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酿造用高粱晋杂10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7-02-14王花云张福耀平俊爱詹鹏杰杨慧勇于纪珍赵文博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黑穗病酿造高粱

王花云,张福耀,平俊爱,詹鹏杰,王 瑞,杨慧勇,于纪珍,赵文博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

酿造用高粱晋杂10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花云,张福耀,平俊爱,詹鹏杰,王 瑞,杨慧勇,于纪珍,赵文博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

晋杂107是由自选不育系SX417A与自选恢复系SX81R测配,育成的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2011—2012年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晋杂107平均生育期124 d,生物产量高,平均株高206.8 cm,穗长30.8 cm,穗粒质量98.9 g,千粒质量27.8 g,具有高抗高粱丝黑穗病、抗倒性强的优点,适宜在我国东北、西北地区种植。

酿造专用高粱;晋杂107;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高粱用途广泛,除作为粮食和饲料外,还用于酿造,如制酒、制醋;工业上用茎秆作燃料、制糖、造纸、提取色素等;还可用于帚用和编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由原来的主要粮食作物成为小杂粮,用途也从食用转变为酿造[1],酿造专用高粱需求也随之增加。我国白酒均以高粱作原料或辅料,主要白酒生产厂家如茅台酒厂、五粮液酒厂、山西汾酒厂等,一直利用当地农家糯高粱作为原料,多年使用一两种酿造专用高粱品种[2]。目前酿造专用高粱品种的数量较少,推广面积不足,推广速度缓慢[3-5],而且专用高粱品种的产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6]。产需矛盾尖锐,加上优质醋对高粱的需求也日渐提高[7]。因此,为满足酿造用高粱的需求,确定了优质、高产、高抗病、高抗倒的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选育目标。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分子育种研究室2008年利用自选不育系SX417A与自选恢复系SX81R测配育成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2013年通过全国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晋杂107。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母本为自选不育系SX417A,组合为冀粱2号/ SX44B,父本为自选恢复系SX81R,组合为辽2381///298/4003//晋五。

1.2 选育经过

利用高粱种质资源冀粱2号/SX4,2004年去雄杂交,南繁北育,经过8个世代选育出母本SX417A。组合辽2381///298/4003//晋五,2003年去雄杂交,经过6个世代选育出父本SX81R。2008年冬季将SX417A×SX81R在海南杂交组配而成。在2009年品种鉴定试验中,SX417A×SX81R组合表现优异。2010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潜力,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定名为晋杂10-1。2011—2013年参加国家高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

晋杂107杂交种平均生育期124 d。芽鞘绿色,幼苗绿色,株高206.8 cm,穗长30.8 cm,穗粒质量98.9 g,千粒质量27.8 g。中紧穗型,纺锤形,褐壳红粒,着壳率3.1%,角质率62.3%,植株整齐。

2.2 品质特性

酿造用高粱品质指标至关重要,主要指标是淀粉和单宁,淀粉和单宁含量直接影响出酒率和适口性[8-9]。该品种具有较好的品质性状,籽粒粗蛋白10.15%,粗淀粉72.88%,单宁0.93%,粗脂肪4.53%,支链淀粉84.1%,符合酿造用高粱要求。

2.3 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2011年叶病轻,可育性97.3%,倾斜率3.1%,倒折率0;丝黑穗病自然发病率为0,接种发病率1.1%。2012年叶病轻,可育性97.3%,倾斜率1.3%,倒折率0;丝黑穗病自然发病率为0,接种发病率3.6%。

2011—2012年2 a区试平均倾斜率2.2%,倒折率0,丝黑穗病自然发病率0,接种发病率2.4%。

3 产量表现

3.1 产量比较结果

2009—2010年SX417A×SX81R组合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8 508 kg/hm2,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13.5%。

3.2 区域试验结果

2011,2012年连续2a参加区域试验,其结果如表1所示。2011年全国平均产量8 680.5 kg/hm2,居第1位;在西北试点平均产量8 593.5 kg/hm2,居第1位,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25.1%;在华北、东北试点平均产量为8 766 kg/hm2,居第2位,比对照辽杂11号增产9.5%。

