘画。格里高列斯库的绘画作品具有朴实、抒情、真诚的特点,并且带有十分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他创作过的军事题材的作品中饱含着爱国主义的热情。这些军事画主要是用来歌颂士兵的,然而这些士兵实际上是一位穿着军服的农民。其代表作品《穆斯切尔农妇》是一幅人物质朴生动的肖像画,画面中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刻的表现出了山区农妇的善良纯真的性格。他的大部分作品,色彩明丽、色调柔和且富有变化,光与色协调统一。格里高列斯库的代表作品还有《管家》、《斯美尔唐的冲锋》、《在大门口的农家姑娘》、《愉快的农民姑娘》等。

约·安德烈斯库是19世纪下半期继格里高列斯库之后的另一位著名画家。他是阿曼的学生,在其作品中有一种悲怆的色彩,其部分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揭露了当时的一些农村贫穷落后的景象,比如他的代表作品《道旁的小屋》就是如此;他的其他绘画代表作品还有《光秃的森林》、《包绿色头巾的农妇》等。杰出的肖像画和风俗画画家斯·鲁克扬创作的绘画作品《要求玉米》,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在1907年的农民大起义前夕的农民集会情景,表达了农民对地主的不满,并对其庄园开进,为了讨还粮食,进行了斗争。还有一位画家奥·潘契拉,他不仅对农民进行了描绘,而且还塑造过一些有政治觉悟的工人形象。

二、中国不同时期表现农民形象的绘画作品的分析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中,人们发现了不同样式、各种材料的装饰品。随着农、牧业的出现,中国社会逐渐进人了新石器时代。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统治者对艺术生活的重视和审美兴趣,密切关系着其时期的美术兴盛。唐初期,唐太宗利用美术来表彰功勋,这让中国人物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绘画内容题材广泛,涉及鞍马人物、田园风土、政治事件等。在绘画方式上,摆脱了一些对人物刻画的程式化和概念化的描绘,而是更加的注重人物的神情刻画。

在嘉峪关魏晋的壁画墓中,其绘画作品的主要内容题材是园林、狩猎和农牧。例如嘉峪关市6号墓前室的采桑图,此作品表现的是一男子在树下手持弓箭而驱逐飞鸟,保护桑树;另外一女子在提筐采桑,画面中构图简洁,情节生动形象。西壁上的13号墓描绘的是一男子驾牛犁地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当时的生产情景与农民生活状态。

唐代的墓室壁画继承了中华民族绘画传统,同时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让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中国壁画艺术对反映现实生活以及农业生活状态方面的描绘更加具有特点。

五代宋元美术有两个特点的转化,第一是美术功能的观赏性的转化,第二是美术关注由外部世界向开发内心世界的美术转化。

创于晚唐而盛于两宋的大量四川大足县佛像,是中国在晚期石窟造像中的重要代表。窟中的佛教经变故事雕刻的原意是以宣扬佛教的法力无边为目的,但在事实上却是世俗生活的写照。例如作品《牧牛道场》,其讲述的是以牧牛为喻的“调服心意”的修行过程,但是仅从其造像来看,其画面是对乡村牧童生活的真实描绘,好似一组乡村的风情画。“图中的牧牛有的在田野间奔跑,有的卧地反刍、舔足,还有的在溪边饮水,形态毕具;”而牧童的性格、衣饰、年龄没有雷同,其姿态行为也生动不一,或吹奏牧笛、互答山歌,或隨地坐卧、彼此嬉戏。在其背景的刻画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树和鸟、鹤、猴等动物形象,这无疑使整幅作品变得更加具有真实感和生动性。在另一作品《地狱变相》中,将地狱变中穿插了一些十分富有人情味的题材,例如在地狱变的上方,描绘了一个养鸡妇女的形象,其原意是讲述养鸡的人要下地狱,但在此养鸡女却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农妇正在掀开鸡笼的形象,表达出了对平凡的劳动生活的礼赞。大足石刻中,此类借佛教的题材来描写人世间劳动场面的世俗生活,在全国其他地区很少见到,对中国美术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元代后期以来的大量汉族文人画家逐渐习惯了隐而不化的生活方式,也逐渐习惯了借助以描绘竹木与山水歌颂勤劳精神来寄托其品格和情怀。

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其美术在艺术精神上具有一定的承继性和延续性,其代表作品有《归田祝寿图》、《流民图》、《耕织图》(如图8)等。

近现代以来,表现农民形象的绘画作品在中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引起了一批对农民有着深厚情感的画家为此创作,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农民形象的作品,如力群的《饮》、王岩的《春风吹来的时候》、孙向阳的《大山深处》、郑艺的《共享和谐》、李传真的《工棚》等。其中,李传真的代表作品《工棚》(如图9),表现的是农民工进城后的景象,他们为都市建设作出了贡献,画面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画家用线巧妙的勾勒出农民工的形象,传递着其形象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对此进行欣赏与借鉴。

