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蓝莓栽培技术进展

2017-02-05刘向蕾朱友银

现代园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蓝莓栽培品种

刘向蕾 朱友银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我国蓝莓栽培技术进展

刘向蕾 朱友银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简要介绍了近些年我国蓝莓发展情况及栽培技术进展,包括栽培形式,苗木繁育,园地的选择与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蓝莓;栽培;管理;技术

1 蓝莓的特性及种类

蓝莓为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0个种。大多数为灌木,也有少数为小乔木,在国内国外的分布比较广泛,寒带、温带及热带、亚热带的山区均有,国外主要分布在北美洲、苏格兰和俄罗斯,我国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区、大小兴安岭以及西南山区,长江流域有少量分布。目前我国范围内种植的蓝莓品种有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矮丛蓝莓以及兔眼蓝莓等。不同品种的蓝莓对生长条件要求不相同,因此种植者应根据种植地的气候、地理等条件选择相应的品种。高丛蓝莓主要包括南高丛蓝莓和北高丛蓝莓2种,其中南高丛蓝莓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中生长较好,适于黄河以南的地区进行种植,如华南、华东等地区;北高丛蓝莓在寒冷天气中生长良好,抗寒能力较强,适用于我国北方沿海湿润的地区种植。半高丛蓝莓主要是由矮丛蓝莓和高丛蓝莓杂交获得的,该品种的蓝莓株型较矮,高度一般为50~l00cm,果实大、品质好、抗寒能力强,适用于我国北方寒冷地方种植。矮丛蓝莓的株型较矮,高度在30~50cm,抗寒能力极强,目前广泛种植于我国东北高寒山区,产量较高。兔眼蓝莓的植株的高度可达3m,寿命较长,对湿热和干旱都有较好的抗性[3]。所有蓝莓品种都喜光,在排水好,并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pH值4.2~5.2)中生长良好[1]。蓝莓品种不仅在树高上存在差异,在抗寒性、耐热性、成熟期、果实产量与品质、对土壤pH值的适应性等方面往往有较大差异。蓝莓具有低糖、低脂肪和强抗氧化能力等特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荐的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24]。

2 我国蓝莓栽培现状

2.1 栽培品种的地域性

我国对蓝莓资源的利用及引种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东北地区以野生越橘资源的利用和抗寒蓝莓品种的引种繁育栽培为主,华东地区着重引种美国东南部和南部的蓝莓品种[2]。

我国温带地区栽培的蓝莓品种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主要包括日出,都客,喜来,蓝丰,伯克利,艾利特,左治亚宝石等[23]。20世纪80年代以来,吉林农业大学、南京植物研究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单位先后从国外引进蓝莓品种100多个,并从中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良种。刘克宁等[12]在山东烟台地区通过综合分析17个引进品种的农艺性状、果实品质等指标,筛选了适合烟台地区栽植的优良品种;杨维等[13]对引种到昆明地区的蓝莓品种夏普蓝、戴安娜、北极星、康维、园蓝和顶峰的生长表现、开花结实表现、坐果率以及果实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查与观测,认为6个品种蓝莓均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适合作为绿化观赏树种栽培,而作为果树栽培则选择顶峰更合适;李永孟等[14]以定植于浙江农林大学的10个蓝莓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各品种的存活率、树体性状进行测定,综合评价各品种适应性。

目前国内主栽品种有高丛蓝莓,株高2m左右,可抵抗-25~-30℃的低温,适合我国长江流域栽培;半高丛蓝莓,株高1.0~1.2m,可抵抗-35~-38℃的低温,适合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栽培,矮丛蓝莓,株高0.5m,可抵抗-40℃以上的低温,适合寒带栽培[4]。我国的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北京等十几个省市和地区均有人工栽培总面积达1.2万hm2[5]。我国由于气候条件南北差异很大,北部的杭州一带与武汉地区相似,北部可发展兔眼蓝莓和南方高丛蓝莓,并选择试种适宜的北方高丛蓝莓品种。南部的温州、福州一带须注意品种休眠期低温要求问题,可根据各地自然条件选择试种适宜的南方高丛蓝莓或兔眼蓝莓品种[6]。

2.2 栽培形式

蓝莓的栽培可以采用温室栽培或露地栽培,在一些国家也出现了“空中花园”这种新型栽培模式[15]。相比之下日光温室栽培蓝莓比露地栽培可提高产量、果实品质及经济收入[18]。蓝莓因其保健价值高,经济效益显著,还有些种植者充分利用城市大量闲置屋顶来种植蓝莓,种植方式可分为标准化种植、景观化种植、温室种植和组合种植。

