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初探

2017-02-04田燕飞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语言交际课程资源课堂气氛

田燕飞

摘 要:变语文自我的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资源,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时光。于漪老师如是说。语文只有紧密联系生活才会变得有生命力。所以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将语文教学与现实密切联系,使语文教学变得大众化、生活化。

关键词:课程资源;生活;语言交际;课堂气氛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涵盖面非常广,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都属于其范畴,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美国教育家华特很早就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现实生活中只要留意,便会处处有语文。我们应将学生的课内学习扩展到我们的生活中,学习语文单单停留在课堂的课文学习上是行不

通的。

一、堪忧的现状

不少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把课上好,把教材教完,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所有的教学任务。教师一味地想着完成教参规定的教学目标,而不去想着把这些教学内容怎样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怎样才能真正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很多学生也以为学语文就是上课听讲,然后概括段落大意,接着归纳中心思想,然后把老师要求画的重点词句作上记号,把老师要求记忆的内容背下来,课后再做一下试题,与老师核对一下答案,考试时再加班加点背一背。脱离生活的学习方法,使原本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背离了现实生活世界,使本可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机械;学生看不到学习与他们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看不到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学科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就只停留在狭小的教材范围内,语文与生活成了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这些现状使我们意识到语文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从根本上确立了语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的主导思想

语文,因为与生俱来的特性,导致了它与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导致了它具备自己学科特有的人格塑造的社会意义。不管出于什么动机,把社会与语文当成两平行线,不仅会把学生变得毫无个性,更会把教师和学生逼入一条死胡同。语文学科的社会性是指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语文学习应该是广泛而长期地扎根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广泛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的方向可延伸至生活的各个领域。教材以外的生活,更是学习语文的海阔天空。尽收眼底的风景是学习语文知识,信手拈来的书报是学习语文知识,甚至休闲玩乐中也包罗着各种语文知识。

2.语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是由其工具性、人文性决定的

语文是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它天然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要求学生要具备较高的语文学习素养。这既对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有利,又对熏染教学氛围,陶冶学生情感有利,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育专家王尚文教授曾说,学习读写听说的过程就是语言感悟生成的过程。确实,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言语中生命、意志的体验生成的责任,我们还担负着让学生学会把言语转化为心灵需求的使命。

三、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探索无穷尽,知识无边际,学法无常态,快乐无止境。如何让学生放下书包,在轻松愉悦中学好语文呢?

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学习语文,我主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教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既能增加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又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比如,有一堂课学生学习了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大家不知不觉对秋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是当时是九月份,天气比较炎热。幸运的是刚刚国庆假期归来,意外的变天了,大家都兴奋不已,有了表达的欲望。在我的引导下,一篇短小的练笔《秋》就生成了。每个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眼中的秋花秋草,不管文字怎样,都十分真实,不做作,就连平时最不喜欢写作的学生也动了笔,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大家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有时我也建议学生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去融入广阔的天地。比如去集市观察人来人往,去公交站台感受那种焦急等待的心情,甚至去滨湖公园吹一吹自然的风,找一找秋的踪影,寻一寻秋的味道……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追求豪华高档的场所,一花一世界就很值得回味,带着学生体验社会,和他们一起发现大自然的神奇,感悟社会的人情百态。有了这些经历,学生自然就会有创作的欲望,于是他们就会尝试着说、尝试着写,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1)在社会生活、语言交际中学习语文

新课标指出,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能根据交往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地答对,注意表达的效果。参加演讲与辩论赛,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根据这个要求,实践中我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语言交流时要注意正确使用文明语言,并留心倾听别人的言语,当然得有一个准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一些美的语句,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只要认真去做,也能创造不少佳句。学生刚开始创作,可能水平不会很高。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创作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和同学交往,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加强语言交际,规范口语表达,进而加强书面表达的准确性。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社会是学习语文的沃土。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生活中的教材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如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走上街头看店名,“真优美”“点滴大”“万利隆”“金罗莎”“大润发”“步步高”等,这些店名都蕴涵着美好的含义,作为消费群体的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去理解、去品味,然后选择购买。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也会增强。再如,让他们去读广告牌,找找错别字;去公共场所,看看公益广告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积累了语文基础知识,还学会了观察生活,开阔视野,学生写文章时自然有话写,写作水平也就水涨船

高了。

(3)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学习语文

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教师用得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教学。声音、色彩、线条等,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它们都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这说明通过电视、网络、电影、歌曲等我们同样能进行语文的学习。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林冲的性格完成了绝妙的转变,这一章中的雪景描写也历来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环境描写极为简洁而又成功的一个范本。在对林冲的集中描写中,涉及雪景的环境描写极其简略,作者前后几次写到了雪,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当时电影院正在热播影片《十面埋伏》,这部影片中也有对雪景的展现,而且拍得很唯美。当时我就把这个部分剪切下来放给学生看,我要求学生在观看影视之后写观后感时不但要记故事梗概,还要记好台词语言,并尽量用自己的风格、语言来评述影片中的雪景。由于之前分析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雪景描写,再加上影片强烈的视觉效果,很多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都积极地参与进来。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夕阳西下的傍晚,转眼莫名其妙的漫天飞雪,剩下两个为情所伤的男人拿刀互砍。雪的白与血的红,风雪的寒与刀锋的冷,外冷而体内热血沸腾,昏死的女人躺在雪原中央……”这位同学平时最不喜欢写作文,但看了影片后写出了这样的好句子,我都为之惊叹。

当然,学习语文的渠道很多,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语文只有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才能有生命力。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借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生活并磨砺人生。

参考文献:

[1]赵福祺,李菀.语文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

[2]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语言交际课程资源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播音主持的语言交际及情感表达探析
如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灵活运用影视材料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英语的语调功能浅析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