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太113

2017-02-05任永康牛瑜琦王长彪赵兴华刘江韩斌董艳辉李亚莉逯成芳唐朝晖

麦类作物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山西太原作物科学冬麦区

任永康,,牛瑜琦,王长彪,赵兴华,刘江,韩斌,董艳辉,李亚莉,逯成芳,唐朝晖,

(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 2.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31)

丰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太113

任永康1,2,1,2,牛瑜琦1,2,王长彪2,3,赵兴华2,3,刘江2,3,韩斌2,3,董艳辉2,3,李亚莉2,3,逯成芳1,2,唐朝晖1,

(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 2.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31;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31)

太113 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共同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其母本为晋麦 66,父本为保丰104。该品种于2016 年12 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6006。

1 特征特性

太113 为强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芽鞘绿色,生长健壮。株型紧凑,叶片绿色、无蜡质。株高80 cm,穗长8.5 cm。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籽粒椭圆形,红粒,硬质。每公顷成穗数为600 万,穗粒数30 粒,千粒重45 g。茎秆弹性好,抗倒性较强,抗寒性较好,抗旱性中等,抗青干强。中后期长相清秀,灌浆快,成熟落黄好。在太原地区正常播种情况下,比对照品种中麦175( 下同) 晚熟1 d。

2 产量表现

2013-2014 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171.5 kg·hm-2,比对照增产7.1%; 5 个试验点中4 点增产。2014-2015 年度继续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914.0 kg·hm-2,比对照增产6.1%; 7 个试验点有6 点增产。两年平均产量为7 542.8 kg·hm-2,比对照增产6.6%,增产点率83.3%。2015-2016 年度参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 6 个试验点均增产,平均产量为7 441.5 kg·hm-2,比对照增产6.1%。

3 抗性病

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菌鉴定,2013 -2014 年度该品种高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抗-轻感白粉病; 2014 -2015 年度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中感。

4 品质表现

2015 -2016 年度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容重 796 g·L-1,粗蛋白含量14.42%,湿面筋含量 30.1%,吸水量60.6 mL·100 g-1,面团形成时间 2.4 min,稳定时间1.3 min,弱化度182 F.U,粉质质量指数33 mm,评价值为34。面筋强度中等,适宜制作大众食用的面条和馒头。

5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适合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和我国北部冬麦区水地种植。

(1) 精耕细耙,培肥土壤,精量匀播,创造优质群体。

(2) 适宜播种期为9 月25 日-10 月5 日,适宜播种量225 kg·hm-2。

(3) 优化投肥结构,重施底肥,施好追肥

(4) 科学灌溉,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浇好越冬水、起身水、孕穗水和灌浆水,做好病虫害防治。

(5) 适时收获。

时间:2017-10-11

网络出版地址:http: //kns.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171011.1704.036.html

2017-08-1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 2017YFD0101002)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特色农业技术攻关项目( YGG17124)

E-mail: rykpp@163.com

唐朝晖( E-mail: tzhhui126@126.com)

猜你喜欢

山西太原作物科学冬麦区
建设空间科学 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山西太原举行
研究生作物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 及其聚类分析*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小麦栽培的特点及不同冬麦区存在的问题
山西太原北汉太惠妃墓发掘简报
中美作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对比观察
中英(山西)PPP项目国际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
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不同追氮时期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