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韩之交,始于足下

2017-02-13刘扬�オ�

山东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良知国家

刘扬�オ�

朝韩两字左右相近,从地理位置上是最相邻的国家。他们本出于一个母体,可又为何兵戎相见置双方于水火不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充分说明了和的本质生存法则。和的视角就是站在万物一体的视角,把天地万物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也就是用一种全世界、全球的观念来思考问题。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凡具生命之世界,甚至是瓦石世界,都是以共存为基础。人和天地万物都是平等的,小到微小的细菌,大到海底神秘的庞然大物,都是生命世界的一分子,谁都没有资格不分青红皂白的剥夺天地万物的生命。就好比天地万物乃躯体的一部分,没有人不会爱自己的身体,正如每个人都会对自己身体的痛痒有感知一样。朝鲜和韩国走到今天这地步是违背了和的本质生存法则的,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目前的局面是超前仍继续施加核压力,而韩国则请来多事的美国入驻本国,这样的局面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两败俱伤。中国曾有一句古话“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

面对当前朝韩局势众说纷纭。我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东方的盘古开天辟地,他曾说过,“起初,我住在一个大鸡蛋壳里,太憋屈。于是我挥出一斧,劈开鸡蛋,蛋清上升为天,蛋黄下沉是为地。”这就叫开天辟地。天地有了,但死气沉沉,盘古咬咬牙痛快的自 ,他的身体就自动自发的变成万物。这是个神话传说,虽然没有历史依据,但口诉相传到今天,这个传说好比是朝韩两国的源渊。他们本为一块疆土,用刀一劈一分为二成为南北两面。一边变成了保守自闭的朝鲜,一边变成了积极开放的韩国。并且从治国理念上成为思想完全相悖的两个国家,当然从历史角度更能说明原因。两国已分裂70年,追溯到上个世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军队分别对三八线两侧实行军事占领后,各自按照自己的模式对占领区进行统治。朝鲜战争停战后,半岛长期处于政治对立,军事对峙,经济隔绝的冷战状态。北朝鲜在苏军支持下于1945年11月成立了“北朝鲜五道行政局”。1946年2月成立金日成为首的“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在北半部推行民主改革。1947年2月经普选产生临时权利机构北朝鲜人民会议和北朝鲜人民委员会。在南方,美军登陆后宣布解散一切朝鲜人自治组织,成立“军政厅”对南朝鲜实行直接军事统治,并禁止当时在中国重庆的以“金九”为首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回国。由于南朝鲜人民对日本殖民统治垮台后仍要接受一个新的外国统治机构十分反感,纷纷反抗,美军当局于1947年2月和6月分别成立由朝鲜人组成的民政长官室和临时政府,但实际权力仍掌握在美军手中。此种分裂局势的产生不但使南北两朝的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困难,也使得美苏关系从战时盟友向战后对手转变已无法进行合作。70年来也成为南北两朝挥之不去的阴霾。从历史中走来,又回归历史无不验证了侵略只能是血的教训。鸡蛋壳一旦被击碎就再无力量保护其内部组织,也就是说疆土不容失手,一旦被侵略分子踏入将无自由之说。“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我引用宋代的几句古词来形容朝鲜南北两朝当时曾为一家亲的血脉被吹的无影无踪,让它们瞬间变得遥不可及这是怎样的一种痛楚。朝韩将来的征程还有多远,将如何相处,不知不觉间寒雨已沾湿了他们的衣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朝韩之交,非口语相残能解决问题,还要梳理历史,正视当前与未来,合理建立国家间的立场关系斗则俱损,和则两利。

