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介入视阈下的海南茶艺翻译研究

2017-02-04符长青

福建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茶艺译者海南

符长青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海南文昌571321)

文化介入视阈下的海南茶艺翻译研究

符长青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海南文昌571321)

海南茶艺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显著的仪式化、人格化、意象化和大众化特征,文化内涵与美学意蕴深厚,是我国茶文化对外推广的一扇明窗。本文站在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了海南茶艺的审美特征,并介绍了翻译的文化介入概念,而后对当前海南茶艺翻译的现状作了探讨,最后针对现存问题,从茶文化内涵的传达与翻译技巧的提升两个方面,对文化介入视阈下的海南茶艺翻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文化介入;海南茶艺;翻译;审美特征;现状;传播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之一,茶叶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已有上千年历史,据记载,1933年全省大小茶场共有五十多个,1959年成立红茶出口货源基地,当地茶叶远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海南省对传统茶叶生产和制造进行了全面改革,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至2008年底,全省的原生态无公害茶园面积达到三万多亩,五指山红茶、白沙县绿茶、鹧鸪茶、香兰茶等作为当地名优产品行销各地,凭借其醇厚甘甜的口感和健胃醒神的功效获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如今,海南已经成为国际化的旅游胜地,其独特的茶文化也成为特色旅游的一部分,得到了游客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优美、典雅的茶道艺术,更是吸引了诸多海外游客的目光。那么,如何站在跨文化交流的高度对海南茶艺进行信、达、雅的翻译活动,就成为相关翻译研究人员亟待解答的课题。

1 海南茶艺的审美特征

海南茶艺作为我国传统茶文化宝典中的辉煌篇章,其审美特征与我国其他地区的茶道艺术相比,既有共通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1.1 海南茶艺具有鲜明的仪式化特征

茶圣陆羽著《茶经》一书,将普通的茶事活动上升至美学与哲学的高度,奠定了我国茶道艺术的坚实基础,在此书中,陆羽秉承了儒家文化中“礼仪”与“秩序”的观点,认为茶道艺术应当遵循特定的仪式,从茶叶的烹煮,到茶具的选择,再到茶汤的品饮,各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仪式进行,以茶具为例,“二十四器,阙一不可”,无论茶叶多么上乘,环境多么清雅,一旦缺少了执行特定步骤的茶具,讲究的茶人就应当放弃饮茶,否则将无法体会到茶艺的乐趣。其实,仪式化从心理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具有诱发和导向功能的行为过程,使事情朝向精准、精密的方向发展,令人们的行为规范化、特殊化。对于海南茶艺来说,其审美意义的主要来源就是煮茶、倒茶和饮茶过程中的种种仪式,这些动作简单明了并被人们不断重复和加强,逐步演化成为茶文化和茶道精神的象征,表演境界不断提升,技术与艺术不断融合,仪式美感愈发鲜明。

1.2 海南茶艺具有显著的人格化特征

茶道艺术既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大众艺术,又是一种高于生活的哲学艺术,集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生活秩序与精神追求,也细致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思想意志、审美情趣与美好祈愿。人格化是人们对外物的移情过程,人们把自己的情绪、信念、理想和感受等转移到外物之上,以物的形式把情的内容表达出来,达到“物我合一”、“天人相生”的道法境界。茶道艺术的人格化表达也就是茶人的移情过程,人们在煮茶、倒茶和饮茶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茶艺活动之中,以茶艺来体现茶人的人格、气质与情怀,并在茶艺之中坚定自己的情感与信念,正所谓“君子比德于茶”、“君子习茶育德”,最终形成“茶德合一”的茶艺境界。海南茶艺的践行者随时随地保持着自己沉稳娴静的艺术风采和闲适自得的风雅态度,将生活融入茶艺,用茶艺点缀生活,尽情抒发礼乐文化的审美格调,借茶艺之笔书写海南茶人的文化理念与人文关怀,凭人格化特征强化茶艺的社会凝聚作用。

1.3 海南茶艺具有典型的意象化特征。

茶艺既是一种对饮茶活动的写实过程,也是茶人超越现实追求精神理想的过程,带有典型的意象化特征。一方面,茶艺审美的核心在于通过饮茶技艺来创造美和表现美,把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紧密关联,传达出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使人们能够通过茶艺活动来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体验中重新感知生活。另一方面,茶艺审美的情趣还体现在视、听、味、触、嗅等多个感官角度,从茶叶的色香味形之中体会茶镜的悠远自然,从动作的气韵灵动之中体会茶艺的意象情趣之美,从茶人的情怀之中体会中华民族追求天地和谐、万物共生的思想。

1.4 海南茶艺具有独特的大众化特征

海南茶艺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传承,具备深厚的群众基础,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茶艺都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内在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具有“在上为礼,在下为俗”的双重表现意义,每当有重大节日庆典,或是有客人来访,人们必定以茶相敬、以茶相赠,以大众化的茶艺演示来传达对对方的尊敬与欢迎,将我国儒家思想的“礼仪”精神、道家思想的“自然”精神、佛家思想的“禅悟”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使茶道艺术具备了符合大众审美的思想境界,将艺术与实践紧密结合,把生活与理想密切交织,以共通的美好愿景博得了大众的普遍推崇,具有独特的大众化与普世化特征。