2.3 苗木繁育

国内很多研究机构,已建立了较成熟的组织培养和扦插繁殖等蓝莓苗木繁育技术。吉林农业大学采用组培脱毒技术对所选优良品种快速扩繁。2000年扩繁优质苗木已达30万株,目前具有100万株的生产能力[16]。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单位,已成功建立了蓝莓组培快繁技术,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蓝莓扦插和种子繁殖技术体系。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可采用硬枝扦插,兔眼蓝莓、矮丛蓝莓和高丛蓝莓中硬枝扦插生根困难的品种可以采用绿枝扦插。一般于花芽分化前剪取嫩枝,在新梢第1次伸长生长停止到第2次生长开始期间采集比较适宜。嫩枝扦插成活率高低的关键是扦插后的水分管理,扦插后进行适当遮光(遮当率达60%左右)可明显提高发根率[17]。

2.4 园地的选择与定植

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认为蓝莓的园地应选择土壤pH值在4.2~5.2,最适宜的pH值应在4.5~4.8,有机质含量为8%~12%,且保证土壤疏松、通气性好,排水良好、交通方便。春、夏、秋每季可翻耕2次,每次都在杂草出土后5~10d翻耕,既能清除杂草,又能熟化土壤,一举两得[5]。

如果土壤的pH值过高,将会影响蓝莓对铁、镁等元素的吸收,容易引起失绿症,可使用酸性草炭土或硫磺粉进行调整土壤的pH值。调酸的材料大多数研究都认为硫磺粉是较好材料,其调酸速度快且效果维持时间长[2]。早期也有研究人员采用硫酸铝来调整pH值,但用量是硫粉的6倍[8]。土壤pH值过低(<3.2)又容易导致叶片枯黄或枯萎,当然不同的蓝莓品种其pH值适宜范围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品种如何,在酸性土壤中均能生长良好[21]。此外,土壤中各种有机成分的含量也是影响蓝莓种植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为了保持土壤中各种有机成分的平衡,可以通过向土壤中增加河沙、锯末、草炭、烂树皮等物质[11]。

定植时间一般以早春萌动前最安全,冬季相对比较湿润的地区也可选择在秋、冬季定植,高温时间持续时间较长的南方地区,定植时间一般可在12~3月初,可以适当避开高温,当然具体的定植时间可以根据每年的具体气象条件进行调整[22]。

定植时,如果在土壤粘性大的地块,定植穴可放入苔藓,松针、木屑、稻壳等腐熟有机物。基质所用的苔藓和松针一定要在事先吸取充足的水分。把定植穴内各种填充物和原土混拌均匀,之后把蓝莓苗放到定植穴内,培土定植,踏实表土,并做好树盘。栽后要浇透定根水[7]。定植完后,埋好回填物,浇透水即可。为防止干旱影响苗木发育而死亡,蓝莓栽培地应配备喷灌或滴灌设备[10]。

2.5 田间管理

2.5.1 土壤管理。蓝莓整个生长季一般中耕4~5次,深度5cm左右,行间可施用除草剂(百草枯)控制杂草。垄面覆盖松针、粉碎的作物秸秆、锯木屑、稻壳等有机物,厚度10cm左右,以此保湿防杂草。雨季时为防止积水沤根,需将有机物扒到垄的两边,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18]。

2.5.2 水分管理。蓝莓对水分的需求相对其它果树较小,所以应该选择排水性好的土壤,如果土壤中水分含量较高,应注意及时排水。蓝莓的根属于须根系,其根系较为发达,且主要分布在5~20cm的土层内,因此其抗旱能力相对较差,应加强水分管理。如果土壤中水分含量较少,要及时灌溉,但也不能浇灌过量,保证蓝莓正常生长即可。对于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地方,可以安装节水灌溉设施,保证充足的水分,提高蓝莓产量和品质[20]。梁玉本[9]认为蓝莓灌水需要注意水源和水质,深井水一般pH值偏高,且钠和钙含量高,长期使用会影响蓝莓的生长和产量。

2.5.3 施肥管理。蓝莓对肥料的需求水平相对较低,在土壤较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情况下一般不施肥或少施肥,或根据土壤分析及叶片分析结果追施所缺少的某些元素。许瀛之[3]的研究表明,由于蓝莓对肥料较为敏感,如果施肥过多会因土壤中盐基浓度过高而伤害其根系,出现植株死亡。一些研究表明,蓝莓一般在春季施足有机肥,夏季采果后补充一些化肥即可,追肥则以磷酸二铵和硫酸铵为主。

