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施州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7-02-15程群徐怡陈巧玲瞿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恩施州甘薯现状

程群+徐怡+陈巧玲+瞿勇

摘要:为促进恩施州甘薯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从恩施州甘薯种植面积、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状况、产品消费方向转变以及合作社情况等方面介绍了恩施州甘薯产业生产发展现状,对制约恩施州甘薯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恩施州甘薯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甘薯;现状;对策;恩施州

中图分类号:S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0-540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20.060

Abstract: For promoting the rapid,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potato industry in Enshi,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weet pota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Enshi were introduced from aspects of the planting area, application status of new variety and new technology, conversion of products consumption direction, and cooperatives of potato in Enshi, and the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weet potato industry in Enshi were analyzed, then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potat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Enshi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sweet potato; status; problem; countermeasure; Enshi

甘薯原产于以墨西哥为中心的南美洲热带地区,在中国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种植区域除高寒地区外几乎遍布全国。目前,中国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的70%,年产量在1亿t以上,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0%,单产达到19 t/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0%[1]。恩施州常年种植面积在4万hm2以上,多年来甘薯在恩施州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发展中居重要位置,是恩施州及武陵山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饲料来源,更是灾年缓解粮食短缺重要的杂粮作物。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食物结构的改变,甘薯作为集能源、食品加工、保健和药用、出口创汇等功能于一身的作物,栽植面积日益扩大,尤其是加工企业的发展、高淀粉品种的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2],生产的甘薯淀粉、粉条(丝)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甘薯产业逐渐成为恩施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产业之一。

1 恩施州甘薯生产利用现状

1.1 种植面积和产量

解放初恩施州的甘薯种植面积仅为2.0×104 hm2,20世纪80年代种植面积达到3.5×104 hm2,到2013年发展到6.7×104 hm2,60年间面积扩大2.3倍,目前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0×104 hm2左右。

根据恩施州农业局资料显示,2013年全州甘薯面积6.70×104 hm2,占全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5.33%,总产量为19.1万t,占全州粮食作物产量的11.70%,平均单产达到每公顷14.3 t。从表1可见,甘薯种植面积占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中有3个县区高于全州平均水平15.33%,有2个县区接近于全州平均水平,其中咸丰县种植面积所占比例高達23.09%,其次是宣恩县、来凤县,分别达到18.81%、16.26%。甘薯总产量占全年粮食作物产量比例中有4个县市区高于全州平均水平11.70%,其中巴东县、宣恩县、来凤县所占比例均达到14.00%以上。

1.2 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步伐加快

针对恩施州甘薯生产实际情况,恩施州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充分利用州内外的甘薯研究资源,外引内培,加大抗逆性强、优质丰产、适宜于加工、外销等各种特性的甘薯新品种的筛选和引进示范工作,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恩薯1号、恩薯2号、恩薯3号和恩薯4号等新品种,这些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性等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在恩施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种植推广[3]。同时恩施州农业科学院与企业合作,调整品种结构,陆续从外地引进了徐薯22、商薯19、南薯88、豫薯13、鄂薯6、泉薯9号等高淀粉品种,还根据市场、城区消费需求引进了食用型甘薯品种南薯012、香薯等,特色品种如鄂紫1号、南紫薯014号、绵紫薯9号等紫色薯品种及菜用型品种福薯18、鄂菜薯1号。由于加工型品种市场销路好、价格高,引导农民大面积种植无后顾之忧,能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实现增产增收。

建国初期,恩施种植甘薯多用平栽,称之为“门板苕”。1956年来凤县聘请河南种薯能手陈明轩传授甘薯温床育苗技术,1957年恩施州推广温床育苗和垒行栽培,20世纪70年代引进推广“大窝薯”技术,80年代推广本地自育新品种[4]。恩施州是多雨多湿地区,近年来,在栽培技术上,因地制宜制定推广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普及了甘薯高垄栽培、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模式。同时,考虑到山区耕地紧张,在甘薯的栽培方式中采用了套作方式,分别与玉米、魔芋、烟叶进行套作,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3 甘薯产品消费向加工阶段转变

