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

2017-02-13陈铸福

山东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大学生

陈铸福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几年来网络的大力普及,网络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的影响巨大。做为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他们求知欲强烈,好奇心重,他们的价值观还不确定。本文试图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状态,并提出一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本文能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研究者和大学的一线工作者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市场经济;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三十多年里,我国的高校也进行了几次扩招,2015年我国在校的大学生达到了2548万,这么庞大的数字也证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推动的成功性。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思维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也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注意。尤其是现在的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的影响更是凸显了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性。大学生崇尚自由、开放的理念,而网络文化的特点又恰恰是开放性、自由性。于是大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了网络生活的特点,他们的思想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受着影响。互联网上不只是有各种正能量的东西,也存在的很多盲目的崇富、尚富的东西。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定性的阶段,网络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我国今后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要格外重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现在在大学里,有很多的大学生思想格外成熟,唯利是图,把社会上的经济思想放到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的大学相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必须有针对性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的相关问题。

一 、我国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状态

大学生作为一个富有朝气,并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的群体,他们向往一切美好的事物,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有着较强的好奇的欲望。但是,他们缺乏较全面的判断事物的能力,尤其他们的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容易被外在事物所影响,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

1、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个性化明显

大多数学生健康、乐观、向上,具有较为强烈的实现我自价值与理想的愿望,然而另一方面,学生多从自己立即出发,同时现实功利思想较强,在与人相处时更加注重功利性及现实的东西,做事情更加追求成果及效率,将个人发展及实现作为重点,而忽视整体目标及集体利益。尤其目前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极高,从小的自我意识必然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的形成。虽然进入大学后,他们的思想和判断能力逐渐成熟,但这种自我意识仍然十分明显。

2、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时代特征明显

近些年来,我国的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已经基本离不开网络。在学习上,他们需要通过网络查找各种资料和知识。在生活上,他们通过网络进行娱乐活动或者一些生活上的活动。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网络上,大学生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去了解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的人或者事情,业可以了解其它领域的事情。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也带着明显的网络环境的特点,不断的进取,不断的学习。很多大学生的观点和看法都是受着网络上的某些事情的影响,看问题也是有着很多网络的特点。

3、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性

在当今网络环境这么发达的情况下,大学生有更多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看周围发生的事。大学生不仅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很多正能量的事情,也可以看到一些社会的阴暗面。这就使得有的大学生可以较全面的认知社会主义价值观,但有的学生比较片面,看到的不够全面。甚至有的大学生被社会上的唯利是图的一些理念所误导,一味追求经济上的、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一个人的内心的心灵上的感受。我们的大学和相关教育部门必须有这种意识,能够看到当代大学生的这种社会主义价值观取向的多样性,做到与时俱进。

二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方法和策略

1 、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在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中,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同时包容其他价值观。具体而言,需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同时引进先进文化,从而保证学生在文化冲突时能够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将其与改革创新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基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约束对大学生的行为等进行约束。充分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主体地位,尊重其多样性价值选择。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这种思想是绝对错误和误导大学生的。

2 、树立大学教师的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大学生步入校园后,接触最多的除了是大学生,就是我们的大学教师。作为教师,要起到一个示范作用,一个标杆的作用,一个榜样的力量。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的大学老师要守住底线,真正的做到遵守社会主义价值观,只有他们能够客观、正确的认识和遵守社会主义价值观,我们的大学生才能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有些大学老师受到社会上经济概念的冲击,开始各种兼职,甚至把学校的工作放在了次要地位。把金钱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而忽视了自身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树立。

3 、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时,需要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服务社会、了解社会,不断锻炼意志,从而体验生命价值,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学校可将实践活动参与等作为学时,并规定学分,从而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及科学化。更新社会实践教育理念,在大学生参与的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文化宣传、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价值观。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其爱国情怀,继发学生服务人民的热情,使其能够更加坚定的投入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展,将远大理想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统一报效祖国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

4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目前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极高,从小的自我意识必然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的形成。虽然进入大学后,他们的思想和判断能力逐渐成熟,但这种自我意识仍然十分明显。很多学生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导致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极差。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团队协作。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如今的社会更需要这种团队协作能力,因为任何一个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各个环节的统一协调和配合,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在学生阶段就培养这种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心理的成熟做出良好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晓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机制探析》,【期刊论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0).

[2]郭朝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实证研究》, 【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9).

[3]陈俊,《文化传承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 【期刊论文】,《广西社会科学》,2015(5).

[4]张蓉蓉,白林立,《利用现代媒体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论文】,《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5]郭宏盛,李建明,郭艳艳,《以实事求是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思考》, 【期刊论文】,《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6]邓若一,蒋中波,《网络传播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基于五省市大学生的调查分析》, 【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9).

(作者单位:广东肇庆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肇庆 526060)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大学生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市场经济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摭谈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