肖敏等人[18]还指出,蓝莓属忌氯植物,不能施用含氯的肥料。雷永庆等人[4]认为,初果期只需施少量的氮肥,切忌施硝态氮肥;土壤pH值5.0以下时,用尿素较好。可用硫酸钾作钾肥,忌施氯化钾,盛果期后可施农家肥。

2.6 病虫害防治

多方面研究表明,蓝莓的虫害主要有金龟子、蚜虫,咖啡豹蠹蛾、樟泥色天牛、蝽象、蜡蝉等,在害虫发生期,可以采用杀虫灯、糖醋液、粘虫板等诱杀成虫[18]。一般咖啡豹蠹蛾和樟泥色天牛的幼虫都在被害枝干中,将其剪下成小捆立于果园边,以利幼虫的寄生蜂等寄生天敌羽化飞出,但必须在4月底成虫羽化前烧毁[4]。另外,需要在园内设置稻草人或防鸟网,以防止鸟类危害。

蓝莓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叶斑病、白粉病、霜霉病、僵果病及茎干腐烂病。蓝莓不同种类和品种对病害的抗性有明显差异。高丛蓝莓的抗性明显低于兔眼蓝莓[19]。

3 蓝莓的研究展望

经过多年的种植研究,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种植技术,蓝莓生产前景广阔,种植面积仍会持续增长,但是随着现代化的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从新问题中提出市场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培育出土壤pH值适用范围宽广、生长势较为强健适合我国多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促进蓝莓种植技术的提高,增加蓝莓的市场供应。

我国对蓝莓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对于蓝莓多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蓝莓繁殖所采用的组培和扦插方法,蓝莓中花青素的提取、纯化以及利用,蓝莓采后贮藏与加工技术,蓝莓的病虫害防御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进一步的深入试验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必定能取得更长远的进步。

1 商晓芳.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

2 马艳萍,郭才,徐呈祥.蓝莓的功能、用途及有机栽培研究进展[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9(25)

3 许瀛之.蓝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5(18)

4 雷永庆,惠胜敏,王炳荣.蓝莓丰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6(5)

5 刘炳仁.蓝莓高效栽培技术[J].烟台果树,2013(2)

6 申岩.蓝莓露地栽培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9(3)

7 郑艳.周延辉.邵泽军.蓝莓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栽培技术,2016(9)

8 李亚东.蓝莓实用栽培技术[J].农业新技术,2004(2)

9 梁玉本.蓝莓栽培技术[J].果树,2007(2)

10 周鹤.蓝莓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2014(4)

11 唐黎标.蓝莓栽培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2016(5)

12 刘克宁,李公存,顾海燕.蓝莓核心种质资源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1(1)

13 杨维,王蜀,石卓功,等.云南引种蓝莓生长开花结实特性调查[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6)

14 李永孟,周振宇,臧运祥.若干蓝莓品种适应性模糊综合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2(1)

15 王艳,许先升.城市空中农场种植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13)

16 刘树英,张志东,吴林.兔眼越橘芽增值诱导培养基及激素的筛选[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1)

17 张慧琴,谢呜,粱英龙.我国蓝莓研发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潜在优势[J].浙江农业科学,2009(3)

18 肖敏,马强.蓝莓的日光温室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2015(4)

19 王业胜,我国南方地区蓝莓栽培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5(6)

20 司丽.蓝莓应用价值及辽西地区蓝莓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3(5)

21 李亚东,陈伟,张志东,等.土壤pH值对越橘幼苗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4(3)

22 裴嘉博,郗笃隽,张琛,等.杭州市蓝莓栽培技术要点[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6(2)

23 刘庆忠,魏海蓉,张力思,等.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烟台果树,2009(2)

24 王健.蓝莓的栽培培养和繁殖[J].农林科学技术,2016(8)

(责任编辑 禾初)

Development of Blueberr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China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blueberry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and the progress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including cultivation forms,seedling breeding,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garden,field management,pest control,etc.

blueberry;cultivation;management;technology

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15C32129);金华市科技局农业类重点项目(2013-2-002)

刘向蕾(1980-),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

朱友银(1980-),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果树生理与栽培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蓝莓栽培品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蓝莓建园技术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品种选育彩版
蓝莓采后立即追肥 谨防黄刺蛾介壳虫
自然栽培的味道
西海岸的蓝莓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