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江南文人宅第建筑空间环境的伦理学教义

2017-02-14王道静杨叶秋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建筑群文人江南

王道静,杨叶秋

(1.南京财经大学,南京 210023;2.米兰理工大学,米兰 20158)

明清江南文人宅第建筑空间环境的伦理学教义

王道静1,杨叶秋2

(1.南京财经大学,南京 210023;2.米兰理工大学,米兰 20158)

文人又称“士大夫”或者“读书人”,他们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他们将伦理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居住建筑的空间环境。明清时期江南文人自宅的建筑空间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学内涵,文人借此实现伦理学教义,即:传播传统道德规范的宗法性,培养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培养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情操。

明清;江南;文人;宅第;伦理学;教义

自古江南多才子,历史上就有“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韩愈《送陆歙州诗序》)的记载。明清江南,商贾云集、艺匠汇聚、文人墨客荟萃,财富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创造了独特的园林、建筑和手工业艺术。文人又称“士大夫”或者“读书人”,他们尊贤尚德,因此,文人创造、恪守和传播的文化形态,都蕴含着“尚德”的语言符号。在古朴典雅、溢彩流光的文人宅第里,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学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伦理学教义,还承担了教化人伦、践行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作用。

一、以“礼”为序以契合传统道德规范的宗法性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特点是宗法性,宗法性是居住建筑的组织语言符号。宗法等级秩序就是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人伦”思想。“伦”,“辈也”(许慎《说文解字》注);“序也”(孟子《孟子·离娄下》);“等也”(荀况《荀子·儒效》)。人伦在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和宗族组织里,是“父子”“夫妻” “长幼”的辈分和“礼”序,而父子、夫妻、长幼居住在一栋屋宇下,居所建筑的空间分配、使用方式等都需要有一定的秩序性,以满足全家人和谐融洽的生活需要。《礼记》云:“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

明清时期江南文人的宅第,从建筑群组的铺陈到室内空间的组织与分配,再到室内陈设,都体现着宗法性的特点。居所运用显性和隐性的设计手法,规定和约束人在环境中的使用方式和行为,教化人伦。正如《礼记·礼运》所述:“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

(一)家族性聚居的建筑群组的铺陈“别父子长幼”

按照长幼次序规定居所规模与秩序是传统宗法性社会的普遍现象。宗法性在居住建筑中的表现形式是家族性聚居。以父为尊,兄弟和睦相携,是中国传统建筑群组中最美的画卷。“父坐子伏”“孝悌为先”(郑司农《易伟·乾凿度》)更是文人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明清江南文人宅第建筑空间分配上体现对父兄的孝义与遵从。建筑群组中,主路和主屋为父亲所有。兄弟同族居住的,年龄最长的兄弟的居所,在位置、规模、层次和功能上都要高于其他兄弟。例如,南京的甘熙宅第包括了南捕厅15、17、19号和大坂巷42号四组建筑群组,这四组建筑群组的使用分配上,15号是甘熙父亲甘福一支居住,17和19号为甘福的两个弟弟的居所,42号为甘熙后来加建的一组建筑。因此,规模上,15号规模最大,为三路建筑群组,主路六进,17号为一路五进,19号为两路五进。大坂巷42号的位置和规模都要谦卑和小。

明清江南文人宅第内厅堂布置上,按照中心对称布局,分主座和次座。主座正对着厅堂入口,次座分列主座的左右。主座后布局和陈设具有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的物品。例如:悬挂在主座上方具有教化寓意的匾额,撰写在厅堂壁柱和抱柱上的楹联,主座背部条案上的镜、瓶等陈设品,都烘托出厅堂的庄重感和主座的威严感。进入这样的空间,不敢造次,更是不能僭越。

(二)群组性建筑空间铺陈 “辨内外、尊卑”

明清江南文人宅第建筑空间在使用分配上男女有别。士大夫在礼制上的态度是严苛的,尤其是在“辨内外男女”上。《易经·家人卦》云:“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正家而天下定矣”。《礼记·内则》云:“为宫室,辨内外”,“男子居于外,女子居于内,内外不共井”。在五伦的关系中,“礼”强调“妇顺”。明清时期的男性可以妻妾成群,女性作为附庸要深居“内”宅。居住建筑群组中,厅堂之前的各进院落属于外,厅堂之后的各进院落,属于内。外是男性的领地,是会客交友和家族性活动的场所。内则是女性理家的范围,是内眷(即女眷)生活起居的空间。相较于厅堂,内宅是完全私密的空间,丈夫和儿子以外的男性是不能踏足的。内眷进出宅院的通道,也和厅堂的通道分开;此外,在厅堂和内宅之间,一般有屏风、或者格栅隔罩作为分隔。

