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去的2016,他们文化人如是说

2017-02-10

廉政瞭望 2017年1期
关键词:肥猫师母文艺作品

过于喧嚣的沉默

在公共生活中,我对2016年是挺失望的,觉得这一年社交网络上看出人们公共议事的能力“被”下降得很快,热闹的事情要么是两性问题,要么是道德问题,所有严肃的问题消散在调侃和窥私中。

知识分子在这一年中总被“该做些什么”的道德压力所逼迫,却似乎什么也做不了。这一年的文化生活很枯燥——也许并不是没有好的文艺作品,而是舆论对文艺作品的讨论能力同样下降得很快,走心、炸裂、尿点等等,但这并不是用来形容艺术的词,它们毫无价值。

重新思考“消费升级”

2016有一个词很热,叫“消费升级”。我们用的电子产品升级了,我们的日用品升级了,但有一个事让我有点惭愧:大家阅读的内容升级了没有?我们——当然包括我自己在内——生产的文字,比10年前好吗?比20年前、30年前好吗?

我觉得很难讲。现在大的、有影响的新媒体玩家叫做“头部”,既然是头部,就是要思考的,就是要引领的,头部不是胃部,不是阴部,不能只想着快感。这是接下来我们得认真想一想的事。

人心守望着一些不变

冠以“公元2016”的岁月里,扑啦啦飞出一大片黑天鹅。从政坛风云到明星婚姻,这个不消停的年头,上演着一轮又一轮像编出来一样的真人秀。这个岁末,我最珍惜的是那些万变之中的不变。

每次去看望耄耋之年的导师和师母,心里都能感受到因为不变而产生的踏实。斑驳的地板和阳光里的微尘是不变的,一架又一架旧旧的书和手稿是不变的,导师和师母的随和儒雅并没有随着竞争的加剧而改变,连卧在沙发上的肥猫也不曾变,尽管,这已经是三十年间换过的第四只肥猫了。

变化的是世界,人心守望着一些不变,才给了自己一点不至于太仓皇的理由。公元2017,大概还会充满“日新月异”的变数,而我,唯愿自己与亲人以及温情尚存的周遭世界,尽量多些不变。

完成作品的过程,更像是内心的沉淀之道

2016年,是尘埃落定,也是另一个开始。完成《北鸢》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内心的沉淀之道。这七年来,通过格物与书写,触摸来自祖辈的生命温度,也在完整那个时代在我心底的轮廓。我将这十年来的过往,同时写入今年出版的散文书《小山河》中,这是我个人的人生印刻,有如倒影。以之为鉴,亦遥见未来的轨迹。仍然在写,写民国的丰盛与不拘一格,也写当下的辗转与明暗。在历史的坐标系中,所见微不足道,终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百川归海于人性。

猜你喜欢

肥猫师母文艺作品
大地情深
——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
文艺作品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喧噪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肥猫捉虫虫
你的微笑
——写给我们亲爱的师母
肥猫阿强
肥猫算账
肥猫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