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不是每个学生都应得到曲奇饼干”看赏识教育

2017-02-13黄伟峰

师道·教研 2016年10期
关键词:曲奇饼罗恩真棒

黄伟峰

毕淑敏的《请为你的夸奖道歉》,耐人寻味,也令人震惊。文中谈到北欧一教授要求中国学者向她女儿道歉的事情,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夸奖伤害了她的女儿:“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

中国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和喜爱,反而惹得教授不高兴,仔细想想,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夸奖,反思我们的赏识教育。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抓住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在中国,人们越来越强调赏识教育,强调以鼓励宽容的态度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尽可能多地表扬他们;但是,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一味的夸奖孩子就可以了呢?一味的鼓励孩子,他就会朝更优秀更成功的方向前进呢?美国著名教师罗恩则提出“不是每个学生都应得到曲奇饼干”,让我们对赏识教育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曲奇饼干是罗恩给学生最常见的“奖赏”。他每回都会给学习用功的孩子一块,而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则只有眼巴巴看别人吃的份儿。家长们时常打电话抱怨:“克拉克先生,为什么每个孩子都有饼干,唯独我孩子没有?你不怕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吗?”

每一回,罗恩都这样回答:“如果把饼干分给了那些不够格的学生,就等于告诉他们即使不努力也可以得到奖励。而我这里从没有呼之即来的饼干。”

罗恩认为,真正优秀的教育,不会轻易给“A”和表扬。他参加过很多普通学校的颁奖仪式,每个孩子都获得一本荣誉证书,家长们欢呼、拍照,看上去无比自豪和满足。罗恩却说:“按部就班给孩子打高分轻而易举,但这不是真正优秀的教育。”

首先,看清楚赏识什么。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比如相貌、气力、智商等,许多的家长和亲戚朋友总喜欢夸奖孩子聪明、漂亮,正如中国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一样,这样的表扬、赏识对孩子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孩子多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发展自己的。从教授的话语中,我们感到赏识应该着眼于受表扬者个人的劳动和努力,着眼于受表扬者今后的发展,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导向。

其次,树立起赏识的原则。

“美国教育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我们只关注孩子的自尊心,却没考虑他们的表现和能力。不是吗?”罗恩告诉记者,他曾经给一个五年级小女孩的初始手工作品打了一个不及格“F”,最终,女孩做出一个不可思议、引人入胜的作品。“如果我们继续把教育浅表化,并且因为学生努力了就给他们A,那我们其实是在帮倒忙或者做绊脚石。这样做无法帮他们在现实世界获取成功。”罗恩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非常认同罗恩的教育理念,其认为一味夸奖孩子其实是在侮辱孩子。“儿童都是研究大人的专家。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你说真棒真棒,他觉得你侮辱他,‘我都知道不好,你还说我好。关键是你要指出他真好的地方,而且知道怎么努力会更好。” 孙云晓说。

第三,把握好赏识的尺度。

毋庸置疑,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离不开老师的表扬。夸奖是一种激励,激励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但也不能走向极端。有的家长或者老师为了鼓励孩子,不管孩子做得怎么样,都一味的竖起大拇指,“你真棒”“真聪明”“再……就会更加厉害哦”……久而久之这种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就会让孩子滋生虚荣、自负、骄傲的心理,甚至会慢慢把孩子培养成只经得起表扬,受不了批评的“温室花朵”。

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应密切配合,达成一致,既要积极地进行赏识教育,享受赏识教育带给孩子成长的好处,同时也要努力避免过度的“表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不是每个学生都应得到曲奇饼干”,真正的教育,是在严厉和温柔中寻找平衡的艺术。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曲奇饼罗恩真棒
两块曲奇饼
享受生活的绝症患者
两块曲奇饼
海洋奇缘
今天真棒
我真棒
美味曲奇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