在中国,甘薯消费主要包括饲料、种薯、加工,食物等,虽然中国甘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产业化发展相对落后。从全国甘薯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看,甘薯产业向加工阶段转移是必然趋势。据资料统计,甘薯淀粉所占比例最大,工业加工约占45%,饲用占35%,直接食用占20%。恩施州甘薯加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龙头企业开始显现。2000年以来,恩施州依托来凤三丰时代农业有限公司、咸丰明龙有限责任公司等甘薯加工企业,对恩施州甘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仅就加工而言,恩施州目前主要以淀粉和粉丝为主,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缺乏。随着人们对甘薯营养和保健功能认识的深入,甘薯深加工产品将更多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调味、能源等行业。各个加工企业通过改造升级加工设备,提高加工量,提升产品品质,扩大甘薯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整个恩施州甘薯加工业的升级,促进甘薯产业的发展。

1.4 恩施州加工企业及合作社情况

甘薯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工,只有加工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甘薯在恩施州种植历史悠久,遍布全州8个县市,80年代恩施州农村出现大量小型粉坊生产淀粉加工粉条、粉丝等产品,有些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经过国家及省州几年来的扶持,通过设备改造、引进新设备,建立了几家比较先进的淀粉企业,基本保证了甘薯的顺畅销售。在2014年度恩施州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中有甘薯淀粉加工企业5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2家,主要有来凤三丰时代农业有限公司、利川市欣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咸丰县明龙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巴东县神峰薯类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

恩施州甘薯加工企业公司通过走“公司+科研+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之路,组建了多个薯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武陵山区山地气候,推广发展优质红薯基地。采取“企业+科研+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民紧密联结在一起走农业产业化致富之路,互惠互利,捆绑发展。具体实施上,一是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实行订单农业;二是保护价收购,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三是与科研单位合作共同研发、引进红薯新品种发放给签定合同的农户种植,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四是提供技术指导,采取专家授课,制作播放電视图影专题片,发放红薯种植资料、以会代训、田间地头示范指导等形式,从红薯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薯种储存全过程对种植农户进行指导,重点培植大户带动千家万户。截至2013年底,全州注册登记的4 5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34个薯类专业合作社,涵盖8个县市区,其中巴东县专业合作社数量最多,有12家。

2 恩施州甘薯产业存在问题

2.1 甘薯贮运技术落后,难以延长加工期

恩施州甘薯贮藏建设发展比较慢,贮藏设施简单,贮藏方式原始,加上管理粗放、技术有限、利用率低,甘薯保鲜周期短、效果差,贮藏2个月后,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每年由于甘薯贮藏不当引起的损失在30%左右,严重时损失达到40%以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恩施州多个企业每年加工时间很短,一般只有2~3个月,有些企业仅加工一个多月,造成设备闲置,产能难以发挥。

2.2 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

恩施州山区田地分散,田块面积小,高低落差大,在海拔1 400 m以下山区土壤粘性重,不适用一般机械,且目前已使用的机械效果不明显,成本高于人工,大部分甘薯的种植、收获还是主要采用人力手工的挖锄或锄头,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耐用、适用山区需要的中小型低成本的甘薯机械装备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甘薯产业的发展。

2.3 品种结构单一,种植技术粗放

长期以来,恩施州主要把甘薯当作救灾作物和饲料作物看,育种目标也主要放在高产和食用上,对其他品质性状重视不够,在专用加工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目前恩施州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品种多为鲜食及饲料型品种,没有适合加工的专用型品种。随着恩施州甘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将需要淀粉型、饲用型、鲜食型和叶菜型甘薯等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但在淀粉、色素等性状含量与品质上符合企业加工适应性的要求,还能适宜恩施州栽培与管理等多种生态条件,但由于没有因地制宜选择新品种,从而形成了恩施州长期以来品种单一、品种与市场不配套的问题。

2.4 科技人员缺乏,影响产业发展

恩施州甘薯产业需要涉及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等多方位人员专门从事甘薯的生产及加工研究,但是恩施州现在专门从事甘薯科研的人才薄弱,科研投入资金少,虽然在资源搜集、鉴定、育种、栽培技术方面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但突破性成绩极为匮乏,新品种选育后劲严重不足,配套技术集成与创新力度小,制约了甘薯生产、加工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5 企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

