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策略谈

2017-02-13陈辉昌

师道·教研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亲子书籍读书

陈辉昌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和知识迅速发展的时期,课外阅读对丰富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使之养成习惯,任重而道远。

一、以点带面,树立榜样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生活经验尚浅的小学生,还没能体会。怎样让学生真切认识到阅读带来的帮助呢?根据小学生认识、接受事物以形象为主的特点,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上,我采用了榜样激励法。在班中挑选几位酷爱阅读并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安排他们从阅读范围内选取喜闻乐见、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如滑稽搞笑的故事、感人小片段、名言哲语等,准备一个演讲,在课堂上分享从书上看到的故事以及读书体会。我特意将语文课前的五分钟开辟为“分享阅读”时间,请事先选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由于准备充分,学生们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故事时都讲得声情并茂,其他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不经意间认识到了阅读的作用和力量。分享环节既增强了阅读爱好者的自信心,也极大调动了阅读后进生的积极性,为下一步全员阅读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推荐书目,指明方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一旦尝到了阅读的甜头,便会千方百计挖掘身边的书籍来读。但是学生选择书籍的标准仅仅是有趣好玩,往往忽略了书籍内在的养分。作为教师,引导学生选择符合他们身心发展阶段、有教育价值的书籍至关重要。针对小学高年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常常推荐他们读《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爱的教育》等中外名著,为学生书籍的选择指明了方向,避免因阅读兴趣而误入歧途。

三、发现亮点,加强引领

在课前“分享阅读”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借此机会进行了自我展示,渐渐爱上了阅读。但是要想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持续的热爱,还得从不同方面予以更多的良性刺激。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我以此为切入点,在批改作文时留心发现作文中有词汇丰富、语言精练、表达流畅、主题突出等优点的学生,指出他们进步的方面,并把进步原因主要归结为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坚持阅读就会产生效果。经多次强化,学生渐渐培养起了阅读功效的意识。每周二专设的“悦读课”也成了他们最享受的时光,看书看得津津有味,书香气息扑面而来。

四、建章立制,加强监督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做事一开始劲头十足,但缺乏坚持。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他们逐渐爱上阅读的前提下,我将阅读作为一项活动开展,制定了明确的活动制度,对学生每月的阅读量设了下限,采取奖惩制度,鼓励学生多读书。“读书周之星”“读书月之星”“读书小强人”称号的评比,每个项目都设立了不同的奖项。为了细化管理,全班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兴趣分成了若干个小组,由正、副小组长进行监督管理,设计了阅读登记卡和读书笔记本,这两个工具有效地约束了学生的阅读行为,避免学生应付了事。

五、 家校合作,亲子共读

为了使学生的读书行为常态化,多元化,让他们认识到阅读是无时无刻不可以进行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我通过校讯通、家长会等渠道和家长们一起沟通、探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建议家长们在家也加强引导和监督,亲子共读一本书,并分享彼此体会。“感谢老师别出心裁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这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更促进了亲子之间的沟通,融洽了亲子感情。”一位家长在短信中表达了她对这项活动的肯定。此后,越来越多的家长来电,表达对亲子共读活动的肯定。他们甚至主动提出将自己家的课外书暂借给班级以扩充班级的图书阁藏书量,让更丰富的书籍种类在学生中漂流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鼓励他们的阅读热情。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使亲子共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作为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养成他们一生的好习惯,我们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颜 媛

猜你喜欢

亲子书籍读书
鲁迅与“书籍代购”
我爱读书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我们一起读书吧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读书为了什么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