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数学教育

2017-02-08文陈丽丽

好家长 2017年1期
关键词:建构游戏幼儿

文陈丽丽

浅谈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数学教育

文陈丽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中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明确定位于:“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主要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游戏是幼儿对生长过程的一种适应,幼儿的所有学习主要是在游戏中发生和完成的。本文从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因和方法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游戏 数学

一、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因

(一)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要求

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交流操作,要通过反思来建构;大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他能感受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但是还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但我会充分为幼儿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导幼儿学习。例如: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教具(消过毒的冷饮棒、饮料瓶的盖子等)。幼儿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进行拼图、搭积木、排序、数数、分类等数学方面的学习。从而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生活的习惯,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和想象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二)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要求

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让幼儿的生活摆脱过多的“包袱”,并让幼儿从游戏活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玩游戏“宝贝超市”时,“顾客”与“营业员”进行买卖游戏,我也假扮顾客参与其中与幼儿进行互动:“我要买6块口香糖、5把牙刷、8条毛巾……”在这个简单有趣的游戏过程中,既锻炼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给物品分类的能力。

(三)幼儿数学教育人文化的要求

我们的幼儿教育正面临着种种困惑:兴趣班、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正在“迫害”着我们的幼儿;残酷的竞争、父母的期望、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都使人本质的人文化的一面渐渐失去。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重视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本着科学的教育原则,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无味,沟通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学习,在“玩”中学习,在喜悦中学习,在“玩”中让孩子亲近数学,便于他们理解数学,从而在主动探索中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

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要在游戏中建构数学教育,那么游戏情节的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易于引起幼儿兴趣,如请幼儿按所穿鞋的种类(皮鞋、运动鞋、布鞋)排队,按照鞋号大小进行排序、计数的训练;在区域活动、宝贝点心店中使幼儿在摆放茶具、点心的过程中积累对应摆放物体以及数量多少的经验。

(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大班幼儿是一个参差不齐的群体,由于各个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的时候必须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表现,并针对幼儿不同表现进行适当的教育。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三)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

在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主导性与幼儿主体性同时存在、相互依附,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在游戏中要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及时为幼儿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的操作过程;同时老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着眼点在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使他们乐于尝试,对幼儿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作“画龙点睛”的讲解、演示、点拨并帮助幼儿找到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同时引导幼儿作为探索过程的一分子参与其中。与幼儿平等自由地交流,充分发挥教师、幼儿的双方面潜能。

(四)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游戏来建构

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可以在游戏中建构,也并不是某一内容可以通过任何游戏来建构。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我会注意针对具体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游戏。

1.以创造性游戏发展幼儿的技能技巧

如: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并巩固各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相联系,从而起到了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把他们平时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

2.以智力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如:以接龙游戏、拼图游戏等智力游戏,发展幼儿的智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

3.以娱乐性游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娱乐性游戏常常在数学教育中出现,它是渗透于数学课堂之中的。娱乐游戏因其简单、易行、有趣的特点,常被我们在正规课堂渗透使用,用于巩固加强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可以通过认识动物来复习序数。老师分别出示各种动物玩具,让幼儿说出名称,然后要求幼儿按老师说的顺序将动物排好队,如:老师说“小狗第一,山羊第二……大象排最后。”幼儿按老师说的顺序排好。

(五)创设环境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数学关系是一种逻辑数理知识,它不存在于实际物体之中。儿童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而是通过摆弄它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获得。”因此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自己的动作发现和能动地建立关系。所以操作实物对儿童学习数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我们成人需要做的仅仅就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幼儿作为一个真正的主体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从游戏中学到东西。如:数学活动“7”的组成中我将活动设计成一个商店,商店里全都是七元的商品,发给每个幼儿七元钱,面值分别是一元到五元不等,然后要求幼儿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购买时必须是两样东西合起来是七元。由售货员验证后才能得到要购买的商品,幼儿在这种模拟的游戏中学习会觉得生动有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容易获得知识。

总之,我们应该创设尽量多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轻松地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南湖春晖幼儿园)

猜你喜欢

建构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