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视角下的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17-02-15王颖凌刘亢肖晓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潜能因子分析生态文明

王颖凌+刘亢+肖晓春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结合区域特点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根据评价结果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以旅游大省海南为例,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潜能值和满意度研究,从旅游视角出发选取25个指标构建游客评价体系,评价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结果表明,游客普遍认同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对景区等部分生态设施满意度高;城市生态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游客在海南的旅游体验影响大;节能、环保和技术创新运用方面尚有较大改善潜能。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①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②加强景区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③改善城市与景区卫生环境,扩大城市绿化面积;④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高效率利用可再生资源,支持和鼓励生态产业。

关键词:生态文明;旅游;因子分析;潜能;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592.7;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0-5432-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20.065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goal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 Establishment of an objective,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ed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benefit for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evaluation results. Taking the tourism province Hainan for instance, through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factor analysis and potential & satisfaction, 25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tourism perspective to build a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urists evaluation system, to evaluate Hain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ourists could identify with the Hain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peak highly on scenic spots and partial ecological facilities.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the model of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d large impact on tourists tourism experience in Hainan. There was greater improvement potential for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use. Accordingly the recommendations were put forward as following: ①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②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scenic spots, to develop rationally and utilize sustainably; ③Improving the sanitary environment of urban and scenic spots, expanding urban green area; ④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to utilize renewable resources high efficiently and encourage eco-industries.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ourism;factor analysis;potential;satisfaction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各地方政府结合本区域特点,在土地开发与利用、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和治理力度,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新格局、新特点。海南省在1999年就出台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以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海洋气候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今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

1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研究主要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特征[1,2]、制度建设[3]、评价体系等。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学者们根据研究需要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实际运用。李平星等[4]构建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五大指标体系。李广杰等[5]则以动态视角从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方面建立评价体系。钱敏蕾等[6]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出适用于特大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上实证分析的统计数据多来源于统计年鉴、经济发展公报、环境公报,较为客观化。相较之,秦伟山等[7]增加了直观的生态人居、意识文化两项指标。齐心[8]设置了公众参与、生态意识二级指标。刘薇[9]结合大众对环境问题的主观感受和要求,以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为主观性指标开展问卷调查。刘业业等[10]建立了生态管理一级指标,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上述研究更多考虑了人与自然关系、公众意识与公众参与度,从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分析。从旅游视角出发,舒小林等[11]根据耦合机理构建了旅游产业系统和生态文明城市系统两大指标体系,以贵阳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统筹城市规划、旅游规划,使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黄和平等[12]对旅游生态文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将“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作为旅游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并构建都市旅游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国外学者在旅游生态文明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13]、生态旅游环境评价[14]、游客感知下的生态旅游质量评估[15,16]等,把旅游生态与区域发展、游客评价进行了有机结合。

本研究着眼于海南旅游业发展,从游客角度评价分析其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多角度、有侧重地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评价设计

2.1 生态文明建设游客评价要素体系设计

海南省要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与旅游经济和谐共生,而游客是旅游经济的拉动者,其科学评价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17-19]。因此,本研究将旅游、生态、游客评价三者融合[15,16,20],借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的选取方面侧重从旅游视角出发,以游客感知评价为主线,按照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原则,构建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游客评价体系(表1),由此设计调研问卷,开展调查。

2.2 问卷调查及游客样本分析

由于海南旅游淡旺季明显,为排除游客数量和季节因素可能对调研结果造成的影响,课题组将问卷调研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5年5月10日至2015年6月10日,第二阶段为2015年11月10日至2015年12月10日。调研以重点旅游城市海口、三亚为主,部分覆盖文昌、万宁、琼海、东方、儋州等。