以上简要从朝韩两国历史历程来回顾朝韩关系,接下来我想对朝韩两国的未来走势一分析,捉襟见肘之见还请共议。

首先,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博大精深,想要理解其中的奥妙非一日之功。纵观古今朝韩两国也与最近之邻中国有着骨脉相连之处。古之欲明明德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段古语深刻而鲜明的道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修之道。古代乃至现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显、输出光明正大品德的人,首先是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念头真诚;要想使自己的念头真诚,先要使自己的良知光明;光明良知的途径就是到事物上去正念头。在事物上正了念头,才能光明良知;光明良知念头才能真诚;念头真诚后心思才可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就可太平。可见良知、自修、管家、治国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纵观历史各朝各代出现了许多伟大而又懂得自修的杰出人物,他们的成绩绝非偶然机会使然,而是通过长期的历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历练而成。我们伟大的毛主席青年时期的奋发图强,实践中求真知,理论中联系实践。从上面的古文中我们看到良知为本的重要性。人若有了良知,他便在第一时间懂得这件事该怎样去做,加以行动便构成了知行合一。但每个人的良知都不一样,有的是大良知,有的是小良知。不管是大良知还是小良知,他们的良知是他们的行动基础。在这里我想举例说明一下。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在降温,而在2010年突然之间升温,造成突然之间升温的就是突发事件,这次突发事件就是天安舰事件。当一个地区的矛盾积压到一定时期之后,它需要一根导火索,突发事件就扮演这样的导火索,使地区淤积的矛盾得以爆发。一艘护卫舰被一枚鱼雷击成两截,不管这枚鱼雷是发自潜伏海底的朝鲜潜艇还是二战期间遗留的水雷,这个事件都将对半岛安全形势形成了重大影响。可以看出半岛形势的恶化实际上不止天安舰事件为开始,还包括延平岛的炮击,韩国的军演,一副朝鲜半岛重新燃起硝烟的态势。危机各方对危机的操控和把握一定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火不是好玩儿的,如果把火玩起来之后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火苗,不能够有效的把火苗扑灭,最后很有可能引燃到自身。在国际政治中总有玩火的力量和玩火的因素,这些力量与因素再加上玩火的心理存在,这对半岛安全确实是非常大的威胁。一个国家的存在其意义我想不是为了侵略而存在,其终极目的是让自己的经济实力更加雄厚,经济实力雄厚了其政治实力必将强大,政治实力强大了国家立于世界舞台的同时国民生活必将安康,国民生活满意了其社会必将平稳有序的进行。可见正面的力量一定带来正面效果,反之负面的力量必然带来负面的结果。朝鲜半岛局势的紧张恶化是其负面力量长期累加所造成的,发生冲突的基本原因是什么呢?它们是想政治较量,还是经济较量,还是让人民更加痛苦呢?如果出于此目的,我无话可说,如果不是就请采用正面的力量积极稳妥的推行双边合作进程,不要让负量绊了自己的脚。

历史上发生争地,争岛的事件很多。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一直声称拥有南海的主权,没有引起过其他国家的争议。自从发现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后,围绕南海海域及岛屿的主权争议,一直被视为亚洲最具潜在危险性的冲突之一,环绕南海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台湾地区,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政治实体,都宣称对南海诸岛或其中一部分拥有主权,就连不在其地区的日本、印度和美国等国家也插手南海,以图分一杯羹。但是主要还是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家。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地区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的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是2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82.3万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是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在此区域引发的各项争端很多。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看有自己的封闭性、内向性,我们在今天都脱胎换骨,不封闭、不内向,不再让敌人爬上滩头。我们追求的是中华民族在海洋上应有的份额。一个国家的权益必须是由一个国家的力量来支撑的。外交抗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个国家必须拥有能够维护自己权益的力量——主要是军队的力量。或许在某些时候个人的话语会造成无形伤害或成就。当然如果是成就大家皆大欢喜;如果是伤害,那或许要通过很长时间来修复,就像是生鸡蛋壳裂了其内部组织就要流出,如果是煮熟的鸡蛋即使壳裂内部组织也无法流出。在这里我把一个主权国家比作鸡蛋,话语比作外力,这就好比是某人的话语或行为如果给予的是成就那就好比是内在力量强大的国家对这些只言片语只能是对自己的鞭策而已,即使斑痕累累也是完整。这必将视为成就;如果唤作内在力量薄弱的国家,经受不住打击那就不仅仅是累累斑痕了,其腹肌之地也将遭受重创,被迫解散、分裂、侵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用这句脍炙人口的诗词来道出其蕴含的这里是任何事物都饱含着对立统一关系。只是在对立与统一之间如何平衡。平衡的过程如同蜕变,必经之路就是改变与消除。

