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闻

2017-02-08

农村经营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支农经营权宅基地

要闻

·新政·

中办国办出台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意见提出,发挥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引导作用,包括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多路径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多模式完善利益分享机制以及多形式提高发展质量;建立健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政策体系,包括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金融信贷服务、扩大保险支持范围、鼓励拓展营销市场、支持人才培养引进等。意见还要求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鼓励各地采取安排专兼职人员、招收大学生“村官”等多种途径,充实基层经营管理工作力量。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公开征求意见

5月23日,国土资源部在其官网公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及起草说明,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正案是《土地管理法》继1988年第一次修正、1998年全面修订和2004年第二次修正之后的第四次修改。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对现行法中的36个条文作了修正,修正后仍为8章86条。 修正案针对当前土地征收制度不完善,因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突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能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宅基地用益物权尚未得到完整的落实;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土地资源要素利用效率仍然较为低下等实际问题,对现行法进行修改。

农业信贷担保财政支持政策明确

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近日印发《关于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明确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的财政支持政策包括统筹安排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担保费用补助政策、实施担保业务奖补政策、落实现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通知指出,各省要准确把握农业信贷担保的政策性定位,确保农业信贷担保贴农、为农、惠农,不脱农。省级农担公司政策性业务实行“双控”标准,即控制业务范围、控制担保额度,并加强政策外业务规模管控。

农业部开展2017年度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

农业部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开展2017年度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的通知》。《通知》提出,2017年农业部继续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重点支持农业保险、农业投融资模式创新等方面。农业保险支农模式创新主要包括收入保险、指数保险、“保险+期货”、保险资金支农融资、农业风险区划及应用等;农业投融资模式创新主要包括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支持模式创新;农业部门参与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运营、考核的业务模式创新;农业互联网金融、投贷结合、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大型农机具和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融资等农业信贷产品和模式创新等。

农业部、农发行合力推动政策性金融

近日,农业部和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合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通知》,合力支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推进农村改革和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等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年度双方合作落地项目融资额度不低于500亿元。

中国人保增加200亿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

中国保监会近日批复同意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扩大支农支小融资业务试点规模,在试点初期50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200亿元。截至2016年末,中国人保支农支小融资已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客户5.6万户,平均单笔融资规模6.3万元。

三部委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

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17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了今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发展目标,即2017年要在全国培育一批能够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的示范县,示范地区电商服务站点行政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覆盖率均达到50%左右,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0%,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0%,电商培训人数3000人次以上。

·声音·

我国农业正处于艰难的转型阶段。这不仅包括从粗放、透支到集约、永续的资源利用方式转型,从“家家包地、户户种田”到经营权流转、适度规模的经营方式转型,而且包括从增产导向到竞争力导向的农业支持政策转型。加快构建竞争力导向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部长叶兴庆近日撰文《促进我国农业支持政策转型的总体思路——从增产导向到竞争力导向》指出。

按照中央文件,土地经营权是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的一种权利,对其属性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将其看作是从承包经营权这个用益物权之上设置的另一个用益物权;另一种是将其看作是一种合同权利,即债权。土地经营权如果是一种用益物权,则应该进行颁证确权,经营权也就可以流转抵押,从而释放土地价值。如果是一种债权,则只需由承包者与经营者之间签订合同加以规范。但如此的话,经营权就难以用于抵押贷款,因为很少有银行会愿意对一份合同进行抵押贷款。这背后实际上就反映了到底赋予农民多大的财产权利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政策与制度研究中心主任叶剑平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当前各地正在进行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绝大多数试点的重点就是试图赋予宅基地更大权能,以让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这显然没有可能,原因有两个。一是只要政策不允许农民失去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抵押担保就不可能真正推进,因为抵押担保必须要以能够处分宅基地为前提,而这个处分的基础就是农户失去宅基地使用权。二是即使经营宅基地可以获得收益,有获得这个收益机会的最多也只是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少数沿海发达地区农村,这部分村庄,农民人口比较少,占用宅基地也比较少。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撰文《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上观点。

·数字·

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 增长1.5%

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比上年增加424万人,增长1.5%,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本地农民工11237万人,比上年增加374万人,增长3.4%;外出农民工16934万人,比上年增加50万人,增长0.3%。

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较上年增长3.3%

4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经济蓝皮书春季号:2017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发布会在京举行。蓝皮书指出,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仍然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态势,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3671亿元,较上年增长3.3%,增速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仅回落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到8.6%,比上年减少0.2个百分点,比2010年减少0.9个百分点。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销售认证农产品的平均金额为13.79万元

近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三期)报告》发布。调查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其销售认证农产品的平均金额为13.79万元,根据《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2015)》的统计,我国拥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的总数量共计473.94万家,可以推算出现阶段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销售的“三品”认证农产品总额为6535.63亿元,销售额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

猜你喜欢

支农经营权宅基地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经营权研究
乡村振兴亟待支农精神的回归——当代农村籍大学生的“自我救赎”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民法典物权编应如何完善土地经营权?
关于宅基地的几点法律常识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财政支农资金相关问题研究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