三、中西方不同时期表现农民形象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

1.中西方表现农民绘画的相互借鉴与影响

自古以来,农民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社会的基础、民族的脊梁,所以对农民题材绘画的表现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西方的艺术家在对农民生存状态的观察上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然而,中西方的画家在对于农民题材的绘画中,他们之间不仅有着一些类似的样式,而且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很早以前,中西方在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就有了一些交流与借鉴,这种借鉴和交流在中西方农民题材的绘画中也有所体现。

近现代以来,欧洲绘画作品里,所具有的科学理性的透视方法和在造型方式上的贡献,对中国的绘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康熙年间,冷牧和焦秉贞所描绘的乡村题材作品《耕织图》,借鉴了西方绘画中的焦点透视的方法,让中西绘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其风格上有了工致细丽、真实场景的感受。20世纪早期,有许多中国的画家采用油画这种真实且生动的绘画方式来创作农民题材的作品,如唐一禾的《祖与孙》、王悦之的《弃民图》、宋秉恒的《逃难》等。从法国留学回国的徐悲鸿,一直十分热衷于对劳动人民的表现,他的代表作品《愚公移山》用象征性的手法,结合画家达仰·布佛莱的绘画造型手段,创作歌颂了中国的农民形象。当然,在中国有许多画家在表现农民形象的绘画时,也借鉴了欧洲的一些画家及绘画方法来进行创作的。如段正渠在反映西北农村的时候,坦然地汲取了法国的有名画家鲁奥的语言形式;蒋兆和所创作的《流民图》,是将中国画的笔墨形式与西方体块造型的手段相结合而成的;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是借鉴了库尔贝、米勒的造型手段和现实主义的画风,进行创作的作品典范;罗中立的代表作品《父亲》参考了美国画家查克·克洛斯的照相现实主义风格,表现了中国当代农民勤劳、朴实的光辉形象;王宏剑的代表作品《佛光》受到了法国米勒画风的影响,歌颂表现出了当代中国农民的纯朴情感;等等。

从17、18世纪起,中国的商品开始大批量流向了西方,古老的东方式样和精美的中国情调,让许多西方人痴迷。法国的农民画家米勒,将中国艺术所描述的“画中有诗”的品格非常成功的运用到了他的创作作品中。梵高所创作的作品,借鉴了类似中国写意画的那种狂放不羁的色彩和线条,来宣泄出他的情感,他的绘画作品,不管是描绘耕作的农夫还是向日葵,都侧重于其精神性的表现,十分撼人心魄。

2.罗中立与米勒的农民绘画作品比较

农民形象代表着劳动人民的传统形象,简单而质朴。近现代以来,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中国,农民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社会群体,引发了一批对农民形象有着特殊感情的画家在创作时产生的艺术灵感。法国画家米勒与中国画家罗中立都以农民作为他们对艺术创作的题材,他们选择农民形象这一主题,表达了这两位艺术家对农民情感的坚定追求。

纵观罗中立和米勒的多幅作品,他们用最平凡质朴的绘画语言来表达一种对农民形象的崇高敬意,从而能够更好地通过作品的画面去解读农民,让更多的人可以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环境,关注时代的现实生活与人生状态;比较他们的绘画内容,无论是罗中立的农民生活的系列作品,还是米勒的农民劳作图,它们都是对于不同时期农民生活形象的真实写照。关于这个同一主题的不同描写,他们在内容和绘画形式上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对于罗中立绘画作品的品读,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画面构图与造型方面具有他独自的表现手法。罗中立的代表作品《父亲》(如图10)以超级写实的画法,刻画出了一位饱经沧桑的农民形象,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精细的画技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的岁月痕迹。他的这种以放大人物局部且带有写实的造型与构图方式,用描写伟大领袖人物的尺寸作标准像,大胆地创作出了一个时代特点的经典农民形象。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90年代,罗中立的绘画风格转变为一种夸张变形、质感很强、浑厚拙朴的画面形式。在创作中,他把人物的造型经过一系列的变形和夸张,让人物形象显得结实有力、矮小敦厚。罗中立抓住对一双双厚实手脚的刻画,将长年累月在自己土地上辛苦劳作的农民,用粗犷、夸张的造型手法来更加突出的表现农民的勤劳品质。

而米勒的作品,在人物造型方面没有过于细腻的去表现人物形象。他从总体上以概括简练的方法,使画面的总体感受凸现在我们眼前,从而强调与歌颂、刻画的思想情感与主观意识。在米勒看来,农民形象的塑造都是蕴含思想的、整体的,不需要通过细节来取悦观众。米勒笔下的农民形象的面部大都不能特别的清晰可见,如他的代表作品《拾穗》,在画面上就几乎看不到画中农妇的面部表现。从构图上来看,米勒的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亲切的俯视和严肃的平视。其中,他的一部分作品,如《喂小孩的农妇》(如图11)、《母与子》等,米勒较多的采用了俯视的角度来刻画,这是一种以亲切眼光来看待人生中的亲情的表现。通过这种方式的构图,让人看到农民间的温馨情感场面,给人以十分温和的感觉,从而让我们感觉、体会到其中的暖意,为画面总体上增添了不少的情感因素和色彩魅力。