再者,如何蜕变是解决朝韩问题的当务之急。朝韩70年的争端给双方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的同时给半岛的人民也带来了痛苦,骨肉分离,生活在痛苦的回忆中。这充分证明了斗则俱损,和则两利的事实。如何改善这种局面只有蜕变,如何蜕变只有和。历史无法更改,能够改变的只能是未来。未来两国的路如何走是摆在阁下的实际问题。为了两国及周边邻国的和平与安全握手言和。在外交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先举一反例,就那欧洲各国为例。曾经,欧洲一时的冷战到结束的时候,北约有16个成员国,现在已经增加到28个,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些新增的成员国主要位于欧洲的破碎地带。美国人,包括一些西欧人经常使用“破碎地带”来描绘西亚、南亚、中亚一些地区,实际上,他们可以回过头来看一看,他们自己脚底欧洲那一片才是真正的破碎地带。很多小的国家总想仰仗大国来生存,这个大国还必须有很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能够助它们一把。如今它们认定的是谁呢?它们认定的是北约。以前认为是俄罗斯,但俄罗斯的经济曾经一度的萧条、破败,使得它们转身,而且传统上它们认为俄罗斯是它们的威胁。所以这些东欧的小型国家趋之若鹜的投靠北约,其成员国的急剧膨胀,多了十几个国家,但是这种加入能带来北约强大吗?实质上北约成员国是一个军事组织,其中还包括了北美国家,它们的座位就是商务座与经济座的关系。看似北约庞大的组织很是阔气,实际上加入进去的一些小国家也是亏本的买卖。国际组织里边真正人人平等吗?还是根据实力的,你有多大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就坐在什么座位上。这些小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有求于人就形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加入到北约给它带来欢喜鼓舞,但问题又来了,这样的膨胀最终会带来什么呢?北约的肚子越撑越大到头来消化不良,所以说“和”也要“和”的恰到好处才行,不然就会是和而不快。就像是恐龙为什么会从地球上灭绝就是因为身躯太大了,就是因为每天进食太多了,以至于地壳变化,气温变化,地球上没有那么多事物提供给它了,然后它的身体也无法保护它的体温,随着气温下降,这个物种就灭绝了。今天的北约也实际上是朝这个方向走,尤其随着经济、政治、形势问题的发生,对北约的成员国要产生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军事力量的不统一,对北约造成很大的破裂。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一点“和”没有“和”的恰当,“和”没有“和”的愉快,反而是负担。像这样的反例还是不少的,造成的血的教训,付出的代价也是不菲的。反之正能量的外交活动才会真正起到正能量的效果。就拿我们熟悉的一例外交活动来充分证明“和”有“和”才对,“和”有“和”的愉快。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胜利,是邓小平倡导的“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巨大成就。回首中英两国的外交史,我们可以上溯至明清。两国关系经历了不同时期,也有着一段特殊的历史。早在1950年,英国就承认了旧中国;1954年,两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1972年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97年中英完成了香港主权交接仪式。2004年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为美国最亲密的朋友,今年3月,英国还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表态要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家。这个曾经的老牌资本主义大国与一个不断崛起的东方大国之间也是频频牵手,握手言和。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制。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拓展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约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到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历史中的丧权辱国不光是给国族带来难以想象的耻辱,同时让国族的尊严在外交权限上无法立足于国际政治舞台。正因如此在接下来的百年时光各界政府无不为香港同胞回归祖国付出艰辛的努力。终于在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大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采用邓小平提出的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方案。谈判中邓公的态度是坚决的,他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的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高高飘扬在香港上空。香港的回归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国际角度来讲香港的顺利回归不仅是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而且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个实例从正能量角度证明了和的力度,和的效果,证明了和则两利,和则双赢的非凡成果。话转到朝韩半岛局势,70年的悲辱历史耗尽了各自的精力、财力和物力。在这个倡导和平的年代,国家之间的外交战争如果还用枪炮解决那实属非明智之选。动用枪炮能炸毁的是物质如一草一木,一楼一道。国家的灵魂是炸不毁的,更何况核武器的动用不只是威胁伤害到对方,核扩散的同时也会上及自身及周边的邻国。打天下的时代缺了枪炮叫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坐天下的时代有了枪炮叫武装,武装证明了实力。实力的运用如不费一枪一炮解决问题那叫实力中的强者。和平外交加国家实力才是这个年代外交的主角。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国家的灵魂是支撑国家载体的支柱。灵魂是国民的信仰、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的,如果这根支柱倒了,国家将不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这里我想举个例子来证明上面一点。阿富汗局势曾倍受瞩目,这样一个没有资源,没有多么重要的战略地位的国家为什么成为大国的战争训练场呢?即使只剩下灵魂在空中摇曳也依然不曾屈服。阿富汗战场有一个特点,在西方被称为帝国的坟墓。英国、苏联都曾在这里被埋葬。导致英国消耗掉自身的许多财力、苏联国力重大消耗导致最终的解体。美国也在这个地方吃了大亏,一手民主、一手武力,结果都陷入了困境。从小布什总统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就已经把美国从一个经济强国拉到了底线。奥巴马总统也总想利用这片土地上的战争来塑造国际上的硬汉形象也未免代价太大了。形象没有塑造好反而制造了许多丑闻,如阿布格莱布监狱发生的虐囚事件;《古兰经》等宗教书籍的焚烧事件使得塔利班制造自杀式炸弹袭击;还有美军的虐尸事件和对整个村子的居民的大屠杀。使得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大打折扣,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美国是世界仰望的灯塔”。随着社会的开放与进步屹立于世界的灯塔或许已经改变。尽管美国宣称了如此多的理念,实际执行时却对不同文化、不同人种和所占领国家无辜平民的生命,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的蔑视,与其宣称的理论完全背离。这就是阿富汗、伊拉克等中东国家,当美国用武力强行推行民主理念是,遭遇的灵魂的巨大反强的原因。

