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2017-02-13张秋涵王力超�オ�

山东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灌输政治思想

张秋涵++王力超�オ�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栋梁和主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四个方面展开的,其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积极营造出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积极制定表彰和约束的机制。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能够是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一、发挥课堂理论课灌输的主渠道作用

大学期间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教育课通过对大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让大学生了解当代高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发挥重要作用。“灌输教育”作为马克思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我国独创,早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就有体现。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人。”[1]这里的“彻底击中”就是指把共产主义思想的闪电“灌输”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园地”。

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灌输”,并非强灌硬塞,而是一种循循诱导,启发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被“灌输”的理论、观点进行适当内化,变为自己的思想。而强灌硬塞的灌输则是不从实际出发,运用行政命令等强制手段强迫教育接受对象接受某种思想、理论。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手段会使接受对象对教育内容反感,产生逆反心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相反,我们这里谈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教育则是联系当前大学生状况,把握大学生思想脉搏,通过诱导启发教育接受者心悦诚服地接受,达到预期目的。

二、深入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实践教育是指在组织、领导人们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的过程。”[2]所以社会实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途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这使大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提高了认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实践教育具有可感知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通过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走进生产、生活第一线,亲身感受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的伟大成就,以亲身经历体悟祖国对大学生承担历史使命的殷切期盼。首先,大学可以组织学生到贫苦山区开展社会调查,通过参观访问,接触当地居民,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这样不仅能让大学生从实践中亲身体验使他们改变他们身上的一些类似于浪费的坏习惯,而且能让他们明确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其次,为了更加直观地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等红色基地近距离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三、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教育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要利用网络资源,这是由网络媒体作为“第五代媒体”的及时性、开放性、跨文化性等强大功能和巨大影响力决定的。首先,网络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外政策进行大面积复制和传播,将其及时传达给大学生,这有利于大学生间接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了解国情以及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潜移默化地形成与国家发展步调一致的思想观念。其次,网络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诸如图文并茂并且及时更新的海量信息,为大学生提供了主导价值观念参照标准和框架,无形地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再次,网络给予教育接受者更大的接受和选择自由,使得教育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提高了大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参与性。让其在潜移默化当中加深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四、采用激励与规章制度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激励的方法不是凭空想象、凭空捏造的,这里有深刻的理论依据,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原则的。首先,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3]可见,通过激励,能够激发大学生群体责任感、爱国心,激励他们以顽强的精神为实现振兴中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远大目标而奋斗。其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看来,人们行为的精神动力来源于产生自身需要的动机。当一个人为实现某一层次需要得到关心、帮助和支持时,他会充满自信以更加强烈的活力和精神动力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的人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等社会意识。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朝气蓬勃、富有活力的大学生有自己的志向、愿望,并积极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而拼搏、奋斗。所以,激发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内涵的人的各种需要和愿望的积极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

在大学里规章制度的每一项都提及和包含着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向,并且它对学生发挥着十分重要导向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国家教育部门的重点关注,是因为它从很大程度上是思想意识层面上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柔性的,而人具有自由的天性,认得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情感等非理性因素驱动的,并且大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对于一些思想观念的认同可能是随波逐流,并且还很坚定,所以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应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效果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现在好多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编入了学生手册,并且有些高校在大学生的新生入学的学生手册里第一章是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这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16.

[2]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8.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8.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

猜你喜欢

灌输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