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阅读指津

2017-02-06时鹏寿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梁衡状物写景

时鹏寿

梁衡的作品是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最多的,他的《晋祠》《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篇章通过教材而广为人知,他的不少作品还不断被各种语文试卷选作现代文阅读的语料。因此,对梁衡其人其文,我们并不陌生。

《吴县四柏》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丁玲说:“散文可以偏重于写风景,但必须有思想。”郁达夫说:“写到了风花雪月,也总要点出人与人的关系,或人与社会的关系,以抒怀抱;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莫言说:“在描写物体或者事物时,一定要写出自己对这个物体或者事物的独特的感受。”不难看出,阅读写景状物散文时,在看到风景的时候,还要看到“思想”、“人情”以及作者“独特的感受”。按照梁衡的散文观,感受山水风物之美,就是感受文本里的描写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梁衡的《吴县四柏》,着墨于树,着眼于人,着意于理。“清”“奇”“古”“怪”这四棵近两千年历史的古老的柏树形态各异,让人从中看到了李清照、包公,贾谊,周公旦、魏征、伯夷、叔齐,郑板桥在内的“扬州八怪”之类的古人,它们还是“哲理、思想与品质的含蓄表现”。这是梁衡的独家的发现、“独特的感受”,我们要循着他的文脉,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抑或争鸣。总而言之,要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

如果从命题的角度来打量这篇散文,确实有不少命题点。

比如,开篇从典故落笔,出于怎样的考虑?这是对文章结构的考查。这几棵树端的不同寻常,居然都有名字,还是乾隆皇帝御赐的;背后藏着大司马,还是东汉时期的。联系全篇,不难看出其用意所在:表现其历史悠久;彰显其出身不俗;浓化了作品的文化气象。

再如,文章里有一些“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值得我们咂摸。“这树竟各修炼成四种神态”里的“修炼”让人耳目一新:树竟然也会“修炼”?写“奇”柏时,作者说:“你初看她确是很怪的,但再细想,确又有可循的理。”这里到底说的是什么“理”呢?作者说:“要是文学家,他一定可以从中悟到一些创作的规律……”你能说说“创作的规律”是什么吗?其实,在总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再细味上下文,我们还是可以做出自己的阅读结论的。这里的“修炼”其实就是“顽强地生长”。这里的“理”说的是“世间的事物常常轮回转生,相反相成地共存着”。而所谓的文学创作的规律,其要义不外乎写出自己的个性、风格,有如吴县四柏之“神志迥异”。我们解答此类试题时,可能会拘泥于原有的知识积累,从而生搬硬套;其实应该认真地研读上下文,弄清有关词语、概念的语境意义。

又如,最后一节的这段话:“你看她们那清、奇、古、怪的神态,那深扎根而挺其身的功力,那抗雷电而不屈的雄姿,那迎风雨而昂首的笑容,那虽留一皮亦要支撑的毅力,那身将朽还不忘遗泽后代的气度,这不都是哲理、思想与品质的含蓄表现吗?”也很值得从表达特色的角度赏析。一般的学生可能会注意到“辞格的运用”层面,诸如排比、比拟,也许会忽略了反问;可能会有不少学生疏忽了“句式的选用”,即使虑及句式,考虑到“整散句”的层面也不一定会注意到“长短句”;更有可能的是,完全不从“词语的锤炼”层面考量其中的文言色彩的语汇的运用。比较完整的结论如次:(1)从“辞格的运用”看,作者运用了排比、比拟、反问多种修辞格;(2)从“句式的选用”看,作者选用了整句(排比句),多用短句;(3)从“词语的锤炼”看,作者采用了一些文言语汇,如“挺其身”“虽留一皮亦要支撑”“遗泽后代”等;(4)形象生动表现了四柏的神态和品性,表达了“我”对四柏的赞美之情。

还有,全篇对四柏的描写很有个性色彩。一般的作者写景状物多着眼于景物本身的特征,可能也会融入自己的观感,但是梁衡出手不俗,愣是以多变的笔法,奇崛的想象让读者耳目一新,回味久长。譬如他写树总是以人作比,而又很少雷同,写“清”柏是以情写形,写“奇”柏是以理写形,写“古”柏是以形比形,写“怪”柏是以形传形,又多收之于人;最后一节更以奇思妙想而出人意表,竟然用名著比树,从《唐诗》、《聊斋》、《山海经》、《西游记》中分别看出清、奇、古、怪来,虽匪夷所思,却又似乎不无道理。还从政治家的视角,引发人们联想到清正的包公,奇才贾谊,古朴的伯夷、叔齐,怪怪的“扬州八怪”。这些,让人对梁衡的如椽大笔有了具象化的认识。

品读这样的文章,对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升,对解题能力的提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欢

梁衡状物写景
写状物作文,如何观察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如何写好状物类文章
著名新闻人、作家梁衡
状物篇:写一种植物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