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县域教育信息化模式创新与应用例谈

2017-02-13李玉昌

辽宁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北镇可视化教研

◎李玉昌

■“智慧教育”的北镇新模式

农村县域教育信息化模式创新与应用例谈

◎李玉昌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传统的“三通两平台”框架不断得到丰富,辽宁省北镇市教育信息化的“三个网络、三个平台、三个教室”模式(以下简称三三三模式),是在“三通两平台”基础上进行的发展和创新,较为符合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实际。依托“三三三”模式,许多困绕农村教育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许多矛盾得到了缓解。北镇市在信息化的建设中,创新出的“三三三模式”,带动了全域的教育均衡化和优质化。

一、什么是“三三三”模式

“三三三”模式是指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于网络、平台、教室三个要素,每个要素都有三个配置。具体为:三个网络——互联网、局域网、校园网;三个平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空间互动平台;三大教室——电子白板教室、pad教室、智能录播教室。

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首先要建设好三个网络,三个网络分别有不同的应用。互联网的带宽要符合学校的规模,要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做好预留,一般要求千兆到信息中心,百兆到中心校,五十兆到村小。局域网,是指县(市)教育系统所有学校组成的闭合网络,由县(市)信息中心管理控制。校园网是由学校所有计算机组成的网络,由学校的信息中心控制。其次要加大力度建设三个平台,一是教学与德育资源云平台,二是教育管理云平台,三是家校互动(人人通)云平台。最后,要做好三个教室的建设,所有教学班和功能室都要配全电子白板;学校要建成能够使用PAD教学的网络环境,学生人手一个PAD;每所中学或中心校至少建设一个智能录播教室。

“三个网络、三个平台、三个教室”可以用下图表示:

北镇市区域推进智慧教育基本架构图解

二、“三三三”模式的特点

农村教育信息化在推进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一是铺网络建教室阶段,二是建平台做资源阶段,三是建空间促应用阶段,四是抓引领促变革阶段。北镇市在推进过程中,总结概括了“三三三”模式,这个模式体现出较好的实用性和兼容性。

(一)实用性

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北镇市的“三三三”模式,能够解决农村县(市)学校分散、点多面广,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实现全域管理随时可视化;缓解了班型小、人数少,诸如英语、体育、艺术等专业性较强的教师普遍缺乏的问题;依靠“名师课堂”实现强校带弱校、中心校带村小,共上一节课,共享优质资源,保证辽宁省课时计划开全上足。此外,教师培训、教研、学习方式也实现了变革。

(二)兼容性

教育信息化,给许多高科技企业带来了商机,它们投入巨资研发新产品,新设备。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三三三”模式能够较好地兼容新产品,新技术,实现了“即插即用”功能。例如,北镇市在局域网下,配置了全市的网络阅卷系统、教师“悦读”系统、英语听说系统、可视化管理系统、视频教研会议系统等等,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范式。在校园网下,实现了校园电视台,安全监控等功能。在平台的建设采用了云技术,有足够的空间支持升级各种资源建设。

三、“三三三”模式的广泛应用

“三三三”模式除了能够实现“三通两平台”的功能外,还能及时兼容许多新设备、新技术。每个设备、每项新技术的应用,都为教育领域带来生机一片,有些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北镇市在推广使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建设学习型学校成为现实

考虑到喷头安装高度不能过高,同时又不影响防眩板的通透性,因此将喷洒装置安装在防撞钢护栏下面。同防撞钢护栏的固定方式类似,喷洒装置每隔1.5 m通过角钢和螺栓固定在防撞缘石上方的方形钢柱上,便于快速施工,安装后的喷嘴距离路面高度为49 cm。安装位置如图6所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青岛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式上贺词中,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坚持读书,读好书,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根本途径。读书关键要有好书。好书哪里来。许多教师还没有自己掏钱包购书的习惯。针对于此,北镇市教育局在局域网上建设了一座数字化阅览室。这个阅览室里有500种与纸质期刊同步发行的优秀电子期刊,此外还有1500种过往期刊,以及最新出版的图书。支持电脑和手机端阅读。满足了教师碎片化阅读的需要,学习型校园变成了现实。

