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孩子适切的爱
——例析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误区与对策

2017-02-08文顾晓燕

好家长 2017年1期
关键词:陪伴案例家长

文顾晓燕

给孩子适切的爱
——例析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误区与对策

文顾晓燕

家庭环境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特殊的作用。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是每一位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多年的教育实践却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中确确实实存在着种种误区。例如:对孩子过度溺爱,导致孩子从小养成了攀比的心理和自私的心态;从事过多的社会活动,让孩子远离了天真,表现出过早的成熟……

凡此种种种教育状态的出现,都在警醒我们,家长需要重新审视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调整教育策略,优化教育手段。

一、案例与分析

【案例一】刚开学我就发现有个叫西西的孩子每天吃饭都坐在那儿发呆,而且即使吃也是很慢很慢,无论是走路还是上下楼梯都不敢迈步子……动作发育显然比同龄孩子要迟缓很多。后从他的父母处了解到,孩子每天都是奶奶喂饭,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一切事情都是长辈包办代替。

【案例二】一次吃饭后餐点时,孩子们到餐车这儿领苹果,其他的孩子按顺序依次拿走了,只有点点在那儿左挑右选,最后选了一个最大的拿走了。还有一次,看到点点手上拿了几个果冻,于是我便开玩笑说:“点点,把你的果冻分给佳佳他们吃,好吗?”谁知点点迅速把果冻藏在了身后,不愿拿出来。

【案例三】早晨雯雯很晚才上幼儿园,神情很疲惫。问情况才知道,妈妈每天放学后都会带她去上舞蹈、钢琴、英语等多种兴趣班,双休日也没有休息……雯雯幽怨地跟我说:“老师,我讨厌去学钢琴。”

【案例四】美工区里,小伙伴们正结伴编织作品,欣欣一个人坐在角落,望着手中的毛线与纸板,还不时瞄瞄身旁的安安和朵朵。我蹲下身问:“欣欣,你想邀请谁做同伴呀?”只见她涨红了小脸,一言不发,低下头继续拨弄着手中的材料……

通过这四个案例,我们来看看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家长的过度宠爱,让孩子能力欠缺

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4+2+1”模式,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都视孩子为心肝宝贝,对孩子百依百顺。年轻的父母虽然懂得一些教育知识,但面对“隔辈亲”也往往无计可施。孩子在幼儿园游戏中不小心擦伤了,经老师的解释后妈妈便带孩子回家了。可到了第二天,爷爷、奶奶又前来质问:“脸怎么会破呢?是不是幼儿园小朋友弄伤的呀?”甚至还当着孩子的面说:“小朋友以后打你,你就打他们!”但,家长的爱虽然可钦可佩,但这么“关爱”孩子,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家长的单向施爱,让孩子情商低下

从第二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想到,现在的孩子集几代人的宠爱于一身,之所以会挑最大的苹果必然是因为家中最好的东西一定都是他的。在孩子的意识里就没有“分享”“谦让”“合作”这些词语,有的只是得到和享受,孩子们在大人的呵护中变得自私、任性、霸道。在溺爱中孩子们已经渐渐失去了爱身边的人的能力。因此,我们会发现如今的孩子智商越来越高,情商却越来越低。

3.家长期望过高,让孩子身心疲惫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于一身。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显得异常突出。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知识,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这种家庭教育的盲目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不仅使许多家庭白白花费了精力与财力,更极大地挫伤孩子的兴趣。如果非要硬性地规定孩子必须学到什么知识,完成什么指标,这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就像套在孩子头上的紧箍咒一样,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压力。在这重压之下,有些孩子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种结局,恐怕是和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的美好愿望恰恰相反的。如果这些家长能够对孩子持有正确、合理的期望,相信孩子都能成为父母的“龙凤”。

4.家长的陪伴不足,让孩子心灵孤独

由于现在的社会压力很大,工作繁忙、应酬多,为了安慰孩子,只好给他们买更多的玩具,把孩子丢给老人。可孩子同样需要交流,需要伙伴,需要父母陪伴。一项调查表明,留守儿童的犯罪率会明显超过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再多的玩具也比不上父母的陪伴,尤其是父亲的陪伴。妈妈感情细腻、性情温和,爸爸则显示出勇敢、坚毅、强悍、意志坚定等男性特征,父亲能以更大的生命激情给孩子带来正面影响。但是,由于男性承担着家庭收入等任务,社会活动多,往往会忽视陪伴。近年来幼儿园也已引进男性教师,从男性与女性的互补中增加教育的圆满度。

二、改善孩子家庭教育的建议

从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家庭教育存在着种种误区,导致孩子在生活技能的提高,道德品质的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情商的培养等方面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针对以上问题来说说自己的几点建议:

1.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既然给了他生命就应该对他负责。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成才,却往往忽视了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许多幼儿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很像父母,当然,遗传并非起决定性作用。孩子在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如果父母各个方面表现良好,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否则,就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那样:“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

2.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不少父母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兴趣的培养,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因素,如社交能力、应对能力很少过问。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并进行真诚的鼓励。家长若能从孩子的全面发展入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和勇敢精神等,将来孩子也能成为有一个有用的人才。

3.让孩子学会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根据爱的科学原理,幼儿时期享受爱,接受爱的教育对人爱的心理的形成至关重要。一个人在儿时收到的爱越多,受到的爱心教育越多,将来就更知道关心别人。因此真心地爱孩子,去关心他、呵护他、用爱哺育他,就是在无声地培养一个将来爱别人的人。

4.爱孩子就多陪陪孩子

央视有一句公益广告说得好:“爱孩子就多陪陪孩子。”如何教育好孩子,需要所有家长深刻反思、认真对待。父母的陪伴有利于孩子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养成健康的人格;父母的陪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帮助他熟悉外界的环境和事物;父母的陪伴还有利于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只有父母亲身陪伴、悉心照顾,做父母的才能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里去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正确为他们选择发展方向,孩子也才能真正得到快乐。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几乎所有的文明国家都在关注孩子的成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少年儿童,提高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素质,是每个家庭和社会至关重要的事情。尽管我们每个家长非常重视,但是我们由于认知的原因、社会的原因,我们的教育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如何改进我们的家庭教育,是每个家长和教育者应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

(江苏省泰州兴化市楚水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陪伴案例家长
陪伴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陪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家长请吃药Ⅱ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