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017-02-08刘伟

农村.农业.农民 2017年2期
关键词:薯块种薯中耕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种前准备

1.土地选择及整理

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块比较集中,便于机械作业的沙壤土或壤土。前茬以禾谷类作物、豆类、萝卜、大白菜等为宜,不宜以茄科作物为前茬。

播种前进行深耕翻、细整地,耕深以30~35厘米为宜。马铃薯种植有平作、垄作方式,河南地区适宜采取起垄种植。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000~3000千克,碳酸氢铵50千克或马铃薯专用复合肥(总养分≥30%)40~50千克,结合深耕翻入田中做基肥。

2.种薯前期处理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的各类专用品种。

播种前15~30天,将种薯放置在温暖避光的室内(堆高30~50厘米),温度保持在17℃~20℃,每隔3~5天翻动1次,随时淘汰病、烂薯。种薯经10~15天即可萌芽,当芽长至0.5~1.0厘米时,把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芽变紫、粗壮时播种。催芽时,种薯用5ppm赤霉素浸种可提高催芽效果。

河南省春播马铃薯需要切种,在播种前2~3天进行,要求每个切块留1~2个芽眼,切块大小应不小于30克。切种时准备2~3把切刀,切刀要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轮换使用,防止病毒和细菌病害的传播。秋季整薯播种,无须切种。

切好的薯块立即进行药剂拌种,用含有多菌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3%)或甲霜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1%)的不含盐碱的植物草木灰拌种,薄摊晾晒,促使伤口愈合。

二、播种期管理

当土壤10厘米深处地温达8℃~10℃时即可播种,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

一般商品生产每667平方米保苗4500~6000株,生产中应根据马铃薯品种的熟期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播种深度因气候、土壤条件而定,一般覆土厚度8~10厘米。黏重而潮湿土壤应适当浅播,沙壤土要适当深播,最深不能超过12厘米。

可采用单垄单行或单垄双行的种植模式。单垄单行种植行距一般为60~70厘米,单垄双行种植垄距一般为90厘米。根据种植密度确定适宜的株距。

三、田间管理

马铃薯出苗率达50%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深度10厘米左右,结合除草。现蕾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宜较上次更浅,且离根系远些,以免损伤匍匐茎,影响结薯。

马铃薯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追肥宜早,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长,出苗后,要及早用碳铵追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此后至薯块膨大期需结合灌溉追肥,前期应以氮肥为主,后期以钾肥为主。

马铃薯忌大水漫灌,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以60%~80%为宜。出苗前不浇水,收获前10~15天停止灌水。雨后要及时耙破土壳,现蕾期、块茎形成膨大期是需水的关键时期,不能缺水,天旱时要注意及时灌溉,使土壤保持湿润。

四、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

一是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选用不带病毒、病菌、虫卵的种薯。二是合理品种布局,实行轮作倒茬,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三是加强设施、肥、水等栽培管理,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四是测土配方施肥,增施磷肥、钾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量施用化肥。五是合理密植,起垄种植,加强中耕除草、高培土、清洁田园等田间管理,降低病虫基数。六是一旦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清除、深埋。

2.物理防治

露地栽培可采用杀虫灯以及性诱剂诱杀害虫。保护地栽培可采用防虫网或银灰膜避虫、黄板以及性诱剂诱杀害虫。

3.化学防治

病毒病:以推广种植脱毒种薯为主,也可在苗期用抗病毒1号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晚疫病:发现中心病株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可用银法利(氟吡菌胺·霜霉威)喷防,也可用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喷防。上述药剂交替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发病严重时或多雨季节用药间隔期应缩短为5~7天,视病害发生情况连续使用3~5次。

青枯病、黑胫病或环腐病: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蚜虫、青虫以及地老虎、蛴螬:地下害虫可随灌溉施入辛硫磷乳油防治,蚜虫、青虫等可用5%吡虫啉、5%杜邦普尊进行喷施防治。

4.生物防治

利用并保护捕食螨、寄生蜂、七星瓢虫等天敌,选择对天敌杀伤力低的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

五、收获及储藏

在收获前3~7天割去地上部茎叶。收获时,应避免损伤薯块,收获的块茎及时运回,避免在烈日下曝晒和低温冻害。

薯块采收后,需要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进行储藏。储藏期间,需经常检查、翻动,及时将烂薯、坏薯捡出。

(河南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伟)

猜你喜欢

薯块种薯中耕
油菜如何中耕培土防冻
美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及认证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给马铃薯催壮芽可增产10%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