明清江南文人宅第建筑空间内的交通通道,按照“人伦”思想做尊卑贵贱的使用规定与设置。君臣关系和上下关系是不依赖血缘维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等级性,存在尊卑贵贱之分。明清江南文人宅第通过空间划分与规定严格约束这种尊卑。仆从的居住空间一般在建筑群组的最后部分或边路,且独立开辟院落;仆从居住空间的进出,以及仆从在建筑群组内的穿行与服务,都有专门的通道,与主路通道不相交叉、不相影响。

二、“美善相携”以培养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明清江南文人尊崇儒家思想,他们按照贤人的风度和贤人的价值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善与美,期望 “美善合一”。因此,在道德实践上,明清文人期待培养人的道德行为的自觉性。符合传统礼制规定的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来自于学堂的教育,来自于口口相传,来自于潜移默化的家庭熏陶。明清江南文人居所通过多方面的设计考量,成为约束和实现道德行为自觉性的工具。

(一)建筑群组空间规模和分配上弱化等级观念

按照“礼”序规定构建的宅第,布局和使用上规矩严肃,但在空间的组织与转换上,却强调流畅自然,无差别而不造作。明清江南文人“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建筑群组在规模和空间分配上,以孝义为先,按照长幼尊卑秩序分配空间。但是,明清江南文人因为所受教育熏陶,也懂得尊重他人,因此,明清江南文人的宅第在具体环境处理上弱化长幼尊卑的等级观念。“一屋一院”的节奏变化中,院落随建筑群组和地形铺陈,大小差别并不明显,“屋”的外观也是同一的,仆从的居所也有独立院落。这种视觉和心理上的流畅感和无差别性,让每一个居住在这个群组中的人都各司其职,既有序和谐共生,又保持各自独立性,安然而“乐生”。

(二)建筑内装饰艺术处理内化心灵

具有严苛宗法秩序性特点的明清江南文人宅第,在细节处理上表现出柔软的亲和力,让使用者浸染在美善相合的环境中,不自觉地受到感化,达到“愿而恭”(《尚书·皋陶谟》)的境界,即严谨恭敬却不冷淡。一方面,建筑群组以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为特色,素淡的黑白灰色系搭配褐色的木质构件,材料的选择和色彩上的搭配具有温婉的亲和性。另一方面,挂落、木格窗扇、格栅罩、屋内的屋顶桁架等木质结构根据部位做雕刻处理,雕刻内容,或取自物的谐音,或物的内涵寓意,或通过雕刻传统故事,教化人伦,表达美好愿景。例如:格栅门窗罩等部位,会雕刻“五蝠拜寿”“龙凤呈祥”“麒麟送子”(寓意家族兴旺)的雕刻,表示孝道,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祈福多子多孙;梁坊等大型构件上雕刻“岳母刺字”“桃园三结义”等故事,主旨是教化家人要“忠”和“义”。此外,迎联楹联更是明清江南文人宅第中极具文化内涵的部分,用文字直书孝义、美善等教化人伦思想内容。例如:“孝义传家政,诗书裕后昆”,“德雨信风仁山智水,礼门义路贤士达人”(书于南京甘熙宅第友恭堂的抱柱和壁柱上)。

三、开辟修养身心之隅以实现文人之志

明清江南文人宅第也透着浓浓的文学气息和文人意识。“修身”“养性”“齐家治国”是士大夫居住建筑环境中蕴含的一个重要思想。明清江南文人在修身养性方面比其他时期的文人更具特色。明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洪应明的《菜根谭》和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被称为“处世三大奇书”,是文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思想的体现。

