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只眼看文坛

2017-02-10

小说月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刘震云冯骥才余华

贾平凹:写作要有集体意识,你写的题目不是个人的题目,是大家共同的题目,你的寂寞感也是大家的寂寞感。

——贾平凹表示这就像出门旅游时吃饭,只有在饭点大家都饿时提出,才会有共鸣。写作也是一样,即使写的只是自己的故事,但当个人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和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有交集的时候,这就不是一个人的故事,就是一个时代的故事,才能引起共鸣。

余华:有些作家能够不停地写,确实让我很钦佩。我要写一部书,得先把上一部书忘掉后才能写。忘掉需要时间,起码需要两年。往往忘掉上一部书以后,下一部书该怎么写,我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高产对我来说比较困难。

——其实余华早就提出过,一个作家不必写那么多的书。因为不管你写了多少书,最后能被人广泛阅读或者能够被人一直读下去的,也就一本两本而已。

刘震云:其实我特别不想把小说写幽默了,但是生活实在太幽默了。

——不过,刘震云说生活的幽默不是事件的幽默,也不是人的幽默,而是事件背后的道理。因小说被改编并亲自担任编剧,而且接连上映,有媒体称该月为“刘震云月”。

冯骥才:还有比糟蹋自己的文化更可悲的吗?!

——“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这样的文化情感吗?有这样的文化情怀吗?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文化情怀我们怎么保护古村落?”冯骥才认为,城镇化的速度太快、传统村落保护价值的认识缺乏皆是原因,最残酷也最现实的原因却是“我们的村民不热爱我们自己的乡村文化。”

猜你喜欢

刘震云冯骥才余华
冯骥才的天津味道
懂感恩的人值得交往
一颗假糖的温暖
An Invisible Intimacy
活着,是生命的常态——读余华的《活着》
刘震云长篇小说的悲喜杂糅性
冯骥才称赞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