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雅纠俗

2017-02-13周彦

山东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鲍照钟嵘诗品

周彦

摘要:钟嵘《诗品》将诗歌划入三个品级。“雅”是钟嵘《诗品》中定品级的一个重要标准。部分诗人如鲍照,即使情感充沛、文采飞扬,只要违背了“雅”之原则,也不能纳入上品。钟嵘对“雅”的强调和提倡,一方面受到传统的影响,一方面也出于他文艺批评家的卓越眼光。

关键词:诗品;雅;鲍照

钟嵘写作《诗品》的一个目的是要改变诗坛“淄绳并泛,朱紫相夺,喧议竞起,准的无依”的局面。对当时的创作弊病,如用事蠹文、拘泥声律,他力主纠正。对于诗歌创作的取向,除了主张彰显性情、重视修辞之外,他提出“雅”的标准。而以鲍照为代表的诗歌创作一派,在他看来,正是违反了诗歌之“雅”道,钟嵘对鲍照诗歌的评价,正是在对“俗”的批判中显示对“雅”的弘扬与坚持。

鲍照与谢灵运、颜延年同为元嘉时期三大作家。梁代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就曾谈到所谓的“文章三体”,他说:“今之文章,作者虽众,总而为论,略有三体:一则启心闲绎,托辞华旷,虽存巧绮,终致迂回,……次则缉事比类,非对不发,博物可嘉,职成拘制。……次则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这“三体”,实即谢灵运、颜延年、鲍照的诗风。他对鲍照的创作提出批评,说鲍照“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并以“郑、卫”之音喻其诗,正是对鲍照诗歌不“雅”的指责。与此类似,钟嵘在《诗品》中对鲍照一派也持批评态度,他在“宋参军鲍照”条说,鲍照“贵尚巧似,不避险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鲍照创作水准很高,在南朝颇具影响。不过,就在当时也有一些人认为,鲍照的诗歌流于“险俗”,也就是钟嵘所谓的“险仄”。在钟嵘看来,鲍照的诗歌虽在描摹外物上具有较高的成就,但并不能成为文人效法的典范。他在序言中就提到:“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脁古今独步”,字里行间对效法鲍照者表示鄙夷。在评论谢超宗等五位诗人的时候,钟嵘引用钟宪的话将他们大大颂扬了一次。他说:“檀、谢诸君,并祖袭颜延,欣欣不倦,得士大夫之雅致乎?余从祖正员常云:“大明、泰始中,鲍、休美文,殊已动俗,唯此诸人,传颜、陆体。用固执不移。颜诸暨最荷家声。”这些诗人当中,很多人的诗作已经佚失,无从得见。钟嵘认为他们都能延续颜延年的诗歌风格,其特点就是有“士大夫之雅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位诗人在广大诗歌爱好者以效法鲍照、汤惠休诗歌为风尚的情况下,坚持颜延之的诗歌路线不为流俗所动,这更是钟嵘褒奖他们的原因。此外, “齐雍州刺史张欣泰 梁中书郎范缜”条品语也指出:“欣泰、子真,并希古胜文。鄙薄俗制,赏心流亮,不失雅宗。”钟嵘实际上就是把鲍照、汤惠休的诗歌作为俗的典型树立在了“雅”的反面。

钟嵘既从儒家思想道德规范的角度出发来用“雅”评诗,也从注意从诗歌的具体面貌的层面来强调“雅”,总的来看,他视结构整饬、文采细密、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诗歌为“雅”。钟嵘在“颜延年”条评价道:“其源出于陆机。故尚巧似。体裁绮密。然情喻渊深,动无虚发,一句一字,皆致意焉。又喜用古事,弥见拘束,虽乖秀逸,固是经纶文雅。才减若人,则陷于困踬矣。”颜延年的诗歌的典型特征就是好用事、多雕饰。钟嵘引用了汤惠休的言论来佐证这一点,“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他认为颜延年的诗歌与陆机渊源颇深。从词藻华丽、布局细密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是有根据的。

颜延之幼年家境贫困,所以发愤读书,积累了深厚的才学。他本人虽然行为疏诞,又好饮酒,但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他的思想受儒家影响很大。《南史》记载,颜延之曾在宋武帝面前与以擅长儒学著称的周续之辩论,“每以简要挫续之”(南史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四),可见颜延年对儒家思想非常精熟。此外,从他的作品《庭诰》来看,反映的也是儒家的修身理念。他的一些诗歌由于是应制之作,所以用词遣句上,都很注意典雅整饬。他重视诗歌的对偶,精于锤炼字词,再加上使用典故的频率比较高,所以诗歌显得不够灵动有生气,所以钟嵘指出他的诗歌“乖秀逸”。但总体而言,颜延年的诗歌反映了广博的学问以及“精密”的诗歌艺术,具有上层文士的典雅风范,所以钟嵘称赞他“经纶文雅”,视他为难得的诗人。

鲍照与颜延之在诗歌审美趣向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他诗歌中反映的思想格调和写作手法上。从题材内容上看,鲍照的诗作反映了下层文人的苦难生活和悲愤情绪,对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予以尖锐揭露和猛烈抨击,唱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人生无常的情怀。他出身寒门,对社会中下层的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因而诗歌出现了漂泊游宦的文人、告老还乡的战士、田间劳作的农民、深闺独处的怨妇等多种形象。鲍照通过这些形象,反映寒士凄凉的生活遭遇、行旅宦游的的艰辛、曲折,表达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沉郁情感。鲍照诗歌中表现的内心强烈冲突,尤其是对现实的不满和控诉,在钟嵘看来,自然是不符合“雅”之要求的。

另一个方面,鲍照在诗歌的具体创作上也与正统颇有差异。他长于写景,善于捕捉风景草木之情貌,笔下常出现俊逸峭拔、凄幽奇特的画面。如,“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冰开寒方壮。风动鸟倾翼。”(《行京口至竹里诗》),“洞涧窥地脉,耸树隐天经。松蹬上迷密,云窦下纵横。”(《登庐山诗二首》)在他的诗歌中,外部世界蒙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物体的线条、色彩、动感都富有表现力。诗歌语言不但精警,而且带有创

造性,能造成别树一格的美感。正因为如此,他的语言也显得奇特,有些诗句在他人看来就是“不避险仄”了。比如,他的《代升天行》中“何时与汝曹,啄腐共吞腥”,描述的画面奇特罕见,用的词语也不免怪俗。

正是由于鲍照诗歌中存在着思想激切、意境奇险、用词诡仄等特点,钟嵘不能接受鲍照的诗歌成为广大诗歌爱好者模仿的范例。站在古代社会中上层文人的立场上,他不仅主张诗歌情感要真实动人、文辞要表现力强,还强调内容要符合“雅正”的要求。他标举颜延年这类的诗歌,也就是希望用“雅”来对抗当时的流俗,挽救时弊。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猜你喜欢

鲍照钟嵘诗品
海萌辉二十四诗品纂刻作品欣赏
鲍照辞赋与其书信文之对比
——以《登大雷岸与妹书》为例
钟嵘“寓言写物”的诗学意义
钟嵘论赋、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