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罐疗法干预寒凝血瘀证家兔模型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2017-02-15朱成慧孟向文刘华朋李丹丹朴盛爱林为栋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寒凝家兔造模

朱成慧,孟向文,刘华朋,李丹丹,朴盛爱,林为栋,郭 义

(1.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450;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3.烟台华夏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3)

拔罐疗法干预寒凝血瘀证家兔模型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朱成慧1,孟向文2△,刘华朋2,李丹丹2,朴盛爱3,林为栋2,郭 义2

(1.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450;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3.烟台华夏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3)

目的:从外周血细胞因子角度探索拔罐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冷刺激的方法复制寒凝血瘀家兔模型,将12只家兔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运用经络罐通仪进行拔罐干预,测定外周血细胞因子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家兔逐渐出现寒凝血瘀体征;拔罐治疗后,治疗组家兔寒凝血瘀体征逐渐消失,治疗组家兔拔罐后外周血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含量与同时间段空白组、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冰冷刺激的方法可以成功复制寒凝血瘀家兔模型,拔罐疗法通过对局部皮肤良性物理刺激产生通络效应。

拔罐疗法;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通络效应

拔罐疗法作为中医学传统治疗自然疗法,历史悠久,临床广泛应用于寒凝血瘀证。近年来寒凝血瘀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动物实验研究是探索寒凝血瘀证机理的一个主要途径。本研究拟采用冰冷刺激的方法复制寒凝血瘀家兔模型,并从外周血细胞因子角度探索拔罐疗法的作用机制,为寒凝血瘀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仪器

1.1.1 实验动物 中国实验用家兔12只,体质量(2±0.2)kg,清洁级,雌雄不拘。

1.1.2 实验仪器 经络罐通仪JLG-2A(北京海奥思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低温高速离心机,家兔固定器,常规手术器械,宠物剪,真空注射器,采血管。

1.2 分组

家兔适应性饲养1周后,将12只家兔按体重随机分为:①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②寒凝血瘀模型组(简称模型组);③拔罐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每组4只。

1.3 动物模型制备

拟采用冰冷刺激的方法复制寒凝血瘀家兔模型。具体方法如下:对动物分组完毕,将清醒状态下的家兔置于兔板上俯卧位固定,后背暴露在外,用宠物剪将12只家兔后背大椎与至阳之间约5 cm×7 cm范围区间剃毛,将模型组、治疗组家兔固定在兔板上,在大椎穴(《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上固定冰袋1 h,连续10日,3组进行平衡实验,空白组同法固定,不进行任何干预。

1.4 拔罐选穴与方法

治疗取穴为大椎穴:以常用实验动物穴位定位图谱为依据(郭义主编《实验针灸学》2008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并参照《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编写的《中国兽医针灸学》(农业出版社,1984),结合比较解剖学和骨度分寸法为依据进行动物穴位模拟定位。拔罐方法:造模成功后第2日起,每日同一时间将拔罐组家兔固定在兔板上,采用罐压为-0.03Mpa分别在家兔后背督脉大椎穴、大椎下依次拔3个罐,时间为10 min,连续7日。空白组和模型组动物同法固定,不进行拔罐疗法治疗。

1.5 观测指标

体征观察:观察实验中家兔精神活动状况、饮食及饮水量、二便、皮毛、鼻的燥湿及死亡情况。取血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拔罐后7日对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家兔进行晨间空腹耳缘动脉采血。测定家兔外周血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变化。

1.6 统计学分析

2 观测结果

造模后,家兔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被毛粗乱无光、摄食减少、饮水增多、大便稀烂有异味、小便量多等寒凝血瘀证体征;结合课题组前期实验表明造模后家兔还会出现血液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升高,寒凝血瘀模型复制成功。拔罐治疗后寒凝血瘀证体征逐渐消失。

拔罐疗法对寒凝血瘀模型家兔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的影响见表1、表2及图1、图2。

表1 家兔造模前后及治疗后血清中VEGF含量的变化

图1 家兔造模前后及治疗后血清中VEGF含量的变化(ng/L)

图2 家兔造模前后及治疗后血清中EGF含量的变化(ng/L)

组别n造模前造模后拔罐7日空白组417.34±4.9715.64±2.4114.82±1.07#模型组421.89±8.0315.43±2.7215.48±2.30#治疗组415.59±4.3719.35±4.3422.87±6.74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5

由表1、2及图1、2可见,造模前,空白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家兔的血清VEGF和EGF含量无统计学差异,各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造模后,模型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降低,7日后,模型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稍回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造模后和治疗后有逐渐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家兔拔罐后血清中EGF含量与同时间段空白组、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拔罐疗法干预治疗后,显著提高血清中EGF的含量,其它各组造模前后、拔罐疗法治疗后血清中EGF含量变化均无显著意义。

3 讨论

拔罐疗法操作简单方便、效果显著,杨金生等[1]把拔罐的功能总结为以下方面:抵抗外邪,保卫机体;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反映病候,协助诊断。王富春[2]提出拔罐疗法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起到一种良性刺激,有促使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孟祥燕[3]检索整理了古今文献的适宜病症和优势病症,发现内外妇儿都有其适应病证,其中寒凝血瘀证为拔罐疗法主要适应证之一。本实验参考谷万里等[4]在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述评中综述的近10年关于寒凝血瘀动物模型的报道,结合张栋等[5]提出的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复制应以中医理论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脏腑理论为依据、病因病机为准则和王永炎院士提出的“证候表征模型”概念,田金洲等[6]提出证候模型研究设计应该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故本研究采用的局部冷刺激法更加注重中医证候特点,对造模方法和实验指标进行了优化,认为中医证候研究不应局限于指标的改变,更应注重的是指标的生物学意义。

据Lantieri等[7]利用免疫学方法首次证明,人的扩张皮肤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种强力的有丝分裂原,能刺激表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可以调节人体皮肤的新陈代谢[8]。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拔罐疗法对局部皮肤产生良性物理刺激,通过影响细胞因子等表达产生持续弱刺激,扩张和改善微血管,形成级联反应,进而影响整体微循环,推断这可能是拔罐疗法产生“通络”效应的机理之一。拔罐疗法的机理研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寒凝血瘀证模型相关指标的检测,并对拔罐疗法干预局部组织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从拔罐疗法局部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到整体的通络机制实验研究,实现从小网络带动大网络的扩展。

[1] 杨金生,王敬.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6):39-40

[2] 王富春.刺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87

[3] 孟祥燕.拔罐疗法治疗优势病症的文献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30-31

[4] 谷万里,张俏,史载祥,等.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述评[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6):89-91

[5] 张栋,孙静.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的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9,29(8):655-657

[6] 田金洲,王永炎,时晶,等.证候模型研究的思路[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6):18-21

[7] Lantieri LA,Garcia NM,Wechsler J,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expanded tissue:a possible mechanism of angiogenesis in tissue expansion[J].Plast Reconstr Surg,1998,101:392-298

[8] 赵宏,刘昱辉.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1(2):122-1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273673。

朱成慧(1986-),女,住院医师,主要从事针灸推拿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孟向文(1968-),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经络腧穴学、刺络拔罐疗法。

R244.3

A

1005-0779(2017)02-0058-03

2016-07-15

猜你喜欢

寒凝家兔造模
春季家兔管理四要点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秋养家兔 配种要点需牢记
家兔“三催”增效饲养法
家兔疾病 如何检查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小鼠造模方法的研制与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造模方法的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