共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74份,其中有效问卷541份,有效回收率为90.17%。样本中,男性占51.94%,女性占48.06%。年龄段以25岁以下、26~40岁的中青年游客比重大,分别为41.77%、34.94%。从游客学历看,高中及以上为95.75%,能领会问卷内容。游客职业构成中,以企事业单位、自由职业、学生的人数最多,合计占63.96%。从月收入看,月收人低于2 500元的游客比例最高,占34.26%,月收入在2 500~4 000元的游客的比例达28.81%。总体上,调研样本分布均匀,适合进一步统计分析。

2.3 评价设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一是通过因子分析,找出游客评价体系要素群的共性特征,并分析此特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方法二是对评价体系中的5个维度进行潜能值[17]和满意度研究(部分数据来源于因子分析结果),以揭示游客对各个维度的体验满意程度和与之相关的改善预期。

3 因子分析和结果说明

运用SPSS19.0作为统计数据分析工具,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游客对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从因子分析结果中演化出5个测量维度提升潜力,同时观测到对游客最敏感的要素。

3.1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KMO是检验变量间相关性的一种方法。KMO测度值越高(接近1.0时),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本研究中数据的KMO检测值是0.682,大于推荐值0.6,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值为3 711.255(自由度为300),伴随P值为0.000<0.01,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原始变量之间存在有意义的关系。

3.2 公共因子命名

通过SPSS软件计算出旋转后的解释方差表、成分矩阵和因子得分系数矩阵,采用主成分降维方法,抽取出8个公共因子,对公共因子进行命名,首先分析因子哪些变量负荷在一个因子上,这个因子能否解释这些变量。通过Varimax旋转因子矩阵,结合各个要素意义的联系程度,对因子进行命名。因子1在“城市公园建设”、“城市绿化”、“生态厕所”和“城市卫生”等方面载荷值较高,所以因子重命名为“城市生态建设”;因子2在指标“资源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应用”、“低碳消费”和“水电使用节约力度”得分很高,因而重命名为“资源可持续”;因子3在“环境监测”、“环境监督与处罚力度”、“主要河水、海域水质清洁度”、“保护气候资源”得分较高,因而重命名为“政府监督与管理”。同理得出其他5个因子名称分别为生态宣传、景区生态建设、大众文明素质、土地开发与效应、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表2)。

3.3 因子载荷说明

从重要性上分析,主因子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因子“城市生态建设”重要性得分3.441分值最高。游客的评价值直接来源于体验,而城市生态是游客最易于感受到的,也是最为敏感的,它直接反映出游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改善意愿;第二部分A因子“资源可持续”的得分1.972。由其包含的要素可知,游客对低碳生活和节约持续发展模式有很大的改善意愿。B因子“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得分1.704,体现了游客对政府主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期望值很高。这两个因素对游客的生态体验影响其次;第三部分包括“生态宣传”、“景区生态建设”、“大众文明素质”。游客对这一部分因子反应平平,说明改善意愿相对不大。而作为旅游体验最直接的景区场所,游客对此反应一般,这说明景区在生态方面做得突出,也最使得游客满意;另外两个因子“土地开发与效应”和“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归类为第四部分。这一部分游客最不重视,说明在旅游角度下,这两个方面与生态体验联系较小,旅游体验性不高。

4 潜能和满意度

为充分比较和说明5个维数下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现状(表1),结合因子分析部分数据,计算得出潜能值和满意度(表3),并制作了潛能值和满意度雷达图(图1)。

解释潜能值。因子分析降维过程中,变量方差刻画了因子全体对指标信息解释的程度,是评价指标信息丢失程度的重要指标,变量方差越大,因子和要素的联系越大。由于要素在各维数上分布不均(表1),所以采用要素方差均值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可以体现现阶段5个维数的发展潜能。满意度则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表达。最不满意用“1”量化,非常满意用“5”量化。中间值分别为2、3、4,分别代表“不满意”、“一般”和“满意”。雷达图中,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1)游客对各个维数的评价都在“一般”和“满意”之间,说明各个维数在游客的印象里表现的都比较均衡。而潜能值表现的较为不均,说明维数的改善空间有很大差异。