忘记了过去的民族不可能是强大的民族,总回忆在过去而不能自拔的民族又是懦弱的民族,缅怀历史,放下包袱,勇往直前的民族才是令人骄傲而自豪的民族,且论控弦谁敢与争锋。

国家的外交立场的坚定是铸造国家生命的基石,是风度与实力的完美结合。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拥有淡定的心态,风和的话语,从容的处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行多少路都要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迈出此步就是最重要且最伟大的一步。未来是朝韩还要经历风雨的历练,无论怎样请迈出正确的一步。这一步是前进还是后退都将是一次历史性的转变。海面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各自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将带来双方外交史上的进步。双方的经济、贸易、文化的往来会率先敞开国门。朝韩两国可谓面积不是很大,但存在求同存异的地方,互补式发展是朝韩两国外交发展理念。比如说韩国的汽车制造业相当发达,据韩国汽车产业协会测算,韩国自2005年起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五大汽车制造国地位。朝鲜汽车制造业相对落后,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制造出的大多为山寨版汽车。即使自创品牌也很难走出国门去赚外国人的钱,与其这样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汽车业还不如与其它国家合作办厂,开放贸易往来,充分利用充足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来发展贸易。朝韩两国本就接壤,同时海、陆、空交通往来都存在优势,闭门造车不可行,借力壮力为上上策。这也只是经济贸易中的一角。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都将带动经济的稳长。例如韩国的旅游业也相对较强,朝鲜的旅游业还相当闭锁,文化宣传也很少不像韩国每年都将出口大量的国产文化产品到海外市场,让国外了解韩国的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朝韩不如借鉴韩国这一优势来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发展理念只会凭添神秘感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合作共赢是国之大计。涉及经济、政治、外交、贸易、文化等待方方面面,正确的态度合作共赢的心态,积极的合作态度是化解两国矛盾,并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良知国家
国家公祭日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良知与知识之辩:陶望龄论“学”
良知说话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