2012年全国平均产量为8 791.5 kg/hm2,居第4位。在西北试点平均产量为8 341.5 kg/hm2,居第4位,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13.7%;在华北、东北试点平均产量为9 061.5 kg/hm2,居第4位,比对照辽杂11号增产0.9%。

表1 晋杂107在2011—2012年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 a区试平均产量8 736 kg/hm2,居第2位,在西北试点2 a平均产量8 467.5 kg/hm2,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19.2%;在华北、东北试点2 a平均产量8 914.5 kg/hm2,比对照辽杂11号增产4.9%。

3.3 生产试验结果

晋杂107参加2013年全国高粱品种春播晚熟组生产试验,产量结果列于表2。

2013年全国平均产量9325.5kg/hm2,居第2位。在西北试点平均产量为9 444 kg/hm2,居第2位,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7.5%;在华北、东北试点平均产量为9 205.5 kg/hm2,居第2位,比对照辽杂11号增产4.2%,比华北、东北试点参试品种平均值增产1.9%。全国8个试点与对照相比,6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

3.4 示范试种结果

2011—2013年在榆次、太谷、清徐、汾阳等地示范,增产潜力较大,示范点平均产量9 150 kg/hm2,比当地推广种晋中405增产10%以上。

4 主要优缺点

丝黑穗病的抗性高低是高粱育种的一个重要指标[10-11],为此采用病菌拌种的方式接种,2011— 2012年进行了抗丝黑穗病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丝黑穗病平均接种发病率为2.4%,自然发病率为0。该品种高抗高粱丝黑穗病、抗倒性强。其主要缺点是在宁夏生育期偏长,要注意早播。

表2 晋杂107参加2013年全国高粱品种春播晚熟组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5 繁种、制种技术要点

5.1 繁种

亲本繁殖严格按照国家制种标准执行。亲本不育系繁殖,保持系晚播4 d,繁殖田进行空间隔离,四周500 m之内不得有同属作物存在,同时利用山岭、树林等自然障碍物进行隔离。从出苗以后结合田间定苗开始,在各个生育时期都应坚持去杂去劣,开花结束后将保持系割除,恢复系隔离区繁殖,严格杜绝以制代繁。

5.2 制种技术要点

为配制出数量多、质量好的杂交种子,须做好制种工作。播期调节,保证花期相遇,父本、母本要错期播种,父本早播5 d。父母本种植行比大小决定着母本占制种田面积的比例大小和结实率,晋杂107父母本种植行比为1∶6,根据父本株高、花粉量等因素,可适当增加母本种植行数,以提高制种田产量。重点在苗期和花期严格去杂去劣,以保证制种质量。母本种植密度15万株/hm2,父本10.5万株/hm2。

6 栽培技术要点

6.1 适时播种

不同的时间、土壤、气候对高粱播种后的效果大不相同。晋杂107在山西省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耕层地温保持在10℃以上,土壤含水量要达到15%~20%,在中等肥力地块播种,以提高作物产量。

6.2 确保全苗

播种前精细整地,平整地面,便于机播或畜力播种。播种深度2 cm左右,播种均匀,以达到种子发芽出苗整齐、壮苗的目的。保证土壤适宜的松紧度,疏松度的检查不能只观察土表,而要用土壤坚实度测定仪检查全耕层中有无板结层存在;若有中层板结,较好的破除办法是播前全面松耕以及作物现行后及时中耕松土。播种、施肥、施除草剂要一次性完成。

6.3 合理密度

晋杂107的适宜行距为45~60 cm,留苗密度为12万株/hm2。

6.4 合理施肥

施足底肥,施复合肥750 kg/hm2左右。在抽穗期氮素的积累达到最高峰,需追肥225 kg/hm2。

6.5 虫害防治

蚜虫是为害高粱最严重的害虫,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因此,防治蚜虫宜早不宜迟,要及早防治。可用40%乐果乳剂对水2 000倍,向植株上进行喷雾[12-15]。同时,也要及时防治其他害虫,如螟虫、黏虫等。