(二)缓解了村小开不全上不足问题

北镇市针对教学点缺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专业教师问题,从城镇学校或中心校引入优秀教师,利用录播室互动教学功能进行网络支教,帮助教学点把这些课程开足开全开好。这种做法充分发挥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作用,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面共享。

(三)学科素养提升成为可能

教育信息化的学科化,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以英语学科为例,北镇市针对困绕英语教学中的哑吧英语现象进行了变革。与英语听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人机对话智能化考试系统,包括校园训练系统、班级教学系统、学生训练系统、考试系统等。并在中考中实现了英语听说考试自动化,扭转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较低问题,使语用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深化了英语学科的教学改课。不仅英语学科,信息化给各学科教学改革都提供了新的支撑。

(四)全新的教与学模式初露端倪

北镇市2015年启动智慧学习模式,实施“翻转课堂”。全市小学四年级、初中七年级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试验,有22个PAD教室实现“一对一”“翻转课堂”教学。到2018年,全市四到九年级,学生人手一部PAD,全部实现PAD基础上的“翻转课堂”。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探索基于自主、合作、研究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大数据支持下教学质量调控更容易操作

(六)教师教研活动变得及时快捷

基于局域网的视频会议系统,能够实现教研员在主控中心与所有基层学校的学科教师视频互动交流。教研活动频率和质量得到了保证。只要在QQ群中下发教研通知,确定时间、人员,时间一到,教研活动就可以开始了。

(七)云平台资源的建设制度化,应用常态化

在平台资源建设上,一般有两条道路:一是由专业的研发团队,按客户需求开发,客户够买;二是由自己的骨干教师自己开发,通过集体研究,对教学资源二度创作和补充。坚持这两条道路一起走,既保证了教学资源的质量,又为广大教师节省了时间。让广大教师体会到教育信息化不是增加负担,而是减轻工作难度。

北镇市教学资源,一是由威科姆科技公司200多人的专业教研队伍按现行教材逐课逐节开发,然后推送到平台上;二是由北镇市的名师工作室开发的地方资源。北镇市中小学分学段,在24个学科的每一个学科组建了名师工作室。由各学科教研员牵头,组织全市名师和骨干教师,统一规划,按课节开发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学科化、章节化、系列化、实用化,为广大教师备课带来便利,深受教师的欢迎。

北镇市还注重了德育资源的开发。由市德育室组织全市德育工作者建设了本地德育资源,为各年级主题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提供各种资源支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得到了提高。

(八)教育教学可视化管理系统促进区域管理精细化

依托局域网,建成的教育教学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教育局、教师学校的主控室对全市所有学校的校门、操场、食堂以及每个教学班实时视频监控,全域性的精细化管理真正落实。一是实现对教学管理的可视化,对所有班级进行实时巡课、考试监督;对所有教师,实现了可视化听课检查。二是实现对安全管理的可视化,安全工作能够进行实时检查,并与公安系统一键报警对接。

(九)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提高

“三三三”模式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北镇市在全国微课大赛2015和2016年取得两连冠。2015年,两位村小教师参加“国家级英语学科基本功视频课例光盘大赛”,双双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015年6月,在教育部开展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第一阶段“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优活动中,北镇市有1546名教师注册并“晒课”1747节,占锦州地区52.7%,有59节获锦州市优质课,15节获省优质课,4节获教育部优质课。2015年,在中央电教馆、教育信息化杂志举办的全国“学习与发展大会”上,李志杰局长在大会上做经验介绍并荣获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教育信息化优秀个人”称号。

“三三三”模式是北镇市教育局根据区域特点,探索出适合农村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新模式,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实现农村优质教育、城乡均衡教育的一条崭新路径。

(作者单位:北镇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北镇可视化教研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辽宁:2021 年北镇葡萄减产不减收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农产品地理标志——北镇葡萄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北镇葡萄品牌产业振兴发展计划
北镇市巨峰葡萄优质绿色健康栽培的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