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的出发点

2017-02-06沈中尧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事理颜回农夫

沈中尧

提供一定的文字材料并提出相应的写作要求,是当下材料作文设题的基本范式。与一般的直接设定文题的“标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都要比标题作文的审题、立意麻烦一些。因为标题作文以语词、短语或语句作为作文的题目,也就大致框定了构思立意的对象及范围,而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文字的篇幅可多可少,内涵的表述有深有浅,所以,写材料作文必须仔细阅读材料,再从中发掘出可以立意的要素。

由于比标题作文多了一个分析材料、提炼中心的步骤,而分析和提炼又必须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这就大大加重了材料作文偏离材料的风险。因此,准确地认知命题材料也就成为写好材料作文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总是从了解它的特征开始的,我们对材料作文命题之材料的认知,需要充分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命题材料类型化的认知。

除却偶尔以诗作或图画来作为命题的材料,当下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文字材料,基本上可分为事实型材料和事理型材料,即叙述型和论述型两大类。

事实型材料大多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可以是直接的社会生活场景的描绘,也可以是间接的虚拟故事境况的叙述,由于时、地、人、事、物都比较具体而明确,所以个案或案例的特点较为明显。譬如这样一则材料:农夫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农夫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四处寻找的农夫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

事理型材料则多为现成的具有某些哲学意味和一定代表性的判断、推论或辩说,叙述的成分非常之少。譬如这样一则材料:契诃夫在给弟弟米哈伊尔的信中写道:“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承认自己的渺小?在上帝面前,在智慧面前,在美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但不是在人群面前。在人群中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

相比之下,事实型材料,过程显露层面,形象大于思想,具有十分明显的“微言大义”的意味或趣味。像上述“农夫与羊”的故事,从材料的中心看,可以做“个体遗憾与集体完美”的思考;从农夫的角度看,可以做“整体一致与局部不一”的分析;从羊的角度看,也可以做“保持个性与显现价值”的推断。事理型材料,说法肯定、道理显明、逻辑性强。在看似表述决绝、勿容置疑的论说中,又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透露出辩证思考的意味。就像上述“契诃夫的说法”,可以引发出的辩证思考有:人为什么在上帝、智慧、美、大自然面前要承认自己渺小?我们为什么要在人群中意识(保持)自己的尊严?应当如何真正地承认这种渺小或意识到这样的尊严?有无不承认或无意识的情状?等等。

不同类型的命题材料会让作文的出发点各有变通,这是写好材料作文至为关键的一步。

其次是命题材料关联度的认知。

根据命题和考查的实际需要,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无论是事实型材料还是事理型材料,材料本身都既是相对完整的,又是可以分解的。整体性与筛选性并重的属性,决定了材料作文的命题材料具有丰富的关联度。

一是命题材料自身内在的关联。如果命题材料是叙述性的,往往具有清晰的动态过程,对象与事况、经过与结果之间一定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

譬如这样一则命题材料: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可是龙门太高,只能望而兴叹。于是祈求佛祖降低龙门高度。佛祖被感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其中,鲤鱼、龙门、佛祖之间所存在的联系或关系都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命题材料是论述性的,往往具有明晰的论说中心或对象,判断或论说的内在关联体现在“同中有异”的表述之中,即对同一问题(对象)的论断存在相对相反的方面。

譬如2016江苏语文高考作文的命题材料: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针对“话长、话短”给出了完全相悖的两种说法,有与无、长与短也就各有其内在的联系和关系。

认知这种内含的关联,有助于选择作文的切入点以及行文的关照面。

二是命题材料存在外向的关联。命题材料所有的述说或论说,无论是具象的事件还是抽象的道理,都不可能特立独行超然于世外。材料自身的意思、意趣、意味,只要稍加联想与分析,就或多或少或远或近或实或虚,都能与材料之外的不同方面挂上号,包括个体与群体、由来与发展、物质与精神、道理与实际、自然与社会等等。就拿前述“鲤鱼跳龙门”来说,由于命题材料采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所以,鲤鱼前后的反应、龙门高低的变化、佛祖态度的影响,无一不可直接外化到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诸如目标追求、标准设定、责任监管等。即使那些高屋建瓴的论断性话语,其前后左右、表里彼此,也同样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外在的联系。譬如这样一则命题材料: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这是古人关于“难与易”对应变化的论断,在简洁明了的结论之外,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甚至纷繁芜杂的或同向或反向的实情实况。

认知这种外向的关联,有助于激活作文的思维力以及表达的深切度。

再就是命题材料指向性的认知。

所谓命题材料的指向性,强调的就是作文的表述不能脱离命题材料的意义和范围,但限制中也有相应的开放性。

要懂得命题材料规定写什么和可以写什么的显现特点,认知指向直接且辩证的材料与指向间接且多元的不同之处。试比较以下两则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材料二: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七天都没有尝过米饭,白天在睡觉。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看见。不一会,饭熟了,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孔子站起来说:“刚才梦见了祖先,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不行。刚才有煤灰掉到锅中,扔掉(把被煤灰弄脏的)饭食是不吉利的,所以我就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所相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人所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能够依靠的时候。”

不难看出:材料一明确规定了所写必须是“青春”以及“朽或不朽”,可以只写“青春朽”或者“青春不朽”,也可以兼谈两个方面,但不能只讲青春如何如何而只字不提朽不朽的问题;材料二的叙述中,人有两位,事分几步,写什么,从人这方面看,侧重点应当落在孔子身上,就事情来谈,材料至少可以有三到五个层面的解读,包括想法、做法,其中又有态度、眼观等,最终又会聚焦于事情末了孔子的叹息之上。前一则就属于指向直接且辩证的材料,后一则材料的指向就较为间接且具有可以多方面思考的空间。

无论是应当写什么的指向还是可以写什么的取向,命题材料都是作文之“本”,只是事实型材料可供提取或选择的向量,要远远多于事理型材料。认知命题材料指向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严防作文跑题,因为不管写什么,不管通篇还是片段,哪怕只是一个概念或者语句,只要命题材料中找不到依据或联系,就属偏题。不符合题意即完全跳脱命题材料所指定的范围以及所蕴含的意义,怎么写都是白搭。

猜你喜欢

事理颜回农夫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农夫和蛇
农夫和蛇
颜回之乐
一语中的
颜回之乐
回归自然做个城市农夫
回归自然做个城市农夫
微精事理 宏揽全局──《战时美国的欧洲战略》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