6.6 适时收割

高粱不同的收获时期,对产量影响很大。晋杂107通常在籽粒蜡熟末期糖分积累达到最大值,此时籽粒含水量在15%~20%,适宜收获。收获时期还要考虑天气状况,建议在霜冻前收获,防止植株受到霜害而发生倒伏,影响收获。

7 适宜推广地区

该品种适宜在山西、辽宁、甘肃、河北、宁夏等地种植。

[1]郝瑞庆,王育峰,赵会萍.酿酒高粱的创新型技术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7):26-27.

[2]詹鹏杰,张福耀,王瑞,等.酿造专用糯高粱杂交种晋杂105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2):140-141,154.

[3]王艳秋,卢峰,宋仁本,等.优质、高产、多抗酿造型高粱杂交种辽杂23号选育报告[J].杂粮作物,2006(5):330-332.

[4]闫凤霞,梁笃,段冰,等.优质酿造高粱晋杂27号的选育与示范推广[J].中国种业,2013(8):90-91.

[5]刘自华,贺际春.我国高粱育种方向的探讨[J].作物杂志,1996(2):19-21.

[6]翟世宏,白文斌,贺文文,等.我国酿造高粱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4(2):93-94.

[7]翟世宏,贺文文,程彦俊,等.山西省酿造专用高粱发展前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6):133-135.

[8]董良利,平俊爱,张福耀,等.抗旱、节水高粱新品种晋杂101的选育[J].作物杂志,2006(4):48-49,74.

[9]杨伟,王呈祥,王良群,等.高粱杂交种晋杂26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5):168-169.

[10]张长伟,丁国祥,倪先林,等.酿酒高粱品种、组合及亲本的丝黑穗病抗性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3(3):219-224.

[11]徐瑞洋,赵随堂,冯未娥,等.抗4、抗7高粱品种选育及对丝黑穗病抗性的遗传[J].华北农学报,1997(4):34-38.

[12]邵强,周福平,张晓娟,等.晋杂3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山西农业科学,2013,41(12):1305-1306,1309.

[13]王良群,白志良,王呈祥,等.高粱杂交种晋杂18号的选育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02,30(4):23-24.

[14]王良群,杨伟,刘勇,等.旱地高粱品种晋杂25号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11(7):23-24.

[15]赵威军,张福耀,程庆军,等.能源用甜高粱晋甜杂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13,41(8):793-796.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Brew Purposed Sorghum Jinza 107

WANGHuayun,ZHANGFuyao,PINGJun'ai,ZHANPengjie,WANGRui,YANGHuiyong,YUJizhen,ZHAOWenbo
(Institute ofSorghum,Shanxi AcademyofAgricultural Sciences,Jinzhong030600,China)

Jinza 107 is composed of a male sterile line SX417A and restorer SX81R assembly type of brew sorghum hybrids.The national sorghum varieties regional test results of 2011-2012 showthat the growth period of Jinza 107 is 124 d,biological yield is high, average plant height is 206.8 cm,ear length is 30.8 cm,spike grain quality is 98.9 g,1 000 grain quality is 27.8 g.Jinza 107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resistance to head smut of sorghum and strong lodging resistance,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he northeast,northwest China.

brewpurposed sorghum;Jinza 107;varietybreeding;cultivation techniques

S514

:A

:1002-2481(2017)01-0010-04

10.3969/j.issn.1002-2481.2017.01.03

2016-08-30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6-01-01)

王花云(1983-),女,山西汾阳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粱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黑穗病酿造高粱
高粱名称考释
玫瑰花红曲酒酿造工艺的初步探索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高粱红了
金秋时节高粱红
黄昏十月末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2014年《中国酿造》目次
酿造保健酒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