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原型解读

2017-02-10王群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赛斯宠儿莫里森

王群

托尼·莫里森作为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以其独特的黑人视角不仅向大众展示了一个不为人熟知的世界。在莫里森众多的作品中,《宠儿》以其深刻的视角和真实的历史背景使大众深深地体会到了一次心灵上的震撼。该书也在1988年获得了普利策奖,值得一提的是在五年后的1993年莫里森因《所罗门之歌》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宠儿》也是她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本文中笔者试图以卡尔·荣格和诺斯洛浦·弗莱的原型理论为基础,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宠儿》这部作品所体现的原型形象。

一、原型与原型批评理论

原型的定义是模糊的,根据时代,文化与主题的不同原型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原型最基本的定义是指“某种被广为接受的象征、方式、行为模式,也是被其它人复制和仿效的模板。原型通常被用于不同文化的神话故事或寓言中。”原型是广泛的,也就是说原型是具有生物性的。原型是所有人类所共享的,源于人的实际经验,是集体无意识的表达。同时原型也是可转化的,随着文化的改变,原型也有所发展。根据人类的亲身体验,我们会渐渐理解抽象的事物和某些隐喻性的表达。可以说,所有最初的隐喻性表达都是基于人身体验。

原型批评作为西方文学批评重要的流派之一,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创立。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弗莱的《原型批评》一书中将这一理论发扬光大,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原型批评理论主要来源于弗雷泽的人类学和荣格的心理学。原型批评表明称,文学的目的在于记录人类的经历。

二、《宠儿》中原型的应用

从几部莫里森的作品中的细节之处,我们不难看出基督教文化对她个人以及创作上的影响。而根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则可以从《圣经》中人物原型的角度去解读《宠儿》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原型。

大母神原型又可以被称之为“大女神”,是宗法社会出现以前最受人尊敬的神明。同时,大母神也被认为是所有女神的最终原型。在原型批评理论中大母神原型也存在一对相反的人物原型形象。在《宠儿》中母亲赛斯正象征着大母神,她既千辛万苦的生下了宠儿,同时也残忍的亲手杀死了宠儿。给了宠儿生命,也亲手结束了她的希望。这相反的形象同时体现在了赛斯一人身上。

宠儿不仅是替罪羊原型,同时她也作为复仇者形象,从小说开篇的恐怖氛围中缓缓浮现出来。复仇者原型用来表达情感,同时增强个性化。宠儿的归来是为了寻找失去的“爱”,可最终却以伤害他人的方式惩罚着众人。而宠儿这一形象也代表了美国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的黑人,他们回到社会中去寻找自由,反对奴隶制带给他们的压迫,同时也让黑人同胞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

除了替罪羊原型和复仇者原型,救世主原型也是典型的原型人物。在圣经故事中,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因为热爱众生而愿意替人类被钉在十字架上和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等等。救世主总是给人类带来生命以及希望。在《宠儿》中艾米,佩德他们无私地帮助赛斯,不在意种族和身份地位,使得赛斯免于迫害,得以生下宠儿。由于这些救世主般人物的帮助使得宠儿得以出世,可她终究难逃一死。而赛斯这一杀婴行为也可视为一种救赎行为,她帮助黑人们自我救赎,从而最终到达自由的彼岸。

在小说中原型人物是更易于被发现的,因为大部分的原型人物都是可以追溯至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中。莫里森在小说中对圣经故事的应用也改善了故事发展的脉络,这样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使读者印象深刻。

在出埃及记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情节在《宠儿》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节。虽然大雨持续了一个月,但正是在大雨的帮助下奴隶们才得以逃离“甜蜜之家”。在小说中“下雨了”这三个字反复出现,雨水不仅象征着希望和自由,同时也象征着救赎。

圣经中上帝不忍人类堕落,打开天窗,降下大雨,洗去污浊。上帝的这一行为也被人们认为经过受洗之后的人可以重归纯净。众所周知,诺亚听从上帝的指示,其家人与世上的一切生物免受了苦难。在《宠儿》中我们似乎也看到了相同的故事。大雨毁掉了一切,只有奴隶们在雨中艰难地逃亡。佩德像诺亚一样在赛斯渡河之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她逃到一个新的地方。从细节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莫里森对圣经故事的深层次理解。如果说洪水被视作冷酷无情的现实社会,那么载着赛斯渡河的那艘船则象征着给人带来生的希望的生命之舟。当赛斯面对俄亥俄河幽暗的河水时,她心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而她在这个暂时可以庇护她的栖身之所诞下婴儿,而那艘船此刻正象征“家”。

三、心灵的自由

莫里森在《宠儿》中巧妙的运用了原型,不仅丰富了原型的意义,也加深了小说的主题,增添了小说的魅力。通过对小说中圣经原型与神话原型的探究使得读者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小说和黑人文化以及历史。小说从魔幻现实入手,将读者逐渐带入到一个深刻却又不得不面对的沉痛的历史之中。从故事的不同层面我们看到了种族歧视与奴隶制给黑人们带来的沉痛的打击,黑人女性更作为社会最底层所遭受的折磨和心灵上的创伤这种双重压迫。也正是从原型理论这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理解,莫里森和黑人种族最终得到了救赎,同时也获得了身心的自由。

猜你喜欢

赛斯宠儿莫里森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论莫里森《孩子的愤怒》的艺术张力
库里兄弟 相爱相杀
短视频因何成了宠儿?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托尼·莫里森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驯马师也能是时尚宠儿
试论托尼·莫里森《家》的文化书写
失业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