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储备林对社会资本开放2亿立方缺口蕴藏巨大商机

2017-02-08李景

中国林业产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用材林乔木林径级

李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木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开放性经济不断壮大,资源多元配置难度加大,转型期资源总量增长,质量结构亟待优化。然而,我国森林有效供给既难以满足国家生态安全需求,也难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木材需求,木材安全形势总体不容乐观。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21.63%,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我国用仅占世界5%的森林面积和3%的森林蓄积,支撑着占全球23%的人口对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的刚性需求,对森林资源压力巨大。2014年,我国木材消费总量为5.39亿立方米,比2000年增加了近4倍。

数据显示,我国原木、锯材进口量已占全球贸易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国际压力巨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严格限制交易的树种增加到246个,全球先后有86个国家和地区限制或禁止珍稀和大径级原木出口,珍稀树种和大径级原木进口断供风险加大。

木材消耗量与进口量双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木材消耗量已由2001年的1.19亿立方米增长到2012年的4.95亿立方米。按世界人均木材消耗水平的80%测算,到2020年,我国木材需求将超过7亿立方米。而我国的木材进口量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目前原木、锯材进口量已占国际贸易量的1/3以上。

基于这样的形势,增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国家储备林——经济发展重要资源 生态安全重要支撑

国家储备林是指为维护我国木材安全、森林生态安全,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机制、金融模式、项目管理等一整套体系而培育、储备的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工业原料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它既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支撑。

自2012年启动以来,经过试点探索、总结推广,国家储备林建设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共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4127万亩。特别是2015年以来,通过金融创新利用开发性政策性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目前,我国林业正处于向生态文明建设加速转型期。生态产品短缺,生态差距巨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短板之一。我们可以进口木材,但森林生态效益无法进口。国家储备林建设,是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家储备林建设,在培育以优质木材为主的林业有形产品的同时,有效增加了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拉动社会就业、增加经营收入。

国家储备林建设也体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好结合,是建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重要载体。还可以减轻生态建设压力,增强生态建设实力,既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又有利于森林资源培育。

同时,科学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通过扩大营造林面积,提高营造林质量,增加木材产出。据专家测算,基地建设集约高效经营2.1亿亩人工林,到2020年可年新增蓄积1.42亿立方米,年吸收二氧化碳2.6亿吨、释放氧气2.3亿吨,对实现“双增”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8位院士提出“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建议

2014年3月11日,唐守正、沈国舫、张齐生、孙九林、李文华、尹伟伦、马建章、李坚8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联名致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的建议。

收到来信,李克强总理很快作出批示。随后,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也对此作出批示。

唐守正在信中写到,去年以来,他们多次调研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情况,并对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深入研究,几次到福建、广西等南方省区国有林场现地踏查。他们认为,经济越安全,木材安全问题就越重要,国家应高度重视木材安全问题,尤其是要解决树种单一和林木低龄化问题,着力储备培育一批珍稀大径级森林资源。

8位院士还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在《规划》范围内水光热、交通条件较好的南方15个省区,第一期划定1500万亩国家储备林,储备培育大径级活立木资源。将国内成功做法和国外有益经验结合,探索建立契约管理、代储代管、轮换动用和动态监测的国家储备林制度,纳入中央财政物资储备支持体系。二是建设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采取短、中、长期树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初步测算,建成基地2.1亿亩,每年可增加木材供应能力1亿立方米。建议从2014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林区道路、灌溉、通电等。

木材采伐消耗由天然林向人工林加快转变

目前,我国用材林在天然林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全国天然乔木林中用材林面积达3656万公顷、蓄积29.1亿立方米,较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年均减少14%以上。用材林在天然林中年均总生长量最大,达2.16亿立方米,占54.9%。同时,用材林年均采伐量也最大,达1.24亿立方米,占天然乔木林年均采伐量的65.9%。其中,天然乔木林年均采伐量为1.9亿立方米,占全国乔木林年均采伐量的60.6%,较上次清查减少0.25亿立方米,年均净减率12.5%;占全国年均采伐量的比例,从第五次、第六次清查的79.7%、72.8%下降到60.6%,天然林采伐总体上得到有效控制。

我国人工乔木林面积、蓄积分别占全国乔木林面积、蓄积的25.7%和14.7%,其中,人工乔木用材林面积2351.1万公顷,蓄积12.7亿立方米,分别占我国人工乔木林面积、蓄积的58.8%和64.8%。人工乔木用材林生长量、蓄积净增量占乔木林总生长量的1/3以上,生长率是天然林的2.8倍。人工用材林采伐量较第六次清查增加0.43亿立方米,达到1.23亿立方米,木材采伐消耗由天然林为主向人工林为主转变进程加快。

速丰林发展形成区域特色产业体系

2002年,原国家计委“计农经【2002】1037号”文件批复《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规划》,速丰林工程正式启动。10年来,通过政策推动和规划引导,不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速丰林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后备森林资源持续增加,缓解了木材供需矛盾,早在2011年底,速丰林工程建设已累计完成营造林880万公顷,其中,“十五”期间完成370.1万公顷,“十一五”期间完成441.2万公顷,2011年完成68.7万公顷。纸浆原料林、人造板原料林占营造林总面积的60%以上。基地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木材约8500万立方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造林成为速丰林工程建设的主体。2005年以来,全国社会造林面积每年以超过20%的幅度增长,对全国营造林规模增长的贡献超过60%。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的形式,吸纳大量农民就业,林业全产业链就业人数超过4500万人,拓宽了就业渠道,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带动了区域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

同时,通过新品种选育、良种壮苗造林、推广应用新技术、实行集约经营和定向培育,速丰林质量和林木培育效率有了一定提高,推进了科学培育和持续经营。在国家和地方支持下,建设了一批良种繁育基地,通过培育速生优质良种,有效地提高了林木的遗传增益,如福建省杉木三代种子园种子、马尾松二代种子园种子苗木以及广西桉树优良无性系等一大批最优良种得到广泛应用,林地生产力和木材产量得到一定提高。

经过10多年的工程建设,我国速丰林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特色产业体系,即以粤、桂、琼、闽地区为代表的南方工业原料用材林产业带,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的中东部工业原料用材林产业带,以东北、内蒙古地区为代表的北方工业原料用材林产业带,带动了林业产业和区域经济集聚发展。

猜你喜欢

用材林乔木林径级
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新罗区大池镇乔木林碳储量估算
云南松不同径级组各部位生物量对比研究
抚远市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萌生杉木林经营前后杉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新林林业局不同郁闭度下用材林资源分析
乔木林郁闭度与林下天然筇竹林分布及生长状况的关系研究
汤原县林业局用材林面积特点的思考
罗山县淮河流域速生杨用材林林分蓄积动态研究
如何搞好用材林采伐设计外业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