恩施州甘薯加工利用还处于粗加工的初级阶段,企业生产条件与技术装备都比较落后,加工的主要产品是淀粉和粉条,附加值低,深加工技术与新工艺跟不上,有些已经成熟的技术和成型的工艺也因缺乏投资条件而未能形成产业化。企业规模较小,占有的市场份额小,驾驭市场的能力差,再加上各企业之间大都处于分散状态,组织化程度低,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与交流,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产品经营与市场对接不畅,品牌优势和行业竞争力不强,导致企业效益降低,阻碍了淀粉加工业的有序健康发展,不利于甘薯产业做大做强。缺乏大型精深企业深加工龙头企业,造成产业链不完整,对产业的带动能力差。

3 建议及对策

3.1 加强对甘薯产业发展的领导与规划

对于马铃薯产业发展,湖北省、恩施州和各县市均制定有发展规划。甘薯产业发展的优势不比马铃薯产业低,而各级均未制定发展规划[5]。恩施州甘薯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基础,但恩施州在甘薯科研方面支持力度不大,很大程度制约了恩施州甘薯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恩施州甘薯生产及产业的发展。甘薯产业的发展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导下进行,必须统一规划,按步骤推进,集中研究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制定当地甘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只有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甘薯产业的发展才能快速进入有序发展的快车道。

3.2 加强种薯体系建设,加大专用型加工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实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甘薯原种种薯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恩施州要着力提高甘薯种植应用水平,进一步完善甘薯种薯繁育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积极探索高效、低成本的种薯繁育技术,选择具备一定规模、管理经营水平较高的薯类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定的种苗和原种繁育基地,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及配套基地建设,推进恩施州甘薯产业发展,促进甘薯系列加工产品开发,将甘薯产业打造成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在品种培育与引进过程中重点将不同加工要求的品种确定为优先发展目标,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以专用化为目标的甘薯新品种选育创新,进行繁育并推广,不断满足甘薯产业化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3.3 企业加工转化率较低,精深加工体系须加强

由于企业资金缺乏、争取项目和银行贷款难、加工设备落后、加工时间短、原料的贮藏供应跟不上等原因,使得甘薯精加工转化率较低,产业链条不长,精加工产品少,而且产量、质量不够稳定,精深加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才能逐步提高。应按照“抓大、扶中、汰小”的原则,对加工、外销企业、营销大户加以扶持,实现由量的扩张向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转变,重点扶持龙头甘薯加工企业,促进甘薯加工向医药、高档休闲食品、日化、调味、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精深方向发展,从而延长甘薯产业链,使得甘薯产品附加值增加。通过加工龙头企业的拉动,进一步挖掘甘薯生产潜力,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就地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从而促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通过加工、外销企业和营销协会的壮大来带动马铃薯生产。

3.4 加大甘薯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做好富硒品牌培育

组织新闻记者深入甘薯科研、种薯繁殖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采访,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加大对甘薯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營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对发展甘薯产业的思想认识,调动广大农民种植甘薯的积极性,引导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硒是恩施州独有优势资源,目前恩施州硒产品研究开发企业达到110多家,形成了恩施特色食品、富硒保健品等十大富硒产业,可通过硒资源与甘薯产业相结合,打造“恩施富硒甘薯”知名品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3.5 加强贮藏体系建立,助力产业发展

合理贮藏能大幅度降低甘薯损失,使甘薯保鲜保质,均衡上市,稳定市场价格,调节市场需求的时空分布,保证原料供应,延长企业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生产加工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甘薯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恩施州甘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加快贮藏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引导企业、农户分别建立贮藏窖(库),企业、营销大户与广大农户签订贮藏合同,从而保证企业原料的充足供应和营销大户调节上市,稳定薯价。

参考文献:

[1] 孙艳丽,李庆鹏,孙君茂.鲜甘薯淀粉加工工艺现状分析及其建议[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4):25-27.

[2] 秦光才,钟育海,吕泽文.恩施州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种业,2012(9):19-21.

[3] 杨新笋,周开平,程 航,等.湖北省甘薯科研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5(5):7-10.

[4] 曹泽恩.鄂西农特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184-185.

[5] 谢瑞礼.恩施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A].长江流域甘薯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8-14.

猜你喜欢

恩施州甘薯现状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
新加坡发展之路对恩施州的启示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