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2017-02-13李惠新

师道·教研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学困生解题

李惠新

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不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他们大多在数学学科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被动,数学成绩不理想。如何帮助和转化这些学困生,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教育对策

1.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事迹、案例、数学名著等,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五年级学习合数和质数,可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和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六年级学习圆周率,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2. 让学困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比如,在课堂上,可考虑专门为学困生设计一种“阶梯”式的问题串,由易到难,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尝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例如我在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包装》时,为了让学困生能顺利地理解和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设计一系列问题串:26×8=( );2.6扩大到10倍是( );0.8扩大到10倍是( );208缩小到1/100是( )。这个问题串,最后指向的是2.6×0.8=( )的问题。经过这样的一个阶梯式的提问过程,学生就都能比较轻松理解解题的思路了。

二、教学对策

1. 教给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有些学困生,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也肯下功夫,他们的数学成绩却上不去,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好的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对这样的学生,应尽可能加强他们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指导,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包括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如何观察、记忆、比较、归纳,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总结解题策略和解题思路等,让学困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困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自然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这就形成了学习心理的良性循环。

2. 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发展。

3.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研究还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4.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学困生,要多表杨少批评,真正使教师的评价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那怕是作业得了一次A,小测验得了一次B,课堂上看到了难见的一次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都要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评价学生方面我们要更多地关注他们在“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来评价。

5. 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课堂上存在的困难。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学困生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用“同样多”解题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