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丰大黄村“魔术+”引发的社区嬗变

2017-02-07刘建军

农村.农业.农民 2017年20期
关键词:演艺魔术社区

刘建军

宝丰大黄村“魔术+”引发的社区嬗变

刘建军

近年来,河南省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以“魔术+”统领社区全面发展,实现了从少数能人先富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从相对单一的文化演艺到多元产业融合,从原始粗放生产到瞄准市场精细化包装,从产业发展到村镇建设、社会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在精准扶贫、决胜全面小康的大背景下,大黄村利用比较优势走产业脱贫之路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大黄村 “魔术+” 社区嬗变

做强农村“两委”班子领头雁建设

加强交流沟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2009年,大黄村支部换届选举前,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村里事没人管,群众怨言大,换了几届班子工作仍没有起色。换届后,以马豹子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意识到了村里“穷因乱、乱因领导班子软弱涣散”的问题,把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作为突破口。马豹子有着丰富的市场经营和团队带领能力,他与每名班子成员谈心谈话,讲明形势,陈述利害,化解积怨,增进了团结,凝聚了合力。

夯实组织基础,优化结构、提升素能。在换届过程中,村支部积极吸收几名文化知识较高、经营能力突出、带领群众致富愿望强烈的中年企业家进入班子,实现了成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优化,并着力发展培育了一批青年党员,为后续班子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

厘清发展思路,坚持优势、转型发展。近10年来,大黄村“两委”树立了“强服务、树品牌、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强服务”主要是整治村容村貌、完善商业配套设施和提高村“两委”服务能力;“树品牌”就是做优做强“全国魔术之乡、中部地区重要的小商品批发集散地和全国农村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三大品牌,形成响当当的知名度和信誉品牌,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兴产业”就是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优势商贸产业发展和培育生态农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

以“魔术+”引领转型发展的经验做法

大黄村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县十强,先后获得市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并被河南省民政厅确定为社会化养老示范村。省、市领导多次到大黄村调研指导,对社区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魔术特色作魂,精心塑造地域品牌。宝丰县魔术文化源远流长,2006年9月被中国杂协命名为“中国魔术之乡”。目前,宝丰县民间演艺团体1400多家,从业人员5.5万人,占全国民间演艺界的半壁江山,年创演艺收入10.7亿元。其中,赵庄镇是宝丰县魔术最普及、艺人最集中的乡镇,有2/3的居民以魔术为生,大黄村是赵庄镇魔术文化发祥地。近10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应对魔术演艺市场的萎缩,大黄村不断更新发展思路,他们从“中国魔术之乡”的金字招牌着手,注重利用优秀传统手艺,强力推进魔术特色文化重点村建设,形成竞争新优势。

产业集聚成型,发展动力支撑强劲。近年来,大黄村围绕魔术演艺扩展产业范畴,依靠四通八达的演出网络和表演积聚的人气,做起了日用品代理销售,文化、商贸、旅游三产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2013年10月开建的魔术文化产业园占地263亩,由中原魔术演艺中心、中国金泰小商品集散批发园、大黄图书批发市场、幻达仓储物流园组成。园区近300家商户主要从事魔术演艺、小商品和相框制作、图书、床上用品等四大类商品批发销售,年创经济收入15.6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9年的6000余元增长到目前的3万余元。四大产业板块通过“前店后厂”模式,带动鲁山县、郏县、汝州市等周边县市13万余人就业,辐射带动周边3.7万辆面包车、2800辆流动舞辆车营运。

在“互联网+”春风的吹动下,赵庄镇以大黄村小商品批发集散地为依托,打造了赵庄镇第一街电子商务平台,大黄村不少商家开始在网上开店做批发,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了销路。2017年4月1日试运营以来,上线商家已达数十家,涵盖图书音像、家居家纺、奇石摆件、皮带腰饰、相框等多种商品,交易规模可观。

社区设施完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00年前后很长一段时间,大黄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两委”勉强维持局面,各项村公益事业难以开展。2009年8月,马豹子放弃了如火如荼的演艺事业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此后,大黄村以村庄土地整治和新居规划为引领,制订了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和全村经济发展规划,推动旧居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社区配套建设的老年人互助家园、爱心救助超市、留守儿童家园、孝心广场、文化大戏台等公共设施相继投入使用;社区金融、宾馆、洗浴、餐饮、住宿等客商服务配套齐全;现代化的社区小学教学楼、课桌凳和电脑,彻底改变了小学教学条件。

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治理井然有序。大黄村注重引导群众走出因邻里纠纷造成的历史旧账的无谓精力消耗,把精力放在发展经济、增收致富上。他们选准把传统魔术产业作为致富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结合点,通过魔术、武术、气功等传统文艺节目表演,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走出了一条“农民创办文化,文化造福农民”的创新之路,实现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目标。此外,村“两委”关爱孤寡老弱群体,每年举办“好媳妇”“孝敬老人”等活动,让“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梦想在这里成为现实。近10年来,大黄村村民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实现了零上访。

大黄村转型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必须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根本保证。大黄村成功腾飞的关键,在于大抓党建,大抓基层,“双强”村支部书记马豹子以开阔的思路和出众的胆识,带动社区“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很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生动诠释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深刻内涵。

做好比较优势,奠定起飞基础。大黄村因魔术演艺扬名,进而延伸扩展形成四大产业板块,其根魂在魔术演艺。一要加快成立中原魔术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挖掘魔术演艺资源,走文化产业公司化运营模式,开发“互联网+”演艺营销新市场,壮大魔术文化新业态。二要提高节目质量品位、演员素质层次,提高魔术演艺运作水平和产业延伸程度,注意做好魔术演艺人才的培训、交流和引进工作。三要加快完成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实现魔术演艺、图书市场、仓储物流、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娱乐、政务服务等功能的科学合理布局和产城融合。

推行民主管理,汇民智化民怨。大黄村党群服务中心在一楼大厅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将社区党建、计划生育、民政优抚、信访调解等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其中。通过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间等方法,让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事尽可能在这里得到受理和解决,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下一步,要在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民主,充分引导运用法治和村规民约实现治村,构建村委会与商户共生关系。

政府科学作为,助推村镇建设。在自下而上的创新过程中,上层主要做好方向把控,不宜过度干预具体事务。一是推动大黄村和赵庄镇中心社区相向对接发展,为当地大宗批发运输和人员流动提供便利,建成特色新市镇和平顶山市首家民俗文化、魔术风情小镇旅游村。二是高度重视销售代理商队伍发展,销售代理商为全村小商品批发销售提供物美价廉的源头活水,助力当地批发经销商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下一步要积极推进宝丰县农村互联网电商示范点建设,将业务范围从小商品进一步延伸到生态观光和魔术文化娱乐旅游。三是增强村集体财力,将部分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折价组建或入股当地公司,由个别村“两委”成员或村民大会表决推举的人员代理经营,集体资产经营所得由村委会用于公共事业需要。此外,争取赵庄镇政府支持,推动魔术演艺中心股份制改造,开发建设公共租用性质的沿街商铺,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村“两委”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财力支持。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猜你喜欢

演艺魔术社区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社区大作战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魔术学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吸管悬浮
庞大的魔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