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读模式”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的运用

2017-02-13苏暖

师道·教研 2016年10期
关键词:英子细节课外阅读

苏暖

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读”特指阅读能力。“五读”以“读”为基础,通过“泛读——悟读——复读——赏读——选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曾在班上开展以“童年”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为主要阅读教材,运用“五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有意识地“泛读”

学生正式阅读前,我通过“泛读推荐课”,让他们对文本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有基本了解,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根据文本的长度和难度,我规定学生在两周内读完这本书,每天完成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主要内容、好词好句、感受和疑惑。泛读后,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推荐课前,全班45个学生,只有11人有兴趣阅读;推荐课后,人数增至43人。泛读解决了肤浅的小问题,留下关键的大问题,为“悟读”作好铺垫。学生在读书笔记中提出疑惑:英子为什么喜欢和秀贞在一起;厚嘴唇青年是好人还是坏人……

二、有方向地“悟读”

“悟读”可在“泛读”中或“泛读”后。学生读完前两章后,我让他们完成主题小练笔,在“悟读课”上自由分享和讨论。针对“为什么英子不像别人一样害怕疯子”,学生畅所欲言,读懂了英子的善良;针对“厚嘴唇小偷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激烈的辩论。学生的阅读态度明显改善。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开始认真对待阅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了新的深度,对小说人物的理解超出泛读阶段,学会了辩证地看待问题。

三、有问题地“复读”

“复读”是学生带着问题重构文本,解决问题或发现新问题。“复读课”上,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存在争议的问题在全班交流。课后,学生把自己思考和讨论的结果写成了读后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碎片化达到了整体化,已经能提出有广度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感悟得到了深化和延伸,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童年,阅读感悟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四、有针对性地“赏读”

赏读的主题可以从文本的语言风格、人物形象塑造、主题创意等出发,也可以结合课内教学的训练重点进行巩固,使课内外阅读有机融合。我根据五年级“人物细节描写”这个训练重点,让学生把赏读的重点放在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上,关注细节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全班同学分成七个小组,每组选择不同细节描写作为主题,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文本细读,整合学习成果,开展汇报会。在“赏读课”上,“外貌协会”小组展示自己绘画的小说人物的肖像;“滔滔不绝”小组表演了两段个性鲜明的对话;“功夫小子”根据小说改编成话剧进行表演;“城南心事”则通过心理描写,把大家带入对童年的深深回忆当中。

“赏读”展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解读,他们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巩固了“人物细节描写”这一知识点。学生不知不觉中也吸收了书中的人物描写技巧,日后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五、有兴趣地“选读”

一本书的阅读已接近尾声,但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尚未实践,应顺势进行同主题或同作者、同类型的拓展阅读,使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得到延伸。我向学生推荐了“童年”主题的图书《海蒂》《草房子》《呼兰河传》和《童年》,学生自由分组,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拓展阅读,上交学习报告。从成果来看,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六、结语

1. 课外阅读指导要利用课内时间。整个课外指导,我抽出了四节课,及时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反馈,又给予学生展示空间,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2. “五读”要呈现阶梯式进展。教学设计要体现阶梯式的特点,才能使每一次读都有新的发现。

3. 阅读指导要有针对性。不同阶段要提出不同的任务,问题的设置要巧妙,这就需要老师精心研读文本。

4.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允许学生呈现个性化的解读或不成熟的解读,引导他们用自己最擅长、最感兴趣的方式呈现这种解读,有利于效果最大化。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颜 媛

猜你喜欢

英子细节课外阅读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独臂作家之死
钻石妙贼
细节取胜
巧计得绵羊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鲜花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