罗中立与米勒虽然在作品中采用的色彩整体上都是和諧的,但是他们却选择了不同色彩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他们在作品创作中的对农民的不同感受与内容。中国当代画家罗中立,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其绘画采用的色彩和笔触都是比较细腻严谨的,而到了他的后期作品中,他则采用艳丽的色彩和夸张大胆的笔触来表现农民形象,这与米勒的绘画语言形成了一定的对比。米勒的绘画语言是非常平静的,他所描绘的作品造型单纯,用朴实沉着的笔法和浑厚调和的色调,十分贴切协调的表现出了异国农民生活状态的景象。总之,米勒和罗中立用了不一样的造型手法,使画面效果传递了他们对农民生活不同角度的理解与颂扬。

米勒用一种悲壮、真实的美,表现出了他对农民的无限怜悯与同情,而罗中立的作品,却赞美和歌颂了新时代农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营造。他们对农民有着不同角度的赞美、表达,同时对农民都有着一份十分真挚的情感。如作品《父亲》和《拾穗》,它们都是通过对不同农民形象状态的不同程度刻画,来强烈的表达画家对农民敦厚、朴实情感的赞美和颂扬,从而体现了他们人文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3.中西方农民题材的作品与画家面貌特征的比较

不同的画家在身处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经历的人生不同,他们对农民题材的创作也会有所不同。中西方农民题材的作品在创作中,画家虽然表现的背景内容不同,但是他们表达农民生活情节与思想情感的理解有殊途同归之处。

徐维辛的代表作品《工棚》(如图12)和米勒的代表作品《拾穗》(如图13),这两幅作品都真实的表现出了农民境况的现象,同时也表现出了现实主义的精神品格。虽然他们在表现农民形象的生活状况中有所不同,但是他们作品的真实背后的情感却都让我们感到敬佩和震撼徐维辛的油画作品《工棚》描绘的是十九位有些捉襟见肘的农民工挤在一问脏乱而粗陋的工棚里的生活,其中有些农民工站着,有些农民工坐着,还有一些农民工是躺着的。作品画面中呈现出一种暂停式的、瞬间的、狼吞虎咽的农民工在停止就餐中的瞬间,画面向观众展现了憨厚的、严肃的、平静的、也有诧异的不同表情。他的作品是以强调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与内在情感,来激起人们对该现象的思考与关注,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表面现象的描绘与刻画。徐维辛认为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农民工虽然缺乏一定的文化教育层次,但并不缺乏人的人格尊严。都市人对农民工人格尊严的漠视让徐维辛感到不悦,他在创作时一直保持着对农民工尊敬的心态,来充满激情地刻画,而不是用一种怜悯的态度去刻画表达。所以,避免了任何丑化的成分,用正面刻画劳动者的形象来表现他们的朴素美,坚持生动性和真实性的统一,揭示出农民工的灵魂与尊严。米勒在1849年携全家定居于巴比松,在那里他创作出了世界名作《拾穗》,此作品的画面中主要描绘的是三位农妇在拾穗时的场景。在当时,法国农场主在收割完大片麦田之后,人们将遗落在麦田里的麦穗拾回家使用,然而拾穗的常常是一些农妇、孤儿等。米勒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质朴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人物形象没有做任何美化,而是以一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去表达农民形象,让人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农妇的生活辛酸与痛苦,提高全社会对劳动者的尊严与庄重关注,同时也展示出画家心中的对农民生活的颂扬和推崇。

罗中立的代表作品《父与子》(如图14)和勃鲁盖尔的代表作品《麦收》(如图15),这两幅作品都展示出了对农民形象的一定夸张和深厚情感。

罗中立的代表作品《父与子》,描绘的是一组父亲和儿子艰难渡河的生活场景,儿子骑在父亲的肩膀上与父亲紧握儿子小腿的情境,真挚而纯朴,表现了农民形象的顽强生命力;同时让我们深刻的体味出画家对乡土气息怀念的质朴情怀。勃鲁盖尔的作品《麦收》,以描绘麦田里收割麦子的农忙景象,十分形象的表达出艺术家对农民形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画面中的不同农民有着不同的样貌表情,笔下的农民形象虽然有些写实,但造型手法加以夸张,进行一定的变形处理的,能够让作品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强调表现了农民生命力的顽强或对农民朴实、勤劳与勇敢的理解、尊重和敬意。

当今社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关注,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三农建设,表现农民形象的绘画作品能够向人们传递农民的生活状况及精神面貌,人们对此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农民生活,感受农民的朴实、勤劳、可靠且充满正能量的生活。

猜你喜欢

质朴现实主义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一片质朴的原始主义树叶
小学高年级质朴叙事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山有桂子
新法律现实主义
用最质朴的文字写出最真诚的感动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年的质朴艺术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