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联片式集体备课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7-02-13王卓娅

师道·教研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联群里课例

王卓娅

一、现象:集体备课的成效与局限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集体商讨教案、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研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系列活动。在城区学校集体备课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和广泛推广,备课组建设也已制度化,已经比较规范和成熟。但也有教师对集体备课的根本目的认识不够,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农村小学大都规模较小,每个年级一个班的情况较为普遍,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很多困惑和疑问单凭一所农村学校教师的智慧和力量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走出校园狭窄的圈子,走联手合作、专家引领之路,开展联片式集体备课。

二、启发:让农村小学集体备课从联片式主题探究开始

2014年起,我们开始倡导在镇教学指导中心搭建的联片式集体备课平台上,把全镇教师按学科和年段组建备课组团队,借助网络QQ群和实地研讨相结合形式,研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主题探究的联片式集体备课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了农村小学联片式集体备课主题确立、主题学习、实践分析、课例研讨、主题课例实践改进、课例展示、调查反馈等主要的备课环节。两年来,我们循序渐进地围绕主题探究进行集体备课,培养教师用研究的方式思考教学问题,可谓教学相长。

三、操作: 农村小学联片式集体备课模式“备”什么

1. 备的对象源于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秉着“亲其师,信其道”的原则,我们召开了全镇教师动员大会,对仙村镇小学教师教学中遇到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把各学科中选择性“最大”的问题确定为联片式集体备课的主题。如语文学科的主题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读课文)”;英语学科的主题是“提升小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与运用能力”。再依据我镇教师现状,制定出一学期仙村镇小学联片式集体备课活动排期,其中实地研讨3次,网络任务3个,让全镇每位教师清晰地根据排期表安排好3次实地研讨时间。

2. 备的条件是全镇教师联手合作、专家引领。我们及早联系好学科专家,把教师们的困惑整理出来,让学科专家根据困惑准备好主题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希望指导教师学会听课反思,走出“听这堂课就只学会上这堂课的技能,换一个教学内容又回复原来的教学路子”的狭隘之路。

开学初,分学科进行主题学习。6-10周为农村小学联片式集体备课主题实践分析。教师们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主题学习后的实践分析,并在网络QQ群里完成两个任务:第6周前上传主题学习后在课堂实践中“心水一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第10周前上传实践群里教师“心水一课”的效果、困惑、想法或者改进方法等,我们希望借助网络联手合作实践,检验集体备课成果的可行性。

第12周为农村小学联片式集体备课主题研讨。教师们分学科分年段集中,以本册书中未教且难度大的一课为例,围绕主题研讨出一份大家认可的教学设计。在第13周内由教师们在班级里细化实践,让讨论的文字变成现实,并在这周末决定第14周主题课例展示的人选。大家通过听课,对照自己的实践,反思备课的主题方法策略。评课时区教研员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农村小学联片式集体备课自始至终都得到专家的引领,拓宽了教师的视野。

为了提高研究成效,第15周教师们在网络上完成调查问卷,反馈学习成效以及对下学期活动开展的改进建议。

3. 备的时间短,不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在课题研究的两年里,研究的时间跨度以学期为一个小单位,不断反馈修正得出下一个学期的研究模式。每一个学期,以教师解决主题探究为目的,实地聚集3次,包括主题学习、研讨主题课例和听课评课;网络群里完成任务3次,包括上传教学设计、实践困惑和完成调查问卷。要求低、小切口、真示范,伴随教师教学相长,令教师们乐于接受。

4. 备的成果形式多样。成果主要是对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师在研究实践中的成果是多种多样的,既解决了实践中的困惑,又形成了主题学习实践后的“心水一课”教学设计和课件,活动反思及时而到位。虽然没有完整漂亮的一本教案集,但切切实实地经历了探究过程,让他们阔步走进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康庄大道。

四、解析:此模式能解决什么问题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但是如果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提升乃是一句空话。农村小学联片式集体备课的对象、内容和方法更为精要和深入,针对性更强。它的价值在于降低教师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门槛,将“大而全”变成“小而精”,让教师在不额外增加工作量的条件下,尝试用研究的方式思考教学问题,在学期末主题课例展示抽签前,人人时时刻刻都是主备,迫使教师抛开形式化,全程参与、全程体验。这种在探究活动中觉醒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可是大突破、大收获,正是提升全镇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

五、注意事项

1. 转变教师凑热闹、非主动学习的角色。教师作为亲自参与主题实践活动的主体,各种亲身感受可能并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比如:在群里上传教学设计、困惑等都属于群分享,一开始部分教师只当群分享只是随便完成任务,分享的内容不怎么切合主题。这时候,需由镇学科骨干教师出面,撤消该教师的分享,在私聊中要求教师重新修改上传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2. 增加实践操作过程的指导。教师能力的差异性,使部分教师在领到活动排期表时忽视要求直奔结果,难以收效。所以每周一在网络群里各位群主都会对本周需要完成的任务作要求提醒,并对群里教师提出的问题困惑及时解决回答。

3. 注重展示交流。一点困惑、一个解答、一段反思、一些对话交流、一堂交流课都是成果形式。这些成果的价值不在于知识与经验的本身,而在于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实践过程的反思与体会。在实践、修改、完善和再实践、再修改、再完善的动态过程中,其成果也随着教师的不断参与而不断带来惊喜。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颜 媛

猜你喜欢

学联群里课例
吉林学联学生会组织深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湘南学联绽放永不凋谢的初心之花
课例
一滴水
港大宣布退出学联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世界学联代表团访问抗大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