(一)私家园林体现文人浪漫的山水情怀和隐逸思想

作为人伦表率的文人,骨子里是孤傲和不羁的,他们具有浓厚的山水情怀和隐逸的处世态度。恪守礼数的文人,希望有一个舒适愉悦的私家花园,释放自己的情绪。《小窗幽记》中论述的文人宅第是:“市声不入耳,俗轨不至门”;“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后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首先,明清江南文人宅第运用镂空的木质格栅窗,模糊室内外空间的界限。这是中国圣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宇宙观在建筑中的表达和体现。人与自然一窗之窥,形成如王维笔下的“枕上见千里,窗中窥万室”的悠远意境。窗前或“窗落云林影,江摇渔棹声”(明欧阳诚《宜春台》),或“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清袁枚《推窗》)。其次,明清江南文人宅第,都辟有具有山水田园气象的花园,这是文人浪漫的山水情怀的表达和隐逸思想意识的表现。花园掇山叠石、引水架桥造榭搭台,在方寸之地蜿蜒辗转、迂回流连,浪漫且富于诗意。私家花园的命名上十分考究,如明朝的“拙政园”“留园”“影园”等,借文学笔法,用景名,通过匾额楹联等手段对园景点题。文人将园林作为“隐于市”的“心隐”之地,体会“不出轩堂而共履闲旷之域,不出城市而获山林之性”生活的曼妙。

(二)独立的书斋融“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为一炉

明清江南文人居所的书斋或书房,从命名到内部装饰与陈设,都体现文人的志向、情趣和品格。首先,选址上,明清文人的书斋是文人居住建筑群组中最靠近花园的屋宇,或者是藏于园林中的一座独立建筑。《园冶·书房基》(明计成著)中对书斋的建造的要求是:“书房之基,立于园林者,无拘内外,择偏僻处,随便通园……。”其次,书斋命名常取斋、堂、轩、元、阁、廊、苑、庐、庵等表示建筑类型的词。将江南地域特色、建筑特色和文人的气韵结合,或言志,或自勉,或寄情,或明愿。例如:“陶庵”(明张岱)、“诚斋”(明朱有墩)、“塔影园”(明文肇祉)、“古风庄”(明叶继武)、“少室山房”(明胡应麟)、“香畹楼”(清陈斐之)等等。再次,书斋的内部装饰与陈设,更讲究文化气韵:“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明《长物志》)。书斋墙壁处理,清代李渔撰述为:“书房之壁”,应该“石灰垩壁,磨使极光,上着也”,或者“则用纸糊,纸糊可使屋柱窗楹共为一色”。书斋的家具,主要有桌、架、案、几、榻、屏,桌上文房四宝,架上陈书籍字画,几上布琴,榻上列棋,参禅烹茶之物必不可少。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云:“余尝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挥尘,意思小倦,暂休竹榻。饷时而起,则啜苦茗,信手写汉书几行,随意观古画数幅。心目间,觉洒洒灵空,面上俗尘,当亦扑去三寸”, 好一番文墨气韵的清雅超然。■

此论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号为:2015SJB132

[1] 黄长美:中国庭园与文人思想[M].台湾:明文书局,1985.

[2] 文震亨:长物志[M].南京:江苏凤凰出版社,2015.

[3] 陈继儒:小窗幽记[M].扬州:广陵书社,2006.

[4] 张乾,袁进东,戴向东,黄亚,文阳:论晚明文士对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及家具的影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3):14-15.

[5] 王道静,杨叶秋:浅析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伦理思想[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11):88-90.

Ethical Doctrines Implied in Jiangnan Literati Messuag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NG Dao-jing1, YANG Ye-qiu2
( 1.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s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23,China;2. Politecnico di MILANO, Milan 20158, Italy )

Jiangnan literati’s messuage implies rich traditional ethic thoughts: First, the building space are organized and distributed by Confucian rules of etiquette in order to stabilize the strict patriarchal system of hierarchy. Second,for the sake of internalizing morality and arousing consciousness and enthusiasm of obeying ethics norms, the decoration and furnishings have characters of communicating beauty and goodness. Third, in order to cultivate moral characters and satisfy literati’s aspirations of nourishing heart, there must be a distinctive and individual garden and a study that reflect ambitions, interests and characters as a literati.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Jiangnan; literati; messuage; ethics; doctrines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检 索 :www.artdesign.org.cn

[J59]

A

1008-2832(2017)12-0086-02

猜你喜欢

建筑群文人江南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建筑与建筑群储能工程初探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文人吃蛙
袖珍公园——高密度建筑群与户外公共空间矛盾的良药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