2)“节能与环保”维数,首先游客满意度得分3.31,虽然在5个维数得分中最高,但游客给予的评价依旧是中性。其次潜能值高说明改善潜能很大,且预期结果也最为乐观。游客对旅游环境的要求很“苛刻”,这个统计结果也符合游客这个群体的社会属性。

3)“技术创新”维数,此维数不仅在满意度上得分一般,游客对改善的期望也较为急切。调查问卷第二阶段的发放正值夏季,用电需求极大,用电危机因素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影响了评价结果。同时创新的生态厕所在游客的体验中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对此期望有更大的普及,由此推高了潜能值。

其他3个维数潜能值和满意度比较均匀,这与游客群体的需求呈现同一关系。

5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的开展是基于旅游视角和游客体验,因此对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成果侧重于与旅游相关。从研究结果上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游客对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比较认同,尤其对景区和一些生态设施如“生态厕所”满意度很高。

2)城市生态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游客在海南的旅游体验有很大的影响,这两者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旅游质量,改善亟需加强。同时游客对政府主导的生态文明建设意愿很强烈。

3)节能与环保和技术创新运用这两个方面在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很大的改善潜能,如实施得当,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将得到极大提升。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大众的生态环境维持意识。

2)加强景区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实现景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共处。同时加大景区生态设施的投入力度,让大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3)为改善旅游体验,可加大城市和景区卫生环境的改善力度,扩大城市绿化面积,为游客和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

4)为短期内迅速提高海南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可以加大政府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执行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方案,推行绿色照明活动,高效率利用可再生资源;支持和鼓励生态产业,创新生态能源和生态设备。

参考文献:

[1] 廖曰文,章燕妮.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377-380.

[2] 谷树忠,胡咏君,周 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35(1):2-13.

[3] 刘登娟,黄 勤.瑞典环境经济手段经验借鑒及对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5):34-37.

[4] 李平星,陈 雯,高金龙.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J].生态学杂志,2015,34(1):295-302.

[5] 李广杰,颜培霞,袁爱芝.生态山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11):185-191.

[6] 钱敏蕾,李 响,徐艺扬,等.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上海市为例[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4(4):390-397.

[7] 秦伟山,张义丰,袁 境.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水平测度[J].资源科学,2013,35(8):1677-1684.

[8] 齐 心.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3(12):182-186.

[9] 刘 薇.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31(1):1-8.

[10] 刘业业,崔兆杰,于 斐.园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38(12):276-282.

[11] 舒小林,高应蓓,张元霞,等.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3):82-90.

[12] 黄和平,于秋阳.都市旅游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基于熵权修正AHP层次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9):71-77.

[13] HELENA M S. Ecotourism in Rodna Mountains National Park[J].Researc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2012,44(2):226-232.

[14] RALF B. Evaluating the net effects of ecotourism on the environment:A framework,first assessment and future research[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9,17(6):643-672.

[15] JENNIFER K,LIAN C. Ecotourists perception of ecotourism experience in lower Kinabatangan, Sabah, Malaysia[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7,15(5):574-590.

[16] MOHD S H O,MOHD I M N,AMIRA M A A,et al. Assessing service quality of community-based ecotourism: A case study from Kampung Kuantan firefly park[J].Journal of Tropical Forest Science,2013,25(1):22-33.

[17] 王颖凌,刘 亢,肖晓春.基于游客感知的海南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12):135-140.

[18] 刘军胜,马耀峰.古都类旅游目的地国内游客认知评价实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0(6):107-116.

[19] 白 丹,马耀峰,刘军胜.于扎根理论的世界遗产旅游地游客感知评价研究——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6):198-203.

[20] 韦健华,王尔大.基于游客体验效用的旅游承载力评价方法[J].旅游学刊,2015,30(4):105-114.

猜你喜欢

潜能因子分析生态文明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初中男生英语学习劣势的归因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