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校网络德育之探究

2017-02-13朱立群

师道·教研 2016年10期
关键词:德育学校孩子

朱立群

互联网具有内容丰富、生动、快速、超时空,信息占有公平、交往自主、活动间接性等特点。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学校德育来说,一方面网络促进学校德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还对学校育德提出很大的挑战。那么,“互联网+德育”,又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和深刻变革?

一、初中学生的网络现状

初中学生的不良道德问题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对学生的危害性不可低估。很多学生长期不文明上网,道德丧失,甚至走上犯罪的深渊,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网络本来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不少学校、家长视网络如洪水猛兽,对青少年上网往往采取粗暴限制的态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学生掌握现代信息能力是时代的迫切追求,采取简单“限制”或“不准”来对待学生强烈的上网热情是行不通的,正如列宁所说:“不要把孩子与污水一起倒掉”。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学校和家庭,分析学生喜欢上网的原因,找出办法,“泼掉污水,留下孩子”才是正确之举。

二、构建校本课程,实施学校网络德育

1. 构建“网上德育家园”专题网站

“网上德育家园”作为网络德育的主要阵地要从学生兴趣出发,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利用学生自建网页,开展教育活动。“网上德育家园”设置的栏目是学生感兴趣的,如“网络ABC”介绍网络知识、网络文明公约;“网络道德BBS”让学生参与网络道德讨论;“我的天空”介绍优秀同学;“小小文集”发表学生优秀作品;“德育资源库”可以查阅学校的各种德育资料;“心理咨询站”在线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谈心。在“网络德育家园”还可以设置军训剪影、青春风采、名家作品阅读、经典影片欣赏、历史展厅、艺术长廊、个人主页、同步辅导。通过这一道道的风景线,用主流社会的道德规范占领网络的思想阵地。

2. 构建家校互动的德育平台

人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瑰宝,利用网站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进行学生德育最好的素材,如开展中华经典文化诵读工程,开设“中华经典文化诵读”专栏,通过网站在学校、家庭进行“读书明理”活动等,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提供网上留言,家校电子邮件等形式,加强家校间的联系。构建家校互动的德育平台,优化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环境,落实社会和家庭的德育责任,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才能提高德育效果。

3. 构建网络德育主阵地

学校网络德育校本课堂构建与实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构建网络德育校本课程时,将各学科课程与德育结合,特别是将信息技术课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开发上网指导课。我校的上网指导课包括网络操作技术教育,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发布、传送,获取信息的原理与技术;安全上网教育,主要教育学生学会保护个人隐私,避免网络黄毒;网络免疫力教育,主要教育青少年对网络色情、暴力、诈骗、犯罪等不良或有害信息的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免受其侵蚀。通过构建网络德育主阵地,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网上人格。

三、依托网络平台,扩宽学校网络德育途径

1. 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增强教育的时效性

网络时代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段都发生了变化,德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成为网络时代的“行家里手”。对网络环境下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文化信息的开放性要有充分的认识,缩小与学生在文化上的“代沟冲突”;充分利用伦理网站、各种教育软件等现代教育手段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努力适应并开创网络时代德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 家长要提高信息素养,强化引导和监督能力

网络化是当今世界的大潮流,上网是青少年的必然,家长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提高信息化的素质,使孩子学会正确运用网络,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人。家长监督孩子上网应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尽量消除家用电脑网络存在的不良诱惑,如电脑不放在孩子的寝室中,以防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诱发不良的网络行为;通过安装反黄软件等技术措施,避免网上毒瘤的出现;经常查看孩子的上网记录,查看系统日记记录等等。家长对孩子上网有效监督,还应该与孩子多做情感和心理交流。作为家长要多用一些时间与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心情,帮助孩子解决所遇到的困难,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没有孤独感,感到被关怀。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学校以及亲朋好友间的各项活动,培养他们的多元兴趣和爱好。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电子海洛因”对孩子的侵蚀和毒害。

3. 紧跟时代脉搏,扩宽学校网络德育新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国思想道德领域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作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可塑性比较强的青少年学生,学校要紧跟时代脉搏,扩宽学校德育教育的途径,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学校要将国学教育和语文教学、思想品德课程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通过经典诵读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把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接班人结合起来,要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大力推进校园网建设,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要充分发挥网络在德育工作的特殊作用,加大对网络建设的投入,创建德育教育网络,创办德育电子刊物,开发德育教育软件,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充分发挥本地德育资源的独特作用,本区域内的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资源以及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做好学校培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本地德育资源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本地德育资源在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提倡科学精神,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渗透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本地德育资源在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促使学生培育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德育学校孩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