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的审题能力

2017-02-13成巧录

山东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小学数学

成巧录

摘要: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通过教会学生在审题时要读熟题目、读顺语句、弄清题意,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力求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最终正确解答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 培养提高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无论对什么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教学的各知识点,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而审题就是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审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比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正确解题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是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一、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认真读题——它不仅是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还是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很多同学做完题后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可是试卷发下来就会瞠目结舌,原来问题在于自己读题不够细心,导致答题失误。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分三个步骤来训练学生熟读题目:

(一)训练学生先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题的指导,可以个别读,男女生分开读,集体读等,努力读出问题的情境,再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读题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读题的兴趣。当大部分同学都达到能够完整通顺地准确读题的要求时,教师再开展第二步骤的训练。

(二)训练学生独立朗读,而且要培养学生每道题至少读三遍的习惯。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连续重复90天,就可以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需要读题,一定至少要求学生读三遍,以此来强化培养学生反复读题的习惯。但单一、反复地读题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而产生懈怠的情绪,所以,教师需采用各种读法相间的方式来进行读题的训练;并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进行相互评价,让他们感到读题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以此激励学生反复读题;更重要的还要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熟读题目的重要性。

(三)训练学生养成默读题目,并能自觉地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这一阶段的训练难度比较大,首先,它必须是在前两个阶段的训练达到一定的成效后才能展开。教师要求学生一读题目,建立表象;二读题目,明确问题;三读题目,找出关键,并作记号。起初,学生们很难找到关键的字词句,甚至不知道从何找起,这就要依靠老师的启发、小组交流等方式来助一臂之力,而这种帮助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来强化训练。

二、读懂题目,理清关系

审题教学必须把学生对题目里数学语言及生活常识的真正地理解作为培养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而读懂题目,就是要求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仔细推敲题目里的数学语言,弄懂生活常识,理清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理顺相关联的数量,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学会寻找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首先,学生必须要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数学术语。如“比……多”、“比……少”、“倍”、 “平均”等数学术语,如果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顺相关联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妨碍正确数量关系的确立。因此,对问题中的数学术语所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引导学生在读题时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此外,在平时教学中,遇到题目中有“比……多”、“比……少”、“……是……的几倍?”、“……的几倍是……”类型的题时,教师都让学生把这些关键句变换顺、逆叙述方式各说一次,通过数学语言的互换,不仅可以降低对题目的理解难度,同时又能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及对数学语言的灵活运用的能力。在讲“平均分”的意义时先是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然后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示并陈述平均分所表示的意义。进而使学生学会在读题时理顺条件间的关系,提高解题能力。其次,读顺题目时还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审题的过程中适时渗透生活常识。如果说语言文字是应用题中各种条件关系的纽带,那么生活常识的缺乏可以说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在我们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识的适时指导。

三、联系生活,选择策略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首先,要求学生能通过读题,知道题里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能够进入情境,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有顺序地把题意复述出来,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如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中,就有购物应用题,教师可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买东西所需的钱数,自己拿的钱数,售货员找回自己的钱数这三者的关系,这一类应用题便迎刃而解。努力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应教会学生在审题时要读熟题目、读顺语句、弄清题意,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力求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最终正确解答问题。为此必须要经过严格地、持久地审题训练,以培养和提高他们审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摸索。

(作者单位:甘肃省漳县东泉韩川小学,甘肃 定西 748100)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途径之研究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