2 翻译的文化介入

文化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概念,其内涵包括观念、制度和器物三大方面,具体则可以细化为语言、文字、习俗、宗教、意识、情感等诸多内容,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翻译作为文化的一份子,必然也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等多方面的影响。文化介入视阈下的翻译研究活动并不是单纯地进行两种语言与文字之间的转化,而是更加侧重对文化内涵的传达,对于翻译的内容更加关注信息的表达与意义的形变问题,茶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就必须高度重视两种文化审美、政治制度、宗教理念和意识形态的异同,以恰当的手段处理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扭曲与失落问题,努力将我国的茶艺文化推向世界。所以,对海南茶艺进行翻译研究时,相关翻译工作者必须站在跨文化交流的高度,尊重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加强对翻译策略的推敲与优化,以目的语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我国的茶文化予以表达,实现文化功能上的对等与交流功能上的顺畅,提高海南茶艺以及我国茶文化在国际文化领域的知名度与感召力,不断扩大我国特色文化的传播力度与广度。

3 海南茶艺翻译现状

茶艺表演在我国茶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理解茶文化、感受茶文化的最直观也最明了的渠道,人们可以从茶艺表演中获得身心放松,实现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当前,海南借助旅游这一巨大平台,以极尽优雅的姿态在国内外游客面前对茶艺文化进行了充分的展示,通过茶艺翻译帮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茶文化,促进了我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然而,由于海南茶艺翻译活动是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而出现的,发展历史较短,实践经验不足,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对海南茶文化的海外推广造成了一定障碍。

其一,文化图式缺省是海南茶艺翻译最为棘手的问题。文化图式是人脑对已学知识和已获经验的有序排列与框架组织,是对人们思想意志、习俗文化、价值情趣的最好表达。对于茶艺翻译而言,译者应当尽力维护原文的语言特色,最大限度地将原文的文化图式表现出来。但是,纵观海南茶艺翻译文案,或许是出于便于海外游客理解的角度考虑,很多富于历史内涵和文化背景的词汇都被省略或仅仅翻译出其字面意义,几乎没有任何历史沉淀之感,极大地削弱了茶艺表演的美感和厚度,让整个过程显得苍白无力。

其二,翻译美感缺失是海南茶艺翻译的普遍问题。十九世纪开始,翻译领域迎来翻译美学的新篇章,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现代翻译家许愿冲则提出“音美、形美、意美”的翻译“三美标准”,等等,这些都说明了译文美感的重要性。翻译茶艺时,译者应当基于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的双重角度,对文字进行艺术加工,提升译文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促进茶艺文化的传播。然而,当前海南茶艺翻译大都简单直白,很少使用排比、比喻、对仗等修辞结构,在字词的选择上也比较随意,通常不会考虑句尾的押韵,从字、形、音上来说显得比较随意,不具美感。

其三,将拼音误用为翻译。我国很多茶名在翻译时往往取其地名或相关人名,为了突出其独特性和简洁性,保留其原本的地域文化特色,便会采用拼音翻译法,比如“龙井茶”的翻译为“Longjing Tea”,“六安瓜片茶”翻译为“Lu’an Guapian Tea”,等等。但是,茶艺翻译完全不同于茶名翻译,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象,比如“三龙护鼎”所指的是茶人持杯的动作,即以三根手指持杯,稳固而优雅,但一些译者错用拼音作为翻译,搞出“Three Long Hu Ding”的乌龙翻译,让受众不知所云,令茶文化的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大打折扣。

4 文化介入视阈下的海南茶艺翻译

针对上述问题,译者在对海南茶艺进行翻译时,应当站在跨文化交流的高度,不断完善自己的中西文化积淀,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实现茶艺文化的顺利传达,促进我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

一方面,在茶艺文化内涵的感知与传达上,译者在着手翻译工作之前,应当全面分析和把握海南茶艺表演的各个环节及其文化内涵,这是翻译活动的基础,也是优秀译文的保障。随着茶艺文化知识的不断积淀,译者的文化底蕴将得到极大提升,在翻译时可以迅速把握原文的思想与情感,并将这些内容外显于译文之中,使译文丰富而深刻,外国读者通过阅读这类译文,可以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认知海南的茶艺文化,继而对我国茶文化乃至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极大兴趣,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同时,文化内涵的积淀也能够帮助译者有力破除文化图式及文化美感的缺失,借助内在的文化积累,译者将能够深入到原文的内涵意义,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字面意思,由此挖掘原文的语言特色与民族特征,分析其中的文化美感与历史典故,并在译文中以外国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他们乐于接受和认可海南的茶艺文化,激发他们进一步探讨中国茶文化的强烈兴趣,促进中西文化的深度交流。

另一方面,在翻译能力的提升和翻译技巧的选择上,译者应当抓住一切实践机会,对各种翻译技巧进行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当然,译者的实践并不仅仅局限于对海南茶艺文献的翻译,还可以扩展至商务翻译、文学翻译、文化翻译、政治翻译、旅游翻译、法律翻译等,因为翻译活动是相通的,翻译技巧也是如此,借助各类翻译平台进行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拓展译者的知识广度与深度,更有利于对综合型文化翻译的开展,还可以全面提升译者的文本应对能力和翻译表达能力,令后续针对性翻译活动更加精细化。至于翻译技巧的选择,译者应当灵活运用直译与意译这两大翻译方式,对于文化意义较少、内容比较直白的段落,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对于茶名、地名、人名等专有性、地域性都比较强的表达,则可以采用音译或者“音译加英文”的翻译方法,对于那些文化内涵丰富、历史典故深厚、民族韵味强烈的词句,则应当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由此可见,一篇译文之中应当是多种翻译方式并存,译者应当具备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转换翻译方法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排比、比喻、对仗、拟人等修辞格,全面提升译文的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和审美性,让海内外读者在接触到这些译文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

[1]杜海怀.语言与文化特质之间的翻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9):93-96.

[2]魏瑾.文化介入与翻译的文本行为研究[M].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李丹,巢劲云.文化介入的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11):50-51.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15年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NSK(JD)15-26)。

符长青(1967-),男,海南文昌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教学与实践。

猜你喜欢

茶艺译者海南
茶艺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