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茗花开,清香自来
——第六届江西艺术节观摩研讨培训班概述

2017-02-12童孟遥

影剧新作 2017年1期
关键词:研讨班艺术节剧目

童孟遥

玉茗花开,清香自来
——第六届江西艺术节观摩研讨培训班概述

童孟遥

江西艺术节是我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门类最多的综合性文化艺术节,是一次全面展示我省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盛会,是全省人民文化艺术生活的一件盛事。为促进江西省舞台艺术繁荣发展,提升我省文艺评论水平,扩大艺术节社会影响,为进一步实现在文艺欣赏和评论领域“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目标,2016年第六届江西艺术节组委会确定本届艺术节的主题是“文化凝聚力量,艺术放飞梦想;美丽中国梦,红色赣鄱情”,同时决定在艺术节期间举办观摩研讨培训班,由江西省艺术研究院具体承办。

培训班于2016年11月24日正式开班,中途因故短暂中断后,于12月9日重新开班,2017年1月5日结束,为期30天,共分为三期。第一期11月24日— 12月15日,第二期12月17日—12月25日,第三期12月26日—1月5日。随着1月5日闭幕大戏《罗山和他的女、婿们》的上演,整个艺术节观摩研讨班圆满落幕。学员采用单位推荐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三期共60人报名,学员来自全省各地,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业院团、群文机构中的学者、教师、演员等,还有部分参演剧目的编剧、主演等主创人员。本次培训班为我省文艺评论事业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研讨班期间,江西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任永新出席《老镜子》研讨会,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讲话精神,激励学员要腾空自己,体会内心真正的感受,说出真实的观感和评论。江西省文化厅艺术处杨丁处长出席开班式并提出学习要求。江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培训班班主任卢川主持研讨会。他对学员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要准确把握剧目与评论之间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二要明确评论是分享观感而不是指导创作,三要做到专业评论应深入戏曲本体、言之有物。

第六届江西艺术节观摩研讨培训班本着宣传和评论艺术节、培养评论人才的宗旨,紧紧围绕艺术节的日程安排,合理有效地设计学习内容,取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作为我省首届舞台艺术观摩研讨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观摩剧目、剧种形式繁多,百花齐放。研讨班学员共观摩剧目25出,剧目形式多样,既有江西舞台上大家熟悉的赣剧、采茶戏、话剧、京剧、歌舞剧、木偶剧、儿童剧等“老面孔”,还有盱河高腔、杂技剧、黄梅戏、山歌剧、器乐剧、情景诗画剧等“新面孔”。其中赣剧5台、采茶戏6台,话剧4台,这三种类型参演剧目数量超过半数。题材内容上不拘一格,既有反映丰富多彩的时代风貌、表现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剧目,如《罗山和他的女、婿们》《青山作证》,也有对红色革命历史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度挖掘的剧目,如《永远的歌谣》《热血山哈》,还有一些剧目如《红珠记》《遥远的乡土》则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彩纷呈的舞台表现令人耳目一新,赢得学员们的交口称赞。

第二、学习内容丰富多样,成果丰硕。培训班采用“案例教学法”,学员们严格遵守安排,头天晚上看戏,第二天下午评戏,一戏一评,各人根据自身特长与专业,对剧目的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等各个环节直抒己见,畅所欲言。研讨班共召开专题研讨会23次,期间还赴滨江宾馆、省艺术中心旁听了赣南采茶戏《永远的歌谣》、赣剧《青山作证》专题研讨会,赴省图书馆聆听了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专题讲座《文化自信与文艺繁荣》,开拓了视野,启发了思维。

此外,培训班要求每位学员至少完成一篇不少于2千字的剧目评论。截至目前,共收集研讨班评论文章50余篇,累计超过10万字。其中,蒋国江的《一曲壮烈的畲风赣韵——吉安采茶畲歌剧<热血山哈>评析》《一曲友善与仁爱的人间颂歌——京剧现代戏<生死愿>观后》《一出浸润中国文化的西式悲剧——话剧<小丑>评析》、范干忠的《以故事演杂技的新探——简评杂技剧<百戏梦幻夜>》发表于《江西日报》文艺评论版。学员周传勇、肖晓、康宏斌、刘婷、王建亮、董桓等人的观戏简评刊载于《江西日报》文艺评论版的“微评论”栏目中。《影剧新作》杂志也将以专栏形式连续刊发学员的优秀评论文章。

第三、学员研讨积极性高,氛围民主。研讨班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的交流环境,研讨气氛严肃、热烈、民主、坦率,真实展现了学员观戏后的所思所想。学员们客观分析剧目中存在的问题,踊跃提出合理可行的修改和完善的建议,常常围绕某些具体问题展开讨论,甚至形成激烈争论,彼此互动精彩纷呈。对于学员的评论,其他学员也展开了“再评论”。研讨过程中,既有慷慨宏论条分缕析,也有诙谐调侃举重若轻,发言观点有呼应也有交锋,评论思路有启发也有碰撞。大家为优秀作品大声叫好、热情赞美的同时,也为一些剧目出现的失误、“硬伤”,甚至有悖常情常理的缺陷而扼腕叹息。

第四、社会反响热烈,广受关注。研讨班根据学员发言整理记录,配发精美剧照,持续推送微信公众号23期,向外界传递研讨班学员对艺术节戏曲创作的态度和看法,引起剧目主创的关注,引发社会各界的交流讨论,点击阅读量达8000余人次。江西手机报等媒体每天及时更新艺术节和研讨会的动态,吸引了许多热心观众前来旁听,并积极参与讨论。部分在昌高校的外国留学生应邀观剧后,也饶有兴味地参加了研讨班交流。他们的积极参与,既为学员们带来崭新的视角,也进一步扩大了本届艺术节的影响。

童孟遥:江西省艺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周伟华

猜你喜欢

研讨班艺术节剧目
遇见艺术节
舞台剧目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优秀剧目进校园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中注协举办行业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及行业职业化建设研讨班
我们应该向香港学什么---参加香港工商业研讨班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