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的古琴音乐生活

2017-02-09王晓露

青年歌声 2017年8期
关键词:古琴文人美学

王晓露

古琴是中国滔滔而滚的文化里十分具有魅力的一溅浪花,它独傲幽冥的呼弄不断地响澈在昼的长空、夜的星宇,深深地吸引着怀有学识人的心,它将万物融化在它的丝弦上,只要你轻轻地拨动,阳光里你就能看见它创造的姿态,它创造着你头脑里不清晰、含糊真理的样貌,创造着品行良端、道德高尚的标准,创造着你思绪繁生的氧气、甘土与水源……古人对琴曾有:“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是以动人心,感神明者,无以加于琴”等诉之以外的言论。我真是想问,是文人给了琴热潮的生命,还是琴将文人的思想给了不束缚的自由?算了,先人们都不曾去问的事,我还是少些问索吧。

下面我想通过两个方面谈文人的古琴音乐生活。

一、文人的古琴音乐审美

文人到底是如何与琴交流的呢?文人如何以琴来得性灵的高寡姿态呢?我想若是要切身地感受,你还得要学着孔子的理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才行,在这里我也就只有从些许记载的言论、著书、文学里去效法,管窥些他们的端情。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是唐诗中有关古琴资料的突出篇章:“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此诗写出了一首撕心裂肺的琴曲,令听者内心感到震撼,犹如冰炭交加,泪流不止。音乐的形象和感情,忽而激昂慷慨,忽而委婉低回,在这里琴声无疑是震悸了听者的心。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云:“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这是篇古琴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诗篇,诗中写蔡文姬遭遇的悲剧性在琴中的表达,“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蔡文姬复杂的内心感觉在琴中写出,诗人感到了深切的悲哀,“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这些琴声都是在于艺术的表现,以上是文人“古琴”重要表现的一面。

二、不被视为艺术的古琴

“抚琴者也,必修于性(道德);抚琴者也,必修于情(感情);性与情乃琴之声音,天地互通之灵气,为智人知命之器。”这番话的美学溯源归根是中国“无”的哲学,一切皆生于无,又归结于无。而古琴谓之器乐,可乃成就“无”之氛围,故古人得(抚)琴,以便得“妙法自然”的境界,与性情洗涤的治冶。所以在这里古琴并不是一种音乐艺术的载体。

关于琴对“弦外之音”(妙法自然)的修养,也是我要回答先前我自问的那两个问题的切入点。“道德”的修养主要活跃于先秦、魏晋之前(原因在我的《浅谈文人古琴音乐美学思想及其溯源》一文中有过“背反原则”言论,这里就不再说了),这一时期主张“乐不在声而在道”,故古琴在演奏手法上多为稀声,并在演奏时强调有“淡”“和”“清”“雅”“逸”“远”“空”等韵味,其义便是重在“弦外之音”。这一时期并没有关于古琴这门器乐艺术的记载,原因是和中国哲学旨高的境界有关,加上宗教阴影的遮掩,古琴音乐的欣赏是无人会来倾注于它的,即使伯牙的《高山流水》他抚琴也只是为了志向,并不是去感受高山流水中令人浪漫的信息。那时期总体的社会意识是不会给他(伯牙)单独的意念的(中国早些时期的音乐,并不属于它自己,而是治国安民的道德工具)。

琴的境界有二十四况味(明徐上瀛《溪山琴况》),除了上述6种,其余18种是“静”“古”“恬”“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从这些演奏手法上我们可以清楚关于琴的美学要求,抑或说美学准则。关于二十四况之间的关系(了解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从中我们便能得到琴之所以为中国古琴的艺术魅力的原因,从以下论述因有二),崔遵度与晚清文人王仲舒也不谋地曾说“清丽而远”“和润而静”,意思是:二十四况里“清”“静”“远”一类,亦以静提其纲;“丽”“和”“润”一类,亦以和提其纲。“丽”与“润”是 “清”与“和”的补充和修饰。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说“丽者,美也,与清静中发为美音”,“润”是为达音乐的“中和”效果而服务的。清代的苏璟也曾对徐青山(徐上瀛)的琴况有说“二十四况,不外‘清’‘和’二字,古静淡远皆从此出”。

那么“清”和“和”就是我们要了解的对象了,“清”是讲乐曲弹奏的美,而“和”是在借琴为天而与人合一的一种静然的状态。这,便是古琴文化的魅力之所在了。

从这些演奏美学准则中可看出文人是如何静对古琴这件乐器的,这也正是种文人与古琴之间不言的约定,在这里我们也已能看到琴作为艺术的身影了,它不再是专为圣人治世、文人修德的器具了,它有了发挥自己生命的空间,古琴艺术在此已不单单是文人的爱好,它成了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着新鲜始终的痕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从社会影响看,琴乐是重自身的修身养性,追求平和风雅,强调其自我完善的内在超越的一门至深艺术。

结语

古人是讲究心情艺术和天人理念的,当今青年人浮动的心是不愿体会古人这长袍短褂、蓬头过时的高寡姿态的!在这里我不是要鼓风一个结论,谁更能赋予生命的意义,是潇洒步态的今人,还是幽幽长空的古人。若你要寻求生命的制高,那这个问题你便要考虑清楚,我不是要推崇一方而无情地驳倒另一方,我只是想介绍一些供大家参考判断的思考,例如如何消费自己的生命。

猜你喜欢

古琴文人美学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盘中的意式美学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外婆的美学
文人吃蛙
刘鹗古琴藏品留